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在北京中国农科院举行的“主要农作物遗传育种技术引进与创新汇报会”上传出喜讯:经过近10年的引进和近几年来的集中支持,我国主要农作物即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大豆5大作物的遗传育种创新平台基本建立起来,将对未来10—20年我国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对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讲话中指出,我国主要农作物的遗传育种平台既是一个良好的基础,也是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要在这个良好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国情,继续加强引进和创新,放大和延伸“948”项目效应,继续跟踪国际农业研究主流,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并积极探索农业科技管理新的运行机制,不断加高加厚这个平台,不断挖掘出更多更有益的基因资源,以每一个作物为核心,建立起全国种质资源共享系统,争取尽快培育出更多更适宜的农作物优良品种。希望我国的农业科学家对农业技术研究切忌急于求成,切忌频繁地调转研究方向,安心把一些有意义的农业研究持续深入研究下去。
张宝文表示,农业部将继续加大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创新,并通过这种有效的项目组织方式,在更多的农业科研项目组织与管理上建设这样的平台,构建起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希望中央财政继续在“十一五”期间对农业技术引进和农业科技给予更大的支持。
据了解,我国5大作物播种面积常年在12亿亩左右,占我国粮油播种面积70%以上,是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品种作为农业生产的技术载体,不断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是农业生产的重大技术需求,也是历来农业研究的主体。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全球性的粮食主栽品种单产出现徘徊不前局面,国际农业科技界开始将农作物的种质创新作为战略性研究课题。专家认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选育没有重大突破,主要原因是优异育种材料匮乏,育种的遗传基础狭窄,亲本来源单一,特别是优质专用型育种材料、高抗病虫害和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型的育种材料严重短缺。为此,近十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简称“948”计划)引进了近2万份品种资源和近50万份的育种材料。
据农业部“948”项目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近五年来,农业部利用“948”引进项目集中投入5000多万元,支持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性的农作物种质创新计划。短短几年时间里,5大作物集中引进与利用国内外品种资源和育种材料9000多份,创制出新的育种材料50多万份,这些材料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虫、抗旱、水肥效率高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对未来20年我国各生态区主要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雄厚的材料基础。同时,探索了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理论和方法,探索了利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农业技术,初步建立起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业学科发展的新思维、新理论和新方法,推动了我国农业研究的更新换代。
农业部“948”项目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这5大作物的研究是目前我国基础最好、力量最强、成果最多的农业研究领域。这项工作是由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牵头,带领各个生态区的研究单位,形成学科内部全国范围的分工协作和力量整合,为国家级农业创新体系的建立探索了经验,并与国际研究主流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平等对话机制,培养了一批青年科技人才。除了主要粮食作物的遗传育种创新平台基本建立外,通过“948”项目引进国外品种资源和技术创新,我国柑桔、甘蔗、香蕉、牧草等经济作物的遗传育种创新平台也基本建立起来,并正在向花生、芝麻、亚麻、燕麦等特色农产品以及奶牛、种猪等畜产品上延伸,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据这位负责人透露,农业部还将放大到更多的农产品上,争取用5—10年时间,建立起我国近40种主要农产品的品种与技术创新平台和国际合作平台。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讲话中指出,我国主要农作物的遗传育种平台既是一个良好的基础,也是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要在这个良好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国情,继续加强引进和创新,放大和延伸“948”项目效应,继续跟踪国际农业研究主流,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并积极探索农业科技管理新的运行机制,不断加高加厚这个平台,不断挖掘出更多更有益的基因资源,以每一个作物为核心,建立起全国种质资源共享系统,争取尽快培育出更多更适宜的农作物优良品种。希望我国的农业科学家对农业技术研究切忌急于求成,切忌频繁地调转研究方向,安心把一些有意义的农业研究持续深入研究下去。
张宝文表示,农业部将继续加大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创新,并通过这种有效的项目组织方式,在更多的农业科研项目组织与管理上建设这样的平台,构建起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希望中央财政继续在“十一五”期间对农业技术引进和农业科技给予更大的支持。
据了解,我国5大作物播种面积常年在12亿亩左右,占我国粮油播种面积70%以上,是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品种作为农业生产的技术载体,不断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是农业生产的重大技术需求,也是历来农业研究的主体。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全球性的粮食主栽品种单产出现徘徊不前局面,国际农业科技界开始将农作物的种质创新作为战略性研究课题。专家认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选育没有重大突破,主要原因是优异育种材料匮乏,育种的遗传基础狭窄,亲本来源单一,特别是优质专用型育种材料、高抗病虫害和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型的育种材料严重短缺。为此,近十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简称“948”计划)引进了近2万份品种资源和近50万份的育种材料。
据农业部“948”项目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近五年来,农业部利用“948”引进项目集中投入5000多万元,支持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性的农作物种质创新计划。短短几年时间里,5大作物集中引进与利用国内外品种资源和育种材料9000多份,创制出新的育种材料50多万份,这些材料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虫、抗旱、水肥效率高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对未来20年我国各生态区主要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雄厚的材料基础。同时,探索了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理论和方法,探索了利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农业技术,初步建立起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业学科发展的新思维、新理论和新方法,推动了我国农业研究的更新换代。
农业部“948”项目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这5大作物的研究是目前我国基础最好、力量最强、成果最多的农业研究领域。这项工作是由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牵头,带领各个生态区的研究单位,形成学科内部全国范围的分工协作和力量整合,为国家级农业创新体系的建立探索了经验,并与国际研究主流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平等对话机制,培养了一批青年科技人才。除了主要粮食作物的遗传育种创新平台基本建立外,通过“948”项目引进国外品种资源和技术创新,我国柑桔、甘蔗、香蕉、牧草等经济作物的遗传育种创新平台也基本建立起来,并正在向花生、芝麻、亚麻、燕麦等特色农产品以及奶牛、种猪等畜产品上延伸,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据这位负责人透露,农业部还将放大到更多的农产品上,争取用5—10年时间,建立起我国近40种主要农产品的品种与技术创新平台和国际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