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吧 关注:6,732贴子:116,741

武松~拍成电影~会怎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次思考这方面的东西,看看能不能写成。
我已经 N+1 年没看过国产电影了,所以只能想到外国片。


1楼2013-09-06 15:07回复

    文艺片我看得不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寥寥可数。
    武松~如果按照我理解的大方向,拍成电影,会有什么效果。
    关于伦理道德与情感冲突的文艺片,应该有很多。我能想到的两部,一部是《安娜卡列尼娜》,一部是《断背山》。
    《安娜》是本举世公认的殿堂级名著,翻拍的电影应该不少,从小到大我大约看过三部,去年翻拍的是奈特莉版。说实在,不能说不好,只能说几版感觉很都一般,虽然挺精致且场面考究没有明显的毛病。
    《断背山》是本相当不错的当代短篇小说,论文学艺术成就它完全不可能与《安娜》并论。但翻拍的电影非常成功,不同凡响。
    这两部电影联系到《武松》,我想到一些东西。


    2楼2013-09-06 15:10
    回复

      《断背山》的成功,在于它能抓住人心----它像是在向你展现一幅你可以进入的画面,它能抓住你情感中的薄弱点,抓住你隐藏着不敢对外人道出的那么一点隐私。而这种私人情感,每个人都会有。就像李安说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断背山。特别是情商高或者感触敏锐的人,它从一开始就能抓住你的心。
      相比之下,《安娜》反而受名著之累,它展示的,是高高在上舞台,它就是让你观看一群衣食无忧的贵族们“饱食则淫欲”,虽然它也在展现复杂的人性。但在观众看来---那是别人的,不是我的,我没那么多美女帅哥环绕的奢侈生活。
      《断背山》尽量把复杂的人性冲突压缩成一个简单的理解方式,反复在表现~同性恋受到世俗排斥,主角们欲冲破却又畏惧的挣扎内心。在这种情感冲突中,涉及到的几个方面的人都备受煎熬。通过唯美的镜头---“只要是真情,它就会是美的”,它传达着这个简单概念,让人理解并同情。
      《安娜》却竭力想表达自身蕴藏深厚的人文内涵,甚至不忘记展示它社会变革时代变迁的历史意义,似乎时刻提醒你思考---社会变迁~人性复杂~是非对错~改革潮流---这类上层意识形态的思考问题。
      列文的故事在原著中是其中一条主线,在思想主题上是紧扣作者的创作哲学体系的,但在情节上,与安娜并无太多交集,而电影仍然保存这部分内容,使剧中顾此失彼,分散和复杂化了剧情,更抓不住观众的心。


      3楼2013-09-06 15:19
      回复

        《断背山》通过大量极其细腻的动作,一个意味深长的犹疑,一句漫不经心的话语,让人回味无穷,人物很少,让观众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剧本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上。
        而身为伟大名著的《安娜》,人物众多,服饰造型布景等变化多端,电影想展现与名著相匹配的庞大场面宏大气势,显得花哨并不讨好,看后也许你觉得还行~不错,而实际能回味的东西很少。
        当然,《断背山》的成功有可能的原因,在于它的同性恋题材,比《安娜》的婚外恋题材更吸引现代人,毕竟婚外恋题材太多,且在长期的争论中,人们也对这方面思考表现出了疲态。《安娜》的题材在宗教主导的十九世纪时期更有表现力。
        另外《断背山》非常唯美细致的情感,更容易抓住女性。对男性观众,不见得受欢迎,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简陋的,脱离现实,无病呻吟的虐情故事。我想这是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它输给了也是揭示人性的《撞车》的原因。(《撞车》确实很优秀,我很喜爱)


        4楼2013-09-06 15:23
        回复
          还有一些想补充的。
          《断背山》里,包括小说,有关SEX-爱的描写,表现的相对多些,这个从一定程度上讲,属于商业范畴,比较受欢迎,电影很成功的把这部分融入到剧情中,做到了SEX-爱为艺术服务,不显低俗。
          《安娜》可能受正统文学的路数的思维方式影响,对这部分相对看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精神层面上,而非肉体上。这种方式确实缺少一些看点,如果因此一味感叹或攻击观众的趣味不高雅,不理解精神爱情的高尚,这样做是没用的。
          我理解的《武松》与这两部电影有一定的相似点,当然不同点可能更多。具体也很难类比。
          比较成熟的,也是比较容易为大众接受的,应该是走“英雄传奇史诗”的路数,按这个路数,很多表现男性勇猛刚阳的英雄主义题材都可以尽情发挥,也是不会过分偏离大家习惯上的武松。中间也可以穿插一定的情感故事,也可以展现比较引人深思的悲剧色彩。
          类似的英雄传奇故事,拍成功的也有很多,比如《宾虚》,《勇敢的心》等等。这样拍出来也符合国人追求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5楼2013-09-06 15:27
          回复

            要我个人期望,其实我比较希望《武松》能多走文艺片(或者叫剧情片)的线路。英雄线路的《武松》虽然有可能也有一定量的个人情感表现,但英雄被高高耸立着不能倒,这个主题形象无法突破。
            我并不大喜欢《武松》走这样的线路。这个线路~个人觉得把央视版《水浒-武松》那部分电视剧细化一下,感情戏改动一些,就表现的挺好了(电影拍摄技法远非电视可比),这样的武松,拍得好估计可以达到张艺谋(我没看过)一些大片的效果,但我不看好它有突破性或者得奖。
            文艺线路的《武松》很多表现方式可以参考《断背山》。比如很多人不理解~武松在短短两三个月时间里,如何与小潘建立起有违人伦的情感,如何被世俗压力压制,最后竟然要亲手杀之。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如《断背山》一样细腻又比较快速的方式展现,一个裹头巾的动作,一个视觉效果上虚景与前景搭配的“半露酥胸”动作,都可以展示主角们复杂的内心。


            6楼2013-09-06 15:35
            收起回复
              另外还有一个可以参考的,就是被情感冲击造成的以后岁月里一系列阴影的处理。《断背山》大约在前面三分之一的地方,完成了交代二人被迫中断了感情的桥段,剩下的大量的时间,来反映过去的恋情对后面新生活影响,挥不去割不断,反而被压抑的越来越深,一旦触动就宣泄,让人越来越能体会其中的创伤。
              武松~如果走文艺路线,也有很多难处,很多原著中精彩的武打桥段,就很难展现,或者被大量削减,我个人想法,要舍得放弃一些东西,如柴进府,三碗不过岗,这些,很可能都要放弃,津津乐道的打虎很有可能只能简略带过。二龙山征方腊这些更是要舍弃大量的战争场面。(甚至可以只拍到上二龙山)
              文艺线路的武松,可以花大量的精力,来表现人性和感情冲突,这是我期望的。但是对普通观众而言,可能会变得不像他们理解的武松而失去兴趣(可以料想有些人一看见这种剧情就破口大骂)。这个后果也是难以预料的。
              其实国外拍历史人物或者英雄人物,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他们也是选取其中的一面来发挥,比如拍亚瑟王,有拍主要反映功业政绩的,有拍主要反映亚瑟王私人感情的。


              7楼2013-09-06 15:38
              收起回复
                文艺片线路的武松,很重要的是不要犯《安娜》里的错误,受名著拖累,亟不可待的想展现伟大名著的内涵复杂性,不要到最后,给人的总结就是:好纠结好复杂啊~小潘可怜又可鄙~二哥也有错。----如果这样,我觉得会很失败。
                就像《断背山》一样,要人看完后能回味其中的美,其中的触痛,和爱的纯真。不要纠结于怎样对人物的道德行为下评语。
                还有想到的,就是文艺线路的武松,可以结合一定的血腥暴力片的特点,因为这个是与感情冲击相呼应的,这个如果处理的好,可以避免使武松的形象陷于“琼瑶化”,暴力美学意味着有打斗情节,可以吸引男性观众。另外可以展现暴力血腥的宿命与宗教宁静致远的归宿,二者之间的命运走向。
                我还想过~武松~可以参考走惊悚心里分析片《沈默羔羊》的路数,但我不认为国内导演有这个能力,观众更无法接受。
                最后~还会SEX-爱镜头不可忽略,我希望能像《断背山》一样的效果,在国内怎么上映,我就想不了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复杂,就说这些了。


                8楼2013-09-06 15:42
                收起回复
                  我比较期望电影版【武松】能够拍出【末代皇帝】的那种小人物大格局的味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09-06 15:52
                  回复
                    楼主通过两部经典电影的创作对比,对今后将武松拍成电影(不是电视剧),在哪些方面进行突破可以获得上乘之作,发表了自己的构思,这在本吧还是第一次(以往都是对与武松有关的现成影视作品的解读)
                    电视剧热播才结束,对电视剧的反思不满也好,可圈可点也好,想必不少吧友因此对有关武松题材的影视化道路都有看法,也希望大家就细节和整体的塑造多发表宝贵意见。
                    假设自己是电影编导,那么你会沿着什么思路去拍摄这部电影,会采用什么方式去抓住观众的眼球和心。
                    也可以像楼主这样,借鉴你欣赏的电影名片,谈谈其中的经典桥段,是否可以改造和运用到武松的情节里。


                    IP属地:安徽10楼2013-09-06 16:21
                    收起回复
                      有电影2013年拍的,百度下,水浒英雄武松传


                      IP属地:广西12楼2013-09-06 16:38
                      收起回复
                        很巧,今天还和木头讨论过这样的问题。不妨我们都集思广义一下,说不定有很多好想法可用。


                        IP属地:山东13楼2013-09-06 18:13
                        收起回复
                          我希望这部电影从整体上通过讲述一个乱世环境下英雄没落的故事来展现世态炎凉。具体而言,电影不能神化武松,既要表现他外在的英雄气节,又要表现他内心脆弱的一面,将他塑造成一位挣扎在欲望和现实边缘的悲剧色彩的人物。重点要突出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与潘金莲玉兰之间微妙而卑微的情感,还有人心的狡诈险恶和命运的难料无测。还要描述武松后期的自我救赎,显示他黑暗中依存的人性的光辉,让人仍然心存希望,坚持信仰。至于具体改编,我只能说这得看导演和编剧的功底了,不是我们随便就能想出好点子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09-08 08:13
                          收起回复
                            14楼世态炎凉四个字给了我一点启发。一直以来,武松戏大家想到的改编似乎都绕不开杀潘戏。包括文艺范的的改编似乎也只能着眼于武松对潘金莲的爱欲挣扎。其实武松这个人物,在人文上还有另一层价值可以挖掘。一个活在残疾哥哥阴影里的壮硕少年,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歧视与自卑之下,如何走偏又如何正过来?
                            武松这部戏,很难脱离英雄主义题材,完全放弃英雄主义是自毁,总菊也不会批。包括你说的面对小潘的爱欲挣扎,最后仍不免走上英雄主义路线,除非他不肯杀嫂报仇。同是英雄主义,可以着手从亲情爱情上来为主人公的暴发做铺垫(勇敢的心),也可以走心理成长的路线(上述)。这些都接地气,都是普通老百姓可以感同身受的。至于获奖,我觉得一部能给人以启迪或者发人深思的作品,无论获奖与否,都是好作品。


                            16楼2013-09-08 09:07
                            收起回复
                              媚外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3-09-08 10:0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