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正宗的维也纳圆舞曲。
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算是通俗古典了,哪个乐队也能来招摇一下,各种节庆都会拿拉特斯基来烘托气氛。但要听正宗维也纳圆舞曲,非维也纳乐队不可,其他乐队出来的味道就是不对头。包括Telarc那两张爆棚效果的施特劳斯作品,其价值也只是拿来试音用罢了。
原因无他,维也纳圆舞曲在演奏时具有独特的节奏型,简言之就是嘭恰恰三个节拍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不均匀的,但又不是象附点拖得那么明显。再说得仔细点就是它的第二拍有点向前赶,形成1-2较短,2-3拍较长的情况。来源是维也纳宫廷女士们跳舞时都要在那一拍转圈,可能是不赶一点会转不过来吧。
这就是维也纳圆舞曲“味道”所在。但这种区别说来简单,没有其它乐队能象维也纳自己的乐队和指挥这么烂熟于心,成为演奏时自觉的节奏型,因为他们是从小就浸淫在这种气氛里,不需要去想,自然就发挥出来了。其它乐队要模仿这种节奏,生硬不说,最要紧的为整个乐队打节奏底的低音乐器,很难一直保持整体一致的节奏型,因为大家都是刻意的。
所以,要听正宗的维也纳圆舞曲,非维也纳的乐队不行。新年音乐会各种指挥走马灯似的换,指挥有权选曲,但无权要求乐队按照普通的三拍子节奏演奏。而且指挥也知道,乐队完全有能力按严格的三拍子演奏(否则其它乐曲就没法听了),但这正是维也纳乐队的特色,失去它就不是维也纳了。
另外听许多施特劳斯演奏还有一点不爽之处。施特劳斯圆舞曲既是作伴舞用,几乎每一节都是要重复的。但现代演奏时经常省略这种重复。如果拿本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等曲谱对照聆听就可以看出这种情况。如果偶尔一听,也无所谓。听长了,就觉得这种不重复的演奏法象赶集,非常不过瘾,每段都是戛然而止的感觉。历年的新年音乐会很多指挥都采用不重复或不完全重复的演奏法,印象只有2、3个是完全遵重原谱的,好象包括最有名的87年卡拉扬版。
进行曲是一促由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进行曲的实用目的是统一行进着的队列的步伐和速度,同时也可以创造一定的情绪与气氛。
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算是通俗古典了,哪个乐队也能来招摇一下,各种节庆都会拿拉特斯基来烘托气氛。但要听正宗维也纳圆舞曲,非维也纳乐队不可,其他乐队出来的味道就是不对头。包括Telarc那两张爆棚效果的施特劳斯作品,其价值也只是拿来试音用罢了。
原因无他,维也纳圆舞曲在演奏时具有独特的节奏型,简言之就是嘭恰恰三个节拍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不均匀的,但又不是象附点拖得那么明显。再说得仔细点就是它的第二拍有点向前赶,形成1-2较短,2-3拍较长的情况。来源是维也纳宫廷女士们跳舞时都要在那一拍转圈,可能是不赶一点会转不过来吧。
这就是维也纳圆舞曲“味道”所在。但这种区别说来简单,没有其它乐队能象维也纳自己的乐队和指挥这么烂熟于心,成为演奏时自觉的节奏型,因为他们是从小就浸淫在这种气氛里,不需要去想,自然就发挥出来了。其它乐队要模仿这种节奏,生硬不说,最要紧的为整个乐队打节奏底的低音乐器,很难一直保持整体一致的节奏型,因为大家都是刻意的。
所以,要听正宗的维也纳圆舞曲,非维也纳的乐队不行。新年音乐会各种指挥走马灯似的换,指挥有权选曲,但无权要求乐队按照普通的三拍子节奏演奏。而且指挥也知道,乐队完全有能力按严格的三拍子演奏(否则其它乐曲就没法听了),但这正是维也纳乐队的特色,失去它就不是维也纳了。
另外听许多施特劳斯演奏还有一点不爽之处。施特劳斯圆舞曲既是作伴舞用,几乎每一节都是要重复的。但现代演奏时经常省略这种重复。如果拿本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等曲谱对照聆听就可以看出这种情况。如果偶尔一听,也无所谓。听长了,就觉得这种不重复的演奏法象赶集,非常不过瘾,每段都是戛然而止的感觉。历年的新年音乐会很多指挥都采用不重复或不完全重复的演奏法,印象只有2、3个是完全遵重原谱的,好象包括最有名的87年卡拉扬版。
进行曲是一促由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进行曲的实用目的是统一行进着的队列的步伐和速度,同时也可以创造一定的情绪与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