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吧 关注:17,541贴子:628,727
  • 0回复贴,共1

谁为曹魏敲响了丧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是谁敲响了曹魏的丧钟?这是三国历史上的一大公案,至今仍是众说纷纭。确实,曹操一手创立的魏国,本是人才济济、兵强马壮,盛极一时,连孙权和刘备联手都不能撼动。然而,仅在三十年后,它便改朝换代落入了司马懿家族之手!这让人很是匪夷所思。
在此,著名历史学家李浩白披阅数载,以其丰富详实的史料、严谨细致的推论、隽永生动的文笔,写出一部《司马昭定三国》,对这一大公案做出了发人深省的回答。在这部书中,李浩白没有沉溺于那些普通历史小说对权谋诈术一味渲染描写的套路,而是从大历史的角度着力于对历史规律的深度剖析。它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较量中最终胜出的一方,绝不仅仅是靠权谋暴力就能一举功成的,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民心的向背。
该书描写的乃是后三国时期,司马昭、司马师两兄弟帮助父亲司马懿一步一步击倒政敌、攫取权力的历史故事。他们克敌夺权的途径也并不复杂:以更强的实力、更高的谋略、更妙的手段、更佳的形象压倒魏室宗亲皇族,从而实现禅代魏朝的大业——这正与历史规律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核心准则契合无间。
当然,在名份道统上,司马昭兄弟是不能公然推倒“忠”字招牌而夺取魏室权柄的——那他们岂不成了朱温、王莽一流的“短命”枭雄?从具体的方式上看,司马昭兄弟是在“百姓与能”的这个“能”字上与曹魏宗室皇族展开了这场权力竞争的。于是,就有了《司马昭定三国》里司马师为关东百姓赈灾等粮、司马昭荡定氐乱靖平陇西的情节。司马懿的指导非常正确:“得民心者可以为天子,得天子心者可以为诸侯,得诸侯心者只可为大夫。”司马氏的目标是天子之位,所以他们自然而然地把争夺民心的向背视为了赢取最高权柄的关键。对这一点,甚至连司马氏的政敌、曹魏皇族的“智囊”桓范都已然洞若观火了,而身为局中之人的曹爽、曹璠、曹忠等魏室宗亲们,还兀自文恬武嬉、冥顽不灵!
司马氏和曹家皇族争夺民心向背的决定性战役集中在了屯田客领域这一块。这显示了李浩白深厚的历史学识功底——普通的作者根本想不到这一块:它和刘和平在《大明王朝1566》里“改稻为桑”的神来之笔有异曲同工之妙!
屯田客制度的确是魏国生死存亡的根基。当年,曹操为了杜绝流民、稳定人心、夯实粮源而以铁的手腕建立了屯田客制度,把失地流民固定在官府公田上进行军事化强制管理,并收取租税以填充国库。这在当时绝对是切合实际的善政,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再好的制度,若不与时俱进,也会“变质”、“变味”的。尤其是贪官污吏的侵渔,加快促进了屯田客制度的异化——它沦为了官府既得利益集团拿来压榨农民、剥削农民、束缚农民以中饱私囊的工具:屯田客的子女公然被曹潘、曹忠等逼良为娼、卖入青楼,屯田客本人也成为了宗室豪强的“隐户”私奴,而屯田客种出的租税官粮则都成了贪官污吏囤积居奇的私产。阅到这里,读者禁不住会想:这样贪墨而腐朽的魏室宗族豪强们还能有生机和活力带领魏国迈向一统天下、重铸太平的胜利吗?
《道德经》里讲:“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顺理成章的,而又极具讽剌意味的,恰好正是以僭越篡权者的身份参与这场魏末权力之争的司马昭兄弟站出来打响了“肃贪护国、惩腐安民”的旗号,来了一招“后发制人”、“渔翁得利”,通过一系列明攻暗斗,打垮了曹璠、曹忠等贪腐集团,还了关中二千六百里河山一片清朗的天空!原本坚不可摧的正统名份就这样被曹魏宗室贪腐集团自己腐蚀得不堪一击了。至此,历史的天平不可挽回地倾向了司马氏,后三国的走向亦是大局已定、毫无悬念了!
《司马昭定三国》其实就是这般娓娓然告诉了我们:谁为曹魏政权敲响了丧钟?不是司马懿的暗算,不是司马师的枭猛,也不是司马昭的狠辣,而正是曹魏宗室豪强们自己的骄奢淫逸、贪赃枉法!正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实在是朝代更迭的铁律。杜牧也讲:“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李浩白在这部书里所讲的那些曲折生动的故事,我们今天真的就读懂了吗?


1楼2014-08-01 10:0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