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吧吧 关注:751,103贴子:18,570,417
  • 5回复贴,共1

【我是歌手】关于声乐问题的回复(上)关键词:发声模式和喉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我为什么要尝试收集声乐问题并且回答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我觉得一些教唱歌的老师和乐评人口中的“术语”含义非常模糊,而他们自己却鲜有明确的解释。这种广泛传播但是却模棱两可的“术语”会让歌唱爱好者和学习者陷入迷思,产生误解。第二个原因,我发现某些声乐培训体系的理论从生理上的角度看并不科学。这些不科学的“理论”是不是就一定培养不出好歌手呢?这倒也未必。记得一个意大利声乐教育家曾说过:回顾19 世纪的意大利美声教育的历史,我们就靠着“闻花”和“叹气”两种感觉培养出了100多位优秀的男高音。声音器官如何运作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个谜,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想象去揣摩,但是这也挡不住优秀歌手前赴后继地出现。但是,在科学进步的今天,如果已经有条件来发现声音产生的原理,那为什么还要执着于那些科学上错误的传说呢?了解这些原理当然并不等于就会唱好歌,但最起码会让你更有判断力,哪里可以更努力,哪里是你的边界。了解自己声音的能量同时尊重自己声音的极限对歌唱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在此感谢所有的提问者,因为时间精力所限,我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回答。


1楼2015-02-01 21:54回复
    可不可以讲解一下Neutral, Curbing, Overdrive和Edge这些发声模式的定义?初步了解感觉比较像其他体系里面所提到的弱/平衡/强混声,不了解在CVT的概念里具体是什么样的发声状态,可否麻烦您解释一下,谢谢。
    回答:CVT(Complete Vocal Technique)把所有人类能发出的声音划分为四种模式:Neutral, curbing, overdrive 和 edge。Neutral,直译过来是中性,其实是最接近于自然状态的一种模式,因此也一般是最先开始学习的模式。发声体会是一种松掉的下巴的感觉。保持三大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松掉下巴,不用任何多余的紧张,这时候你发出的声音就是这种模式。它分有气和无气两种状态,中低音是可以有气也可以无气,高音区一般无气。中低音区的状态比如陈奕迅的《好久不见》的前段,就是有气的中性模式,高音区就是类似于的“无气的假声”的听感。Curbing,直译过来是抑制。这种模式是演唱最常用的模式之一,很多流行,摇滚歌手在歌曲的大部分状态下都是在这种模式里,因为它最省气力。发声体会是一种哭泣的感觉,但是注意,这种哭泣的感觉只是为了帮助你找到这种模式,并不是说用抑制模式来演唱一定要有哭腔的。Overdrive,译为强驱比较形象。这种模式的发声状态是有点像喊的感觉。所以顾名思义,这种模式下发声位置比较低,声音最为浑厚和男性化,声音金属性最强,不可以有气息。口型是一种上牙齿露出的“咬”的感觉。这种模式的音量是比较大的,如果你的音量范围从最大到最小是1到10的话,这种模式下你只能发出5到10,音量太小的话无法保持在这个模式里。Edge,直译过来是边缘。这种模式的发生特点是极端的鼻音,比如模仿鸭子叫那种状态。音量也必须比较大,5到10。必须无气息。传统美声里的belting就是在这种模式里。
    你提到的另一个体系里的弱/平衡/强混声,应该是源自SS(Singing Success)唱法或者SLS(Speech-levelSinging)唱法的术语。基本上弱/平衡/强混声都属于curbing的范围,平衡混声比较接近curbing模式的中心,弱/强混声比较靠近curbing模式的边缘,弱混声靠近neutral模式,强混声靠近overdrive。所以你的听感是有道理的,只是不完全准确。比如弱混声并不是neutral,因为neutral模式在高音区时应该是纯头声。CVT和SS的理论也有很多分歧之处。比如在SS/SLS里,高音区使用胸腔共鸣被称作pulling chest,被认为是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但是CVT认为这样的限制不存在。


    2楼2015-02-01 21:55
    收起回复
      「混音」倒底是什么样的声音?是不是对换声区的音色统一有帮助?也就是说,正确的混声唱法会使你的真假音转换时的痕迹减弱,听不出明显的分界?唱混音时倒底是低喉位还是高喉位、怎么练习混音?
      回答:“混声”(mixed register)这个概念本来是指一段音区,它与声音形态,或者说音色没有关系。拿男声的音域来举例,当你在neutral模式里演唱时,完全的胸声区一般在低于C3(钢琴上第三组C)的范围,唱这个范围的音时,共鸣完全在胸腔部位,而头腔的共鸣是完全体会不到的。头声区是一般在F4以上,这个范围内几乎全部是头腔共鸣,手放在胸口是几乎体会不到胸腔震动的。而在C3到F4这段音区,这就是混声音区,换句话说你的头腔共鸣与胸腔共鸣会同时存在。这就是传统意义上对于头声区,胸声区,混声区的定义。但在有些唱法里,“混声”是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声音形态,或者说声音模式的,与音的高低无关。因此“混声唱法”这个说法非常容易与“混声”的传统定义混淆,如果你跟学院派的老师沟通的时候彼此会产生误解。
      CVT里不存在换声区,它只有换模式。道理其实很简单,每个模式都有特定的使用条件和边界,如果你可以正确地保持在一个模式里,那你是永远不会出问题的。但是如果你到了一个模式的极限,这个时候你的唯一选择就是换模式,否则你是无法保持下去的。CVT的创始人萨多琳有一个说法:99%的歌唱问题都是因为不正确地使用模式,比如用A模式的设定试图去唱B模式。你能否顺畅地转换取决于你是否知道自己在每个模式下的边界在哪里,然后通过练习,熟悉模式间的转换。
      关于喉位。这是一个很多专业歌手和声乐教师都容易产生误解的问题。很多练习美声的朋友被告知要严格保持低喉位,甚至越到高音喉位越低。这是不对的。这个问题我也与一位长期接受学院派美声训练的朋友聊过,他的观点是喉位不是保持低或者高,而是要尽量稳定,否则共鸣腔体会发生变化。我觉得这才是正确的美声演唱要求。因为美声要求整个音区音色统一,因此喉位保持相对稳定是非常重要的。注意我这里用的词是“相对稳定”和“尽量稳定”,因为喉位必然会随着音高移动,这是科学事实,非人力可改变。受训的美声歌手喉位移动较小,但是仍然会移动。而流行演唱不需要整个音区保持不变的共鸣状态,因此喉位不需要固定。当然如果你要追求整个音区的音色统一,保持喉位的相对稳定会有帮助。下一次如果有人告诉你他的喉位是固定的,你可以请他唱两个八度的滑音,把手轻轻地放在他的喉结上。如果他的喉结没有移动的话,那将是非常amazing的一件事,记得要告诉我(:P)。


      3楼2015-02-01 21:57
      回复
        暂时先回复到这里,有兴趣请加微博:歌唱小能手


        4楼2015-02-01 21:59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3-23 19: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