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明吧 关注:17贴子:1,214
  • 13回复贴,共1

明朝那些事儿,每日更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申明:本书由本人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1楼2014-05-15 16:26回复
    不给你经验,打我啊!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5-15 17:07
    收起回复
      喜欢,请继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5-16 10:22
      收起回复
        第九章 决战不可避免
        朱元璋击败了张士诚后,便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徐寿辉身上,但他明白,自己真正的对手并不是那个虚有其表的徐寿辉,而是他背后那巨大阴影——陈友谅。
        在这段时间里,朱元璋做出的两个决策使得他成为了最终的战争胜利者,第一个决策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正是这个决定让他避开了天下人的注意,当其他农民起义领袖帝王思想膨胀,扯张虎皮做大旗,锅里没几两米就敢开几千人的饭时,朱元璋充分利用了时间,不断发展自己的实力。
        另一个决策是在陈友谅和张士诚两个人中间拿谁开刀,当时大家普遍认为张士诚比较弱,希望先对付他,并利用占据的江浙一带土地扩张自己的势力,从而与陈友谅决战。应该说这个决策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正确的,但朱元璋在此时体现了他的天才的战略眼光。
        在实际决策中,不受他人,特别是多数人的意见的影响是很困难的,当许多人众口一辞时,很多人都会从大流,甚至改变自己原来的看法,而朱元璋用他的智慧告诉了人们,真理往往是站在少数人一边的。
        朱元璋对他的谋士们说,你们的看法是有道理的,但你们没有看到问题的关键,张士诚的特点是器小,陈友谅的特点是志骄,器小无远见,志骄好生事。如果我进攻陈友谅,张士诚必然不会救他,而进攻张士诚,陈友谅就一定会动员全国兵力来救,我就要两线作战,到时就很难说了。
        精彩!真精彩!
        如此之见识,此人不取天下,何人可取!
        【大战的序幕】
        无论怎么躲避,决战这一天终究会到来,这是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共识。
        至元十九年(公元1359年),陈友谅已经完全控制了天完国,他的兵比朱元璋多,训练水平也比朱元璋的士兵高,更要命的是,他的长处正是朱元璋的短处——水军。
        陈友谅占据了湖北和江西,也就是说,他占据了长江上游,而朱元璋占据的应天是下游,必须要仰首而战,由于他们正好在一条水路上,水战就成为不可避免的战争方式。朱元璋一再避免决战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虽然朱元璋不懂物理,但他也知道拿渔船去和战船决战于水上,无异于自杀。
        恰在此时,一件事情的发生使决战提前爆发了。这是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的。
        至元十九年(1359年)11月,常遇春率部攻克池州,陈友谅大为吃惊,准备安排部队夺回,但事情泄漏,朱元璋有了准备,命令徐达与常遇春采用伏击方式作战,常遇春与徐达在九华山下设伏,打败了陈友谅的军队,并俘获了三千人。
        此时,常遇春的老毛病犯了,他对徐达说,我要杀掉这三千人,徐达坚决不同意,并表示要上报朱元璋,但他没有想到常遇春胆子大到惊人的程度,竟敢不经过请示,连夜将三千人全部活埋了!
        常遇春杀降是有目的的,他留下了几个人没有活埋,让他们回去给陈友谅带去了一句话:
        我是常遇春,是我打败了你!
        麻烦大了。
        【陈友谅的愤怒】
        陈友谅真的愤怒了,自他从军以来,没有人敢再欺负他,在他面前总是畏畏缩缩的,常遇春何许人也,居然敢向自己挑衅!
        他终于动手了,这次不再是小打小闹了,打到应天,把朱元璋赶回去种田!
        当然这是朱元璋所不愿意看到的。
        这次常遇春是真的把狼招来了。
        至正二十年,陈友谅率领他全中国最强大的舰队向应天进发,他的战船名字十分威风,在此要详细说说,分别是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鳖等,就差取名为惊破天了。
        船名威风,那么战船呢,应该说战船也很厉害,这些战船大都有三层楼高,各种火炮齐备,用这样的船来与朱元璋的渔船打仗是不用攻击的,只要用撞就可以了。
        陈友谅在攻击前通知了张士诚,让他夹攻朱元璋,然后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命令他的无敌舰队向应天出发。
        陈友谅指挥作战有个很大的特点,这个人似乎从来不去仔细研究作战计划,而是率意而为,打到哪算哪,这个特点也一直让他为军事专家所垢,但客观看来,这正是他的作战特点,也是他的指挥艺术的精华之处。
        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要攻击什么地方,敌人能知道么?碰到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谁能顶得住?朱元璋就吃了他的亏。
        当朱元璋得知陈友谅率领大军攻击时,陈友谅的舰队已经攻占了军事要地采石,速度之快,让朱元璋咂舌,而应天最重要的屏障太平现在就孤零零的屹立在陈友谅的十万大军面前,由于没有想到陈的汉军攻击如此迅速,城内只有三千士兵,由花云任统帅,陈友谅在攻击太平的战役中充分显示了他的舰队的可怕实力。
        他并没有让士兵去攻城,只是让士兵将船只开到太平城靠江的城墙边,用短梯从容的爬上了城头,一举歼灭了三千守军,当陈友谅的汉军从城墙爬下来时,很多守军还没反应过来,呆呆的看着汉军,他们无论如何想不通,这么高的城墙,还有长江天险,难道这些人是飞过来的?!!
        太平被攻破了,应天就像一个赤裸的孩子,暴露在陈友谅的利剑下,陈友谅已经杀了徐寿辉,成为了皇帝,现在他的目标只有朱元璋,仅有一万水军,看似不堪一击的朱元璋。
        天下已经在我手里!


        12楼2014-05-16 15:37
        回复
          看来上天要抛弃朱元璋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没有赢的希望,每次当他到玄武湖看到那些破烂的渔船时,总有想一把火把这些垃圾烧掉的冲动。
          但事情总是有转机的,就在陈友谅大军南下之前不久,上天送了一份大礼给他,这份大礼是一个人。
          【天文学很重要】
          至正二十年(1360)四月,朱元璋的部下胡大海攻下了处州,胡大海是一个爱惜人才的将领,他听说附近有几个隐士很有才能,便派人去请,所谓隐士,是指神龙见首不见尾,别人已经吃完午饭,他还在洗脸的那种人,未必真有本事,但不管如何,多拉一个人下水总是好的。
          这几位隐士的名字分别是叶琛、章溢、刘基。
          前两个人接到邀请,立刻就来了,可是最后的这个刘基是怎么请都不来。
          胡大海觉得此人架子太大,不想再去请了,可有人对他说,叶琛和章溢请不请无所谓,这个刘基一定要请,因为这个人懂天文。
          今天的人们对天文学的兴趣有限,可在当时,这可是一项了不起的本事,不是什么人都能学的,属于帝王之学的一种,地上的君王们觉得辽阔的土地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虚荣,便把自己的命运和天上的星星联系在一起,出生的时候是天星下凡(一般要刮风下雨),即位时候是紫微星闪耀,被人夺位是异星夺宫,死的时候的是流星落地。
          总而言之,都和星星有关,懂这门学问的何止是人才,简直是奇才。
          于是胡大海就上报朱元璋,朱元璋甚是感兴趣,便派了一个叫孙炎的人来召刘基,但刘基就是不给面子,逼急了就回赠了一把宝剑给孙炎,这是一个不友好的举动,而孙炎眼见使命不能完成,也急了,撕下了温情的面具,对刘基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这把剑应该应该献给天子,天子用剑专门斩杀那些不听话的人(剑当献天子,斩不顺命者)。
          刘基明白了,这个眼前亏吃不得,乖乖的去朱元璋的手下干活。但当时的朱元璋对他的真实能力并不了解,把他看成算命先生之类的角色。
          金子总会发光的。
          【决断】
          当太平失守的消息传到应天后,朱元璋召集他的谋士们商量对策,在会议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大部分(注意这个词)主张逃跑,另外一部分主张退守紫金山,但这两部分人在一个问题上是一致的,那就是放弃应天。
          这些平日自吹神机妙算的谋士在此时露出了他们的真面目,除了痛骂常遇春外,他们做的事情也只是吹嘘汉军的强大,太平如何失守,自己的军队如何差等等。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绝不能战,战则必亡。
          朱元璋失望的看着这些人,他相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打好了包裹,给老婆孩子准备了逃跑的车辆,随时准备投靠新的老板,然后在他摔跤倒地的时候再踩上一脚。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从来都是这些人的特长。
          此时,他看到了脸色阴晴不定的刘基,似乎有话要说,他开口问道:“刘基,你有话说?说吧。”
          刘基的那些同僚们停止了议论,看着刘基,自从这个人到了朱元璋手下担任谋士后,沉默寡言,也没有出过什么主意,大家不怎么瞧得起他,只是因为此人脾气很好,从不发火,人缘倒还不差。
          刘基站了起来,长时间的等待和倾听已经消磨了他所有的耐心,他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不再是一个好好先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刘伯温!
          他用轻蔑的眼光俯视着这些平日自视甚高的所谓才子们,用一种几乎歇斯底里的语气大声说道:
          “那些说要投降和逃跑的人应该立刻杀掉!你们就这么胆怯吗!现在敌人虽然强大,但却骄横,只要我们诱敌深入,使用伏兵攻击,打败陈友谅是很容易的!一味只想着逃跑的人,难道也有脸自称为臣吗?!”
          他训斥了那些懦弱的人,并详细分析了局势,告诉所有的人,陈友谅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周围的人被他惊呆了,愣愣的看着他。
          “如果我们失去了应天,还能去哪里呢,我虽力薄,也能拼命!要走你们走,我绝不走!”
          “我哪里也不去,誓与应天共存亡!”
          他的声音如同狂风暴雨,扫荡着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朱元璋百感交集,看着这么多的所谓从龙之臣只为自己打算,而这个刚刚到自己手下干活的人却能以自己的勇气说出与城共存亡这样的话,他不是没有畏惧感,他很明白,如果陈友谅攻下了应天,自己多年奋斗的心血会毁之一旦,他也会像徐寿辉一样成为陈友谅皇位的垫脚石,不可能做和尚,不可能做农民,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他当然想一战歼灭陈友谅,让这个讨厌的人从世界上消失,可是陈友谅太强大了,强大到似乎无法战胜,那庞大的战船就象可怕的怪兽,会将他和他那弱小的水军吞没。
          那就躲躲吧,可是又能躲到哪里去呢,滁州?濠州?像狗一样被人追来追去,最后又像狗一样被人杀死?
          刘基的话给了他勇气,一个弱不禁风的书生尚有如此决心,我又畏惧什么!我本一无所有,经过多少的艰难险阻才走到今天,难道就不能放手一搏吗!
          他站了起来,用威严的目光扫视着每一个人,斩钉截铁的吐出了四个字:此地决战!
          在确定了战略方向后,他召集谋士谈论如何对敌,大凡这个时候,狗头军师们会提出一大堆建议,好的坏的都有,就看拿主意的人识不识货,这是个一本万利的工作,如果建议对了,而且被使用了,自己就会成为大功臣,如果没有被使用,事后也可以证明自己有先见之明,如果出的是坏主意,那也没关系,老婆不好找,老板还是好找的,换一个就是了。
          有谋士说,应该先攻下太平,然后以太平为屏障与陈友谅决战。
          又有谋士说,应趁陈友谅立足未稳,马上出击与他决战,击敌半渡,可收全功。
          我们客观的来看,这两种主意似乎都不错,提出谋略的人也是很有见识的,但真的行得通吗?
          朱元璋再度表现出了他的军事天才,这种天份将在今后的军事生涯中不断地帮助他。
          他分析道,先攻太平是不行的,因为太平城坚固,不能保证一定能攻下来,即使攻下来后,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守住,陈友谅就会一鼓作气攻克太平继而攻击应天,而那时主力部队已经极为疲劳,根本守不住应天。主动出击决战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舍弃坚城不守,贸然出击,一旦未能与敌军进行决战或是战败,整个战局就会陷入被动。
          最后,他说出了自己的见解,用手指向了应天城外的龙湾:
          “就在这里。”
          【计划与阴谋】
          朱元璋的计划是这样的,考虑到自己的水军不如陈友谅,他决定把陈友谅诱上岸来,引他进入预定地点,设伏打他。他分析了陈友谅水军的进攻方向,认为陈友谅的水军一定会经过长江,进入秦淮河并直抵南京城墙之下,在这条水路上,战船唯一的阻碍是长江到南京西城墙的三叉江上的一座木制桥,这座桥的名字叫江东桥。
          如果陈友谅走这条路,朱元璋的军队将直接面对汉军的可怕舰队,所以不能让陈友谅走这条路。
          朱元璋为陈友谅的汉军选定的墓地是龙湾。龙湾有一大片的开阔地,汉军到此地只能上岸,而自己的军队能利用当地的石灰山作屏蔽,随时可以在后面突袭汉军。这里是最好的伏击地点。
          朱元璋召集了他的高级将领们,这些人和他一起从濠州打到应天,个个身经百战,朱元璋充分地信任他们,在这些将领面前,朱元璋一扫之前的犹豫和踌躇,带着自信的表情宣布了他的计划。
          首先,他指示驻守城正北方的邵荣放弃阵地,因为他镇守正是那个关键的地方——龙湾。
          其次,他命令杨靖、赵德胜、常遇春、徐达带领部队埋伏在龙湾和南城,一旦汉军进入伏击圈就进行攻击。
          最后,他本人带着预备队驻扎在西北面的狮子山,作为最后的决战力量。
          “此次攻击,我为总指挥,当我挥舞红色旗帜时,即代表敌军已经到达,当我挥舞黄色旗帜时,你们就要全力进攻,决战只在此时!”
          然而徐达提出了疑问:如果陈友谅军不攻占龙湾,而直接从秦淮河攻击应天,这个计划是无法执行的。
          是的,说的有道理,陈友谅带领的是水军,必定会走水路,他又凭什么放弃自己的优势去和朱元璋打陆地战呢。
          朱元璋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狡黠的微笑,他指着将领中的一个人说道:“这就要靠你了。”
          这个人叫康茂才。


          13楼2014-05-16 15:37
          回复
            第十二章 鄱阳湖!决死战!
            七月二十一日,鄱阳湖战役正式开始。
            双方在湖上布阵,此时朱元璋的士兵们才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
            他们的战船太小,在陈友谅的巨舰前就像玩具,陈友谅的战船中,最大的长十五丈,宽两丈,高三丈,大家可以自己去换算一下这船有多大,船只分三层,船面上居然有士兵骑马来回巡视。从船的前面看不到船尾(首尾不相望),士兵们站在自己的战船上只能仰视敌船(仰不能攻)。
            而朱元璋的战船居然还是以至元二十年龙湾之战中缴获陈友谅的船只为主力的,还有若干渔船在内。虽然朱元璋的士兵们早已听说陈友谅的战船厉害,但只有近距离观察,才发现这是多么可怕的舰队。
            这仗怎么打?
            这一场景应该给朱元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之后明朝的船只制造一直都以巨舰为目标,郑和下西洋时,最大的“宝船”居然有127米长,似乎是在向几十年前的陈友谅示威。
            但在这个情况下,退却也是不可能了,只能打了。
            先攻!徐达的猛击!
            朱元璋在一片哀叹声中说出了他破敌的方法,他认为敌人的船只虽然大,但机动性不好,利用自己船只的灵活性,是可以击破敌人的(不利进退,可破也)。
            话是这么说,可谁去打呢?
            此时,徐达站了出来。
            “我做先锋!”
            徐达并非匹夫之勇,他仔细分析了敌方船只的弱点,命令他的船只列为小队,带上火枪和箭弩,在靠近敌船后,先发射火枪和弩箭,在靠近对方船只后,便攀上敌船,与敌人作短兵相接。
            在经过仔细考虑后,徐达与常遇春、廖永忠等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准备给陈友谅沉重的一击。
            第二天,徐达率领他的舰队开始了突击。
            他身先士卒,带领前军前进,在靠近陈友谅军后,出奇不意的带领自己的部队向陈友谅的前军发动了突然袭击。
            陈友谅军大为慌乱,万不料朱元璋军竟然主动发起进攻,急忙派出舰队迎击,此时,徐达的舰队突然分成十一队,从不同角度围攻巨舰(类似群狼战术),由于巨舰行动不便,顾此失彼,无法打退徐达的攻击,而徐达军乘势攀上其中一条巨舰,杀敌一千余人,并俘获该舰,陈友谅前军被打败。
            陈友谅军发现了徐达攻击的特点,便集中几十艘巨舰发动集群攻击。徐达急忙将舰队后撤,陈友谅军顺势发动攻击,然而他们没有想到,这是一个圈套。
            陈友谅军尾随追击徐达,此时,风向突然转为逆风,在中军舰队里等候多时的俞海通立刻集中大量火炮,向进入射程的陈友谅军猛烈轰击,陈友谅前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二十余条战船被焚毁。
            朱元璋军旗开得胜。
            但陈友谅毕竟是陈友谅,在初期的失败后,他及时整顿了舰队,发挥自己巨舰的优势,利用船只上的火炮对徐达军发动猛攻。
            在这次攻击中,徐达的战舰被击中,他不得不放弃旗舰,转移到其他船只上,暂时失去了对舰队的指挥能力。陈友谅军趁机发动反攻,连续击沉朱元璋军几十条战船,朱元璋军损失惨重,溺水死亡者不计其数。
            双方回到了僵持状态。
            然而,朱元璋军的噩梦才刚刚开始,陈友谅军即将发起一次出人意料的攻击。
            这次攻击是陈友谅也没有预料到的,对朱元璋而言,却几乎是致命的。
            【第一猛将张定边的冲锋】
            元末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在各路诸侯手下都有一大批勇猛的将领,这之中又以朱元璋将领为最强,这些人各有专长,如徐达善谋略,李文忠善奔袭,常遇春善突击,冯胜善侧击,朱文正善防守。但要说到勇猛,天下无出张定边之右!
            张定边,1318年生人,原籍湖北沔阳,与陈友谅一样,他也出身渔家。此人不但勇猛善战,而且知天文识地理,甚至还懂得算卦,是陈友谅的儿时伙伴,也是他的死党,早在湖北时就陈友谅、张必先结拜为兄弟,发誓生死与共,陈友谅一生多疑,唯有对此人极为信任。
            在战局出现僵持状态后,张定边决定实施他的行动,这一行动事先并不为陈友谅所知,相信如果他知道的话,也是绝对不会同意实施的。
            张定边率领他的旗舰和两艘副舰从陈友谅水军阵型中驶出,陈朱两军都以为他是出来巡航的,并未在意,谁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张定边率领他的三条战船一刻不停,直接冲向朱元璋旗舰!
            百万军中取元璋首级!
            张定边勇不可挡,以孤军冲进朱元璋水军前阵,此时作战双方都被他惊呆了,陈友谅军也不知为何出现这一情况,而朱元璋军更是没有提防,前锋纷纷败退,张定边也不理睬,直奔朱元璋而去。
            一直冲到中军,朱元璋水军才反应过来,他的目标是全军主帅朱元璋!
            被惊呆的将领们纷纷缓过神来,立刻指挥自己的战舰前去阻挡,张定边冲到中军,已经被三十余条战舰围住,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在这些将领看来,张定边的表演已经结束了。
            可更让他们目瞪口呆的事情还在后面。
            张定边简直堪称一身都是胆,身陷重围,孤军奋战,却越战越勇,锐不可当!
            他虽然孤军深入,实在勇猛无比,为鼓舞士气,亲自持剑站立在船头,以示决不后退之心,士兵为其勇气所感,无不尽力而战,舰船竟然从重围中杀出,一路击败朱元璋各路将领,先后斩杀大将韩成、陈兆先、宋贵等人。冲出一条血路,朱元璋水军竟被他冲成两半,一路直奔朱元璋而来。
            此时在后军的朱元璋眼见张定边战船一路冲过来,也慌了手脚,连忙命令船只躲避,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转舵太急,船只竟然搁浅!
            朱元璋已经是束手无策,以无战船前来相救,眼看就要当俘虏。
            在武侠小说中,大凡遇到类似情形,都是美女受难,武林高手前来相救,事实告诉我们,在真实的历史中,危机时刻,也会有武林高手出面的,此时的朱元璋就是例子。
            虽然不是英雄救美(形象差的远了点),但也颇具传奇色彩。
            【射击冠军常遇春】
            此时,常遇春的战船就在朱元璋不远处,在众人都急得团团转的时候,他手持一弓,来到瞭望军士身边,沉稳的对他说:“不要慌乱,告诉我,哪个是张定边?”
            军士用手指向前方战船舰首一人,常遇春拉弓搭箭,军士手还未放下,箭已离弦,一箭正中张定边!(射的还是移动靶)
            张定边被射中后,无力指挥战斗,就此退出朱元璋水军,竟无人阻挡。
            张定边算是结结实实的当了一回赵子龙。可惜朱元璋不是曹操,没有规定不能放箭。
            第二天的战役就此结束,这实在是惊心动魄的一天。
            当天夜里,陈友谅召开作战会议,总结了当天作战的经验,他认为要发挥自己战船的长处,必须保证集群突击,而船只的行进速度不同,无法保证统一,于是他创造性(自认为)的想出了一个主意:把船只用铁索连起来!(眼熟吧)
            这实在是不应该的,据说陈友谅和施耐庵的关系很好,如此说来,他应该也认识罗贯中,那就实在不应该犯这个错误,不知何故,陈友谅竟然会采用当年曹操用过的昏招,看来罗贯中写完三国演义出版后并没有送他一本。
            第三天。
            朱元璋先攻,他亲自吹响号角,召集众军前来布阵进行决战,此时,陈友谅的铁索连环舰队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相连在一起,绵延竟有十里之远,望之如山。
            朱元璋连续派出三支舰队轮番进攻,都被打败,而陈友谅敏锐的察觉到朱元璋的右翼薄弱,便指挥大军猛攻朱元璋军队右翼,这一招十分厉害,朱元璋军队抵挡不住,眼见形势不妙,朱元璋亲自仗剑守在船前,以旗舰为底线,退后者亲手立斩!
            但他连杀十余名后退的千户后,仍然阻挡不住败势,眼看就要全军崩溃,谁知此时,他的军中也出了一个类似张定边的猛将。
            丁普朗是赵普胜的结拜兄弟,也是当年徐军四大金刚之一,他投奔朱元璋并非出于自愿,而是不得已,所以作战一向并不积极,但此时的对手却让他露出了自己的狂人本色。
            对他而言,什么都在其次,只有兄弟义气是最重要的,陈友谅这个卑鄙小人,杀了赵普胜,今天一定要他偿命!
            据说他在自己的船头树起七尺白布,上书八个大字“旁人不问唯诛九四”,因为传言陈友谅小名为陈九四,这意思就是说,老子只找陈友谅算账,无关人等都闪一边去。
            陈九四、朱重八,从名字来看,都是苦命人啊!
            【丁普朗的冲锋】
            在张定边上演好戏后,丁普朗演了续集,他也率领自己的战舰冲向敌阵。此时正是朱元璋败退的时候,所以他的攻击带动了军队的士气,使得朱元璋能够撑到决战的时候。
            不过他的冲锋方向并不理想,与张定边不同,他是哪里人多就向哪里冲击。勇则勇矣,却无效果,自己却吃了不少亏(身被十余创),这就是名将之勇与匹夫之勇的区别。
            百万军中如何取上将首级?
            这里分析一下战争中的这种奇特现象,百万军中如何取上将首级,如果经过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是个技术活。
            大家应该玩过三国志过关游戏,要想打倒后面的大将夏侯敦、曹操等人,你必须先打一大批诸如小兵,赵熊、胖胖等等,本人技术不行,每次见不到大将,就已经死在无名之辈手中。
            实际战争也差不多,要想越过万军杀大将,谈何容易!
            我们以三国大将关羽为例,他斩杀颜良(此为史实)的过程就很值得研究,首先,颜良站在阵前,并不知道关羽要来杀他,其次关羽依靠快速的交通工具(马),“大喝一声,冲将下来”,颜良还不知怎么回事,就没了脑袋。
            可见这种杀法有几个特征,用简单语言表达就是找个空子、趁你不备、给你一刀,很有些捅黑刀的意思。
            综合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道远。
            首先,要具备突然性,你不能对对方军队喊话:我要来杀你们上将,准备好。这样是不行的。就要专打没准备的。
            其次,你要看得准,不能往人堆里冲,要学习羽毛球选手,专朝人缝里打,也就是所谓的结合部。比如今天的黄金周旅游点,千万不能往人堆里冲锋,那样的话,你不被打死,也会被挤死。
            最后,你要速度够快,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快马、快船),此外还要使用一定的配音(如大喝)迷惑对方,让对方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再来一刀,头就没了。
            大功告成,可以看到,这种军事行动是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的。
            张定边就是具备这些条件的人,他深知兵法,能掌握时间和机会,所以可以给朱元璋猛烈地打击。
            而丁普郎却只是匹夫而已。他左冲右杀,不但无法接近陈友谅,自己还被团团围住。性命不保,却也相当悲壮,明史记载,他身受重伤,头已经掉了,人还拿兵器稳稳站立,陈友谅的士兵以为天神下凡(首脱犹直立,持兵作斗状,敌惊为神)。但我看到的其他史料上记载,他是在被包围后,不愿做俘虏,自杀的,按说自杀不会如此生猛,连自己的头都能砍掉。也算存一疑点吧。
            无论如何,丁普郎是个够义气的人,他没有和兄弟同死,却也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了。
            丁普郎的攻击给了朱元璋军支持下去的勇气,让他们等到了下午那个决定胜负的时刻。


            19楼2014-05-16 16:09
            回复
              已更新@yydd1024 @米勒斯007


              22楼2014-05-16 16:12
              回复
                快更啊!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4-05-20 18:12
                回复
                  楼主继续哦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4-05-20 23:59
                  回复
                    这才是大水比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4-05-21 07:03
                    回复
                      懒货,更新完了么?
                         ------新建冰明吧,来逛逛吧!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4-06-08 22: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