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入侵者
同许多成功的大导演一样,克里斯托弗·诺兰擅长原创故事,亲自撰写剧本。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电影有足够的驾驭能力。因而影迷可以全然沉浸在诺兰的电影世界里。
很难说克里斯托弗·诺兰到底是英国导演还是美国导演。这位拥有美英双重国籍的导演生于英国,童年在芝加哥度过。他既可以用美式英语交流,又可以讲出一口流利的英式英语。他的电影也既有美国电影人的商业味道,又不失英国电影的文学气息。这大概要归功于他的父母。拍摄《盗梦空间》时,片场共有两个金发帅哥。其中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另一位便是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诺兰的帅气多来自曾是空姐的母亲,而他的理性或许要归功他那做广告文案的父亲。
诺兰自幼便摆弄父亲那台超八毫米摄像机。“克里斯有一个计划。克里斯要拍电影了。他只有九岁。用我们父亲的超8摄像机在我们位于伊利诺斯州埃文斯顿的家里拍电影。这是一部逐格拍摄的科幻片,演员是住在附近的伙伴。我也想帮点什么忙,但那不太可能,因为那个时候我只有三岁。”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弟弟乔纳森说。“我那时候很小,但经常在他们周围晃,而且发现了他们拍摄的小秘密。我永远记得,自己等在一边,当他们按下快门的时候,我就跑到镜头前向上跳,挥舞着我的双手。我能看见我哥在镜头后面皱着眉,他在想,这个小坏蛋跑到镜头里干什么?这就是我们的第一次合作。”
与其他同龄孩子不同的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偏爱库布里克和雷德利·斯科特等大师的作品。那些电影让他欲罢不能,在看他们的作品时他甚至曾因兴奋过度流鼻血。《2001太空漫游》《异形》《银翼杀手》和《妙想天开》等片是伴随他成长的影片,对他的创作灵感有着深远影响。“这些都是伴随着我长大的电影,是我一直记在心上的电影,还好是能带给我灵感,而不是让我模仿的对象。”诺兰说。
少年时代的诺兰做过很多尝试,因而电影语言对他而言并不陌生。他知道自己想要成为库布里克和雷德利·斯科特那样的电影大师,首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很早的价值体系建立以及世界观的形成让他的电影与众不同。19岁时克里斯托弗·诺兰拍摄的超现实主义短片《塔兰特拉》在美国公共广播频道上映了。诺兰并未因此读电影专业,而是在伦敦大学学院主修了英国文学。文学并未束缚他的想象,相反,他觉得自己的收获是尽可能自由思考。这点在其电影作品里得到印证。诺兰大概是最喜欢跳切的一位导演。他的大部分电影都会随意打破时间顺序,有时一场戏还没结束,画面就被硬生生地切掉了。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处女作《跟踪》是跟朋友利用周末以极低成本拍摄的黑白故事片,此时他的创作天赋和电影风格已经显现。《跟踪》是部利用硬切打乱故事时间顺序,以双线索叙述故事的影片。影片的阴暗基调由浅入深,最终从悲观主义彻底走向绝望。影片没有艳丽的色彩,没有主流影片的保守主义,诺兰的大胆为他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
相较于竞争残酷的好莱坞,有政府补贴的英国电影圈似乎生存压力更小。但诺兰对此并不感兴趣。他把英国电影界比作门槛高筑的私人俱乐部。他觉得那里排外而沉闷,因而投向了好莱坞的怀抱。诺兰主修的是英国文学,但他不像其他来自英国的导演那样迫不及待地靠改编英国名著获得心理满足。他更倾向于创作作者-电影,这时诺兰的文学功底发挥了作用。
与主流片厂合作后,诺兰逐渐开始接触大制作。从前作坊式的模式此时显然已经不再适用,每天被庞杂琐事缠得毫无空闲的诺兰可以用在剧本上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也一样。和克里斯写东西就是抢时间——出租车上、飞机上、轮船上、电车上。伦敦、洛山矶、芝加哥、香港,随时随地都在写。克里斯要做技术测试,和演员开会,我做跟班。我们整个路程上都在讨论脚本,从大陆的这一边到那一边,反复地推敲几个想法。布鲁斯·韦恩真该为此感到骄傲。”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弟弟乔纳森·诺兰说。
尽管弟弟乔纳森对剧本贡献颇多,诺兰的很多影片编剧一栏的署名都被弟弟婉拒了。“我经常会在半夜把乔纳森叫上来,然后问,‘我TMD得怎么写啊?’他就会给我答案。在这方面他是非常大方的。我也帮助过他,不过可能没他帮我的次数多。我实在太忙了!” 克里斯托弗·诺兰说。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第二部作品《记忆碎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有趣的是,诺兰九年后再获提名,凭的是十年前开始酝酿的《盗梦空间》。在保持个性的同时,克里斯托弗·诺兰在好莱坞这个工厂里多少丧失了些许个性,但他仍在忙碌中努力忠于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