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的前半部分讲的就是人们怎么从良民变成强盗的故事,不过奇怪的是,人们固然会对官到匪的过程报以同情,比如林冲;却对从民到匪欢欣鼓舞,比如白胜、宋清之流,甚至有人对他们是否配当梁山好汉表示怀疑。 据我看来,都做强盗了,还有什么配不配的呢?
如果这事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对梁山好汉是否还有现在的感情,这是需要画个问号的,那我们为什么对梁山好汉有如此好感呢? 恐怕是因为水浒这本书的基调,我们不自觉的就跟着他走了。
强盗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强盗,不管是在普通老百姓心中,还是对人类发展而言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因为他们必然会脱离生产者这一群体,变成一味索取的一方。 举个例子,有二百人,一百人劳作,一百人以官的身份索取,当那一百人中有两个人对现实不满,他们脱离出了劳动者,那劳作的就剩下了九十八人,索取的那一部变成了一百零二人。 在客观上,剩下的那九十八人的负担就更重了。
如果不满劳作的那两个人带领那九十八个人推翻那一百个人,这种行为可以定性为农民起义,但农民起义只是把劳作和索取的具体人给改变一下而已,对这种现象本身并无丝毫的改变,然而,能有机会翻身做主的亿难抽一,绝大部分还是那些默默劳作的永远在默默劳作; 如果不满劳作的那两个人只是不满劳作而脱离劳作的集体,那这两个人就成了绝对意义上的强盗。 强盗最向往‘大碗酒大块肉’的生活,然而他们本身都已经脱离了劳作的岗位,从哪里要呢? 从表面意义上看,最大块人心的是打击官府,其实,官府里的财务不也是劳作的那部分人所贡献的吗? 官老爷们是不可能亲自下地耕田的。
但是,做强盗的那部分也可以改变一下索取的形式,比如把那一百个人赶走,自己完全索取那九十八个人贡献的劳动果实,这样以来,那九十八人的负担轻了。 这恐怕是梁山好汉被人称颂的最大原因,也是人们向往梁山好汉的最大原因。
然而,又有个问题出来,那些被赶走的一百人该怎么生活呢? 他们是不可能自己劳作的,那他们该怎么办呢? 他们要么乖乖的融入到其他劳作、索取的圈子,要么和那两个造反的人对抗,来争夺劳动果实的索取权。 这些在水浒里表现出来的就是那些围剿和反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