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吧 关注:10,184贴子:84,790

清少纳言与紫式部的关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好,希望有哪位能找找清少纳言和紫式部关系的文章,我读腾源宰太郎的<请你破案>时书中简短的介绍了她俩的关系,主要是说紫对清没有好感,虽然某些方面对清的才华很肯定,但是对清的评价并不好.希望有哪位朋友能找找.  
 
 


1楼2008-03-14 22:34回复
    清少纳言:三十六歌仙之一,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为平安时代的三大才女,具有很高的汉学修养,其曾祖父、祖父都是著名的歌人,父亲是《后撰和歌集》的编撰者之一。

    清少纳言和紫式部都爱读《白氏文集》、《汉书》等中国典籍,具有很深的汉学基础。

    关于清少纳言和紫式部不合,我想应该是有多个原因,其一:自古‘文人相轻’(个人猜测);其二:清少纳言才华横溢的同时总带着几分男性的刚毅的性格,这样的个性不免让人觉得有些过于锋芒,与当时对女性要温婉优雅的要求背道而驰(曾有人猜测‘近江君’这个人物就是为了贬低清少纳言而特加的);其三:这一点最重要!!!清少纳言和紫式部所处的政治集团不同,清少纳言是一条天皇的定子中宫(藤原道隆之女)的心腹,而紫式部则是彰子中宫(藤原道长之女)的‘幕僚’,定子和彰子这种两后并立的局面在日本的历史上实属罕见,但从另一个反面也可看出当时政治的复杂性(若要展开又将大书特书一番,在此不多说了)。

    长保二年(公元1000年),年仅25岁的定子中宫因生产去世后,彰子中宫曾恳切的挽留清少纳言侍奉在自己身边,可她断然拒绝了,清少纳言带着万端情绪离开了这个曾带给她荣耀、驱逐、中伤的伤心地。


    IP属地:北京2楼2008-03-15 00:34
    回复
      = =

      都是很好的人啊TOT


      IP属地:上海3楼2008-03-15 07:59
      回复
        谢谢猫猫


        4楼2008-03-15 19:35
        回复
          不错


          6楼2008-03-16 17:24
          回复
            其实我一直认为清少纳言与紫式部她俩可能从未见过面,因为,紫式部是宽弘二年(既公元1005年)12月29日入宫,大约在1013年离开后宫,而清少纳言则是长保二年(既公元1000年)出宫的,前后相差了整整五年的时间


            IP属地:北京7楼2008-03-16 21:03
            回复
              我也去查查.


              8楼2008-03-17 09:31
              回复
                紫式部瞧不起清少纳言


                IP属地:陕西10楼2008-03-18 19:02
                回复
                  其实我一直认为清少纳言与紫式部她俩可能从未见过面,因为,紫式部是宽弘二年(既公元1005年)12月29日入宫,大约在1013年离开后宫,而清少纳言则是长保二年(既公元1000年)出宫的,前后相差了整整五年的时间。 
                  ---------------------
                  面可能末见过,但言行肯定有耳闻。在日记对其不满之意,其实就是两种不同价值观的冲突.正所谓清少纳言不能写源氏物语,紫式部不能写枕草子。


                  11楼2008-03-18 19:07
                  回复
                    清少纳言侍奉的定子中宫是藤原道隆的女儿,道隆死后,其弟道长将女儿彰子送入后宫为后,定子和彰子的父亲虽是亲兄弟,但相互之间却是政敌;

                    定子在世时,对清少纳言宠爱有加,这多多少少会招来众人的非议,而且清少纳言多次顶撞、嘲笑、讥讽当时的官员,虽有定子的保护,但公卿们对其早就多有微词了;

                    定子中宫去世后,清少纳言断然拒绝彰子中宫的挽留,在外人眼里清少纳言也许是个傲慢、狂妄、不识时务的人;

                    如果说清少纳言与紫式部在价值观上的冲突,我想最大的一点就是:清少纳言本人做事、说话等方面过于辛辣锋芒,而紫式部(或当时所有的人)认为女性就应该是温柔、优雅、善解人意的,就象她笔下的紫姬那样。


                    IP属地:北京13楼2008-03-18 22:34
                    回复
                      清少纳言—枕草子 
                       
                      平安时代和风文化的形成和随笔、日记文学的出现

                        延历三年(公元784年),桓武天皇将都城由平城京(今日本奈良)迁至长冈京,新京建设尚未完成,又于延历十三年(公元794年)将都城迁至平安京(今日本京都),平安时代的序幕由此拉开。作为日本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代,这一时期在政治上,日本基本完成了由古代律令制向封建庄园制的转化,并在十世纪中叶形成了以藤原北家为代表的外戚专权局面,史称“摄关政治”;而在文化领域上,日本本土文字——假名的成熟是这一时期极为重要的成就,它的成熟,标志着日本语言和文字的统一,这使得日本人能够以一种更合适的方式表达日本式的美感,也是平安时期贵族文学之所以达到全盛的前提条件之一。

                        宽平二年(公元890年),刚上任一月的遣唐大使菅原道真上书宇多天皇,要求停止向中国派遣遣唐使团,这一请求在同年即获准实施。至此,延续了260余年的“遣唐使”制度正式废止。与此同时,随着中日两国在这一期间内的交流次数逐渐减少,日本逐渐消化汉文化,形成了具有大和民族特色的平安文化,完成了由汉风文化向和风文化的过渡。随着日本本土文化的逐渐成熟,日本的文学也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这一时期的日本文坛上,以女性作家为主流作者的假名日记、随笔文学作为一个新出现的文学分支,给予了后人以一种独特的美感享受。日记、随笔文学长于描摹世态万象、风土人情,抒发内心感慨,是日本古代形成的“真实”审美意识的体现。在平安时代的日记、随笔文学中,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作为日本随笔文学的嚆矢,其幽玄、闲寂地展示事物的瞬间美的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写作技法和风格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于在近世的川端康成的散文作品(如《花未眠》)中都清晰地体现出来,可谓福泽千年。

                        人是历史的载体与环境的产物,而文学作品的风格与内蕴则是作者本人心境的折射。“知人论世”作为文学鉴赏领域中一条重要的准则,几乎在所有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中都适用,因此,在对《枕草子》的分析中,对其作者清少纳言本人的了解便可以成为分析文学作品,洞察历史的关键之所在。


                      IP属地:北京15楼2008-03-21 21:57
                      回复
                        清少纳言生平

                          《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纳言(约966~约1025)是平安时代著名的歌人、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曾任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定子身边之女官,其真实姓名不明,只知其原姓清原,因而姓氏用一清字,大约宗族中曾有人(据推测可能是其叔父)曾经出任“少纳言”一职,因此,以“少纳言”为其名。而她的本名,虽然《枕草子抄》中有提到其小名为“诺子”,但这一点却不甚可信。因此,应该可以认为,她的本名,早已不幸湮没在浩浩的历史洪流中了。

                          清少纳言的血统来源于日本皇族,其本人是日本第四十代天皇天武天皇的的第十世孙。她的曾祖父清原深养父乃是平安时期著名歌人,也是“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其所创作的和歌有17首选入《古今和歌集》。其父清原元辅也是著名歌人,“梨壶五歌人”之一,曾参与主持修订了《后撰和歌集》。但是,由下表所给出的清氏世系谱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少纳言的父亲、祖父及曾祖父的官职都不算高,最多不过算是中层官吏。因此,少纳言虽说是带有皇族的血统,但真要论其出身,也不过是普通的中等贵族而已,远远无法和当时正如日中天,权倾朝野的藤原北家相比肩。


                        IP属地:北京16楼2008-03-21 21:57
                        回复
                          清少纳言与《枕草子》

                            被后世誉为“日本散文鼻祖”的《枕草子》是清少纳言一生除却和歌以外传世的唯一作品,在这部几乎可以说是凡事必录,被作者戏言为“笔也写秃了”的作品中充溢着作者本人所感受到的四季变化的微妙之美,以及属于平安时代的班驳的风俗世相、复杂的人情世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的瞬间之美。虽然这部作品的确切成书年份和写作时间都不详,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枕草子》凝聚了作者自身的文学观和审美观,是作者真实性格的部分再现。

                            《枕草子》中,凡是要对事物发表评论时,清少纳言使用最多的一个词汇是“很有意思”,这个词语代表她对一切自然事物的瞬间之美的全部的体验。应该说,这样的对自然之美的感叹,她是不应该有的——服侍着风雨飘摇的定子一家,她应该会常常忧郁才对。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依然不变更的风格,恐怕正是清少纳言温柔明朗性格的又一个侧面写照了。

                            而在笔者看来,《枕草子》的另外一重意义,就在于为后人研究清少纳言的生平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珍贵资料。由于上文已经提到,关于清少纳言生平的资料很少,因此,专门记载平时她在宫中所见所闻的《枕草子》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资料来源。其中许多为后世所熟知的故事(比如上文所提到的“香炉峰雪“)就是直接来自《枕草子》的记述。


                          IP属地:北京19楼2008-03-21 22:10
                          回复
                            清少纳言逸事

                              在由江户时期的水户第三代藩主德川光圀召集文士编纂的《大日本史》一书中,曾经记载了有关于清少纳言的这样一段往事:

                              “(清少纳言)老而家居,屋宇甚陋,郎署年少见其贫窭而悯笑之。少纳言自帘中呼曰:‘不闻有买骏马骨者乎?’笑者惭而去。”



                            清少纳言遗迹与传说

                              关于清少纳言落魄之后的生活状况,在成书于镰仓时代的《无名草子》和《古事谈》中都有记载。其中《古事谈》更以“鬼形之法师”来形容她出家时的样子,由此可见她的落魄与凄凉。而更令人嗟叹的是,相传在宽仁元年(公元1017年),其兄长清原致信被源赖亲杀害时,她惨遭牵连,最后竟然被迫用露阴来证明自己的女儿身。

                              也许正是由于清少纳言在离开宫中以后,下落成谜,因此,在日本流传着关于清少纳言的许多传说。有许多人相信流传于镰仓时代中期的纪行文学作品《松岛日记》[8]是清少纳言的作品,然而据江户时代著名的国学家本居宣长考证,这部《松岛日记》应该是后人假托清少纳言之名写作的伪书。



                            传说中的墓地所在

                              德岛县鸣门市里浦町坂田:传说清少纳言以比丘尼的身份流落到阿波里浦之后,由于不堪凌辱,便割去给自己带来耻辱的阴部自杀。此地便建有尼冢作为清少纳言的供养塔。

                              香川县琴平金刀比罗神社大门:有清少纳言墓,由于传说这里是清少纳言梦见的自己的死亡之地。因此,建有“清少纳言梦告之碑”。

                              京都市中京区新京樱町街:有誓愿寺,此处传说为清少纳言出家并度过自己余生之地。



                            清少纳言的歌碑

                              在京都市东山区的泉涌寺佛殿旁边,靠近定子皇后的鸟边野陵的地方,有一座刻有清少纳言的著名和歌歌句“鸟啼融夜色,音撼逢坂关”的歌碑。这块歌碑所坐落的确切地点,乃是她的父亲清原元辅的山庄故址,而这里也被一些人认为是清少纳言晚年隐居的地方。



                            15~21楼的附注:
                            [1]藤原定子本为一条天皇中宫皇后,但由于藤原道长任关白后,为巩固自己一系的地位,分立中宫与皇后。以定子为皇后,彰子为中宫。本文中为叙述方便,关于藤原定子的叙述一律采用“皇后”的称呼。

                            [2]《枕草子》一书的成书具体时间不明,史学界中较占上风的说法是:995年至996年第一次出宫为止,写了一部分纪实段落;1001年出宫后,完成了回忆部分。

                            [3]“知我者清女耶”语焉不详,于雷先生认为,定子此言之意为自己之苦,不减于琵琶女(见白居易《琵琶行》),惟清女知之。

                            [4]出自白居易诗《香炉峰下新卜山居》:“日高睡后犹慵起,小阁重食不怕寒。遗爱寺钟倚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定子皇后言“香炉峰雪”即隐喻“拨帘看”,座中人都读过此诗,但其隐含义惟清少纳言知之,其心思机敏,可见一斑。

                            [5]长德元年,京中疫病流行,公卿八人皆死。但中之关白藤原道隆的死因,据《大镜》记载是酗酒过量。

                            [6]对道长排挤伊周的确切时间,有文章认为是道兼亡故之后,但笔者更相信是道兼亡故之前。理由是当时有“嫡长子袭爵”的惯例,而道长为排挤伊周就必须先破此惯例,先使其兄道兼继承关白之职,以便于道兼亡故后自己以氏长者身份袭爵。

                            [7]这里就可以比较一下清少纳言的性格了。应该说,清少纳言的性格是不错的,虽然说有时候也会开一些在当事人听来比较尖酸刺耳的玩笑,但总的来说还是很好。她应该是宽容而且比较大度的,否则也不会在与前夫橘则光在宫中重逢时以兄妹相称了。

                            [8]关于《松岛日记》的叙述,小田鸟津布殿和大内义虎殿都翻译为“成书于镰仓时代中期的《松岛日记》……”然而作者自己以为,既然是被“认为”是清少纳言的作品,那么“流传于镰仓时代中期”的说法似乎应该更为合理。



                            参考资料

                            (书面资料)
                            《日本文化史》(第二版) 叶渭渠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枕草子》 (日)清少纳言 著 于雷 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
                            《日本文学》 叶渭渠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枕草子〉图典》 叶渭渠 唐月梅 编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网络资料)
                            http://www.applepig.idv.tw/kuon/furu/text/dainihonsi/dns224.htm
                            http://www.ylib.com/travel/notes/rv021016.htm


                            IP属地:北京21楼2008-03-21 22:13
                            回复
                              其中有一段贴不上,感兴趣的话自己看‘网络资料’吧


                              IP属地:北京22楼2008-03-21 22: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