-
-
00小语种学哪个更推荐 路子更广呀0葡语英语中文1有应届想实习的吗?有工资有宿舍,知名智能语音上市公司0有没有可以小语种配音的啊 要求有设备 储备样音,期待合作002有人问可以同时学多门外语吗? 我2016-2019年就做过这样的事: 先是学法语 —— 用英文版的法语教材(英法对照,语法条理清晰很多,顺便巩固英语) 法语学成后学西语 —— 用法语版的西语教材(利用两者语法逻辑的相似性,对照起来学习好处很多,顺便巩固法语) 然后学泰语 —— 用法语版的泰语教材(法国人无法接受泰语蝌蚪文,直接用IPA 代替,从听说入手) 接着学日语 —— 用法语版的日语教材(学日语的同时,继续巩固法语) 再然后学德语 ——000000葡语QA,网文短剧行业,base上海0承接各种英法语面签 签证培训 翻译 口语辅导 商务谈判等业务……##法语##小语种##翻译##面签##语言培训#000009000000000毕业前的焦虑,担心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实习210004笔记二:我自学六门小语种,掌握八门语言的过程 我本人是广西壮族人,2000年理工科毕业。2016年的时候,因为一件偶然的事情,发现自己虽出身理工,也有一定的语言天赋,随即对多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下定决心,以近不惑之年,开始系统学习外语,期望借此为下半生开辟新的天地。 从2016到2019整整三年的时间,我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外语,几乎所有工作日的晚上、周末、节假日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先是巩固英语,然后重拾大学时学过的二004笔记四:输入与输出 一般认为学外语有四门功课:听说读写。我觉得有必要纠正为:听读(输入)/ 说译(输出)。 听读是输入端,说译是输出端。为什么把写改成译呢?因为写作是创造的过程,只有母语才有创造能力,用外语写作(创造)纯粹是无稽之谈。即使最顶级的外语人才,能做的也仅仅是翻译,而且严格来说只能是单向的,也就是把外语翻译成自己的母语,而没有资格反过来把自己的母语翻译成外语。比如要把法国作家雨果的名著《巴黎0笔记八:以后都靠AI 翻译了,还有必要学外语吗? AI是经过训练的机器,只要训练得当,以后确实会翻译得越来越好。AI翻译的准确度未来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目前只能先打个大大的问号。即使真能做到100% 准确,你看到的还是自己的母语,背后还是母语思维,因语言差异和思维差异造成的鸿沟还是没有办法消除。AI的发展应该是为学习提供便利,而不是不学习的理由。只有认真学习对方的语言,透过语言去进一步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思维和文化,才真0笔记七:学外语主要是为我所用 很多人认为,语言单纯是交流的工具。而麻省理工的语言学教授诺姆·乔姆斯基认为,语言主要是为了自己思考,是内在的,最终只有一小部分用来和别人交流。 一个学外语的人,如果他能完成听和读的输入,即使他嗓子坏掉不能说话了,手断掉不能写字了,也就是输出的方式全都没有了,这门外语对他仍然有着极大的用处,帮助他内在的思考,他只是失去了很小的用来交流的部分。所以学外语始终主要是为我所用,0笔记六:学外语关键要找对老师 找对老师,对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名校毕业、海归、博士等这些名师头衔,确实对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因为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知识就是一桶水,名校代表桶是金子做的,海归代表水是进口的,博士代表桶是装满水的。任何学生来了,名师随便从桶里舀一瓢水,就能把学生喂饱。 然而学习并不是你一瓢我一瓢瓜分老师桶里的水。名师的桶,水装得再满,如果方法不对,要么倒不出来,要么浇得太猛;学生要0笔记五:不要盲目追求全外语的授课模式 全外语的授课模式适合所有人吗? 首先科普一下:大脑中负责语言学习的部位,即布罗卡氏区(Broca's Area),在幼儿0-7岁时开始迅速发育,7岁后逐渐发育缓慢,10岁左右基本成熟,12岁之后,绝大部分人的布罗卡氏区就会逐步关闭。 对于七岁以下的小朋友,因为母语还没完全占据整个大脑的语言区,布罗卡氏区还是开放状态,他对外语的输入是可以不加理解直接接受的。而且外语在其大脑中的存储位置,跟母0法语 Français 西班牙语 Español 德语 Deutsch 日语 にほんご 泰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 越南语 Tiếng Việt 可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