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音乐疯为音乐狂吧 关注:24贴子:246
  • 4回复贴,共1

学习唱歌2 共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什么是唱歌的共鸣?当人呼出的气体通过具有某种紧张度(张力)的声带时,会发出微弱的声音,这种声音是基音。基音进入人体解剖结构的共鸣空间后,能够产生声波共振,也就是共鸣,人的共鸣结构和发声物体的共鸣有重要的区分,某个发声物体的共鸣空间是固定的,而人的共鸣结构既有固定的,又有可以调节的共鸣结构。共鸣时,原来微弱的基音不仅被放大,同时声音也被美化了。谁都知道乐器要发出优美的声音要有很好的共鸣器,人也一样,能让声带发出的声音达到最好的共鸣效果,几乎是每一位歌唱者梦寐以求的境界。因为歌声的共鸣效果对于歌唱极为重要,那是使声音具有立体感的根本所在。声音共鸣也是唱歌声音传得远的要素之一,掌握好声音共鸣可以在不用扬声器的情况下,歌声就能够充满剧场,而且声音听上去圆润动听。
从人体解剖构造上,可以把共鸣分为口腔共鸣、鼻腔共鸣、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4-10 11:57回复
    1.口腔共鸣
    根据解剖学分区,口腔包括口腔、咽腔和咽喉腔,所以口腔共鸣区是指这几个腔室。不管说话还是张口唱歌,都有口腔共鸣参与,否则很难听到有传播效应的声音。口腔共鸣是声音从喉部发出后的第一个共鸣区域,它在各共鸣腔中最重要,因为歌唱时,口腔决定歌词的清楚程度,而且其他共鸣腔的声音振动都是以口腔的共鸣作基础。
    获得唱歌的口腔共鸣时,口腔应该自然张开,颜面肌微微上提,下腭自然放下稍后拉,上腭有上提的感觉。声带产生的基音声波通过咽喉腔部,软腭、硬腭部向上齿背方向推送至在口腔的前上部分引起振动。这种共鸣使声音明亮。口腔共鸣要有共鸣焦点,就是说口腔中的各有关部分,包括唇、齿、舌、软腭、硬腭以及咽、喉、会厌、口腔壁、咽腔壁的肌肉,共同协调配合才会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
    对声音在口腔中振动的位置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在口腔中声音振动的位置越靠前越好,因为声音在口腔前部振动,不干扰口腔内部的肌肉运动,便于歌词的演唱,而且声音的振动在口腔前部,更便于把歌声向外传播,而且这样练成的声音可以更好地为歌词服务。也有人认为不管在口腔中哪部分形成共鸣,只要构成了美好的歌声就算好的。多数人认为口腔共鸣点应该在口腔的偏前部。
    最不正确的一种口腔共鸣是拉直脖子叫喊,有人称它为“羊声”,这种声音只是使声波停留在咽喉里强烈地振动,几乎很少有口腔的声波共鸣,所以这种发声最容易造成喉部嘶哑。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4-10 11:58
    回复
      2.鼻腔共鸣
      从解剖学讲,鼻腔包括鼻腔和鼻咽腔,鼻腔}=匕鼻咽腔小,鼻咽腔的上部是颅骨的底部,鼻咽腔的下部是硬腭和软腭。由鼻腔和鼻咽腔组成共鸣空间,在这两个部位产生的共鸣称为鼻腔共鸣。鼻腔共鸣不仅增加音色的美好,而且有助于高音的亮丽。共鸣不是鼻音,有人误认为鼻音是鼻腔共鸣,而且花费很大精力去练习用鼻音唱歌,那是不正确的。鼻音是歌唱的一种毛病,应该加以纠正。鼻腔共鸣是声波进入鼻腔后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产生的共鸣效果。
      有多年声乐教育经验的人往往强调以下几点是获得良好的鼻腔共鸣所要注意的:
      第一是鼻腔要通畅,因为鼻腔共鸣的声波在鼻腔空气中和鼻骨上会产生振动。如果鼻腔堵塞,声波虽然可以有某种程度的振动,但是振动是不完善的,这时的声音效果是沉闷的。因此,鼻腔共鸣的第一要求是鼻子通畅。第二是软腭和悬雍垂,软腭是硬腭(俗称“上牙膛”)向后面咽部延续的部分,悬雍垂就是俗称的“小舌头”。软腭是鼻咽腔的底,悬雍垂则是咽腔和口腔的分界。软腭若形成穹形则能够促使鼻咽腔形状变化及音色变化。声乐老师提倡用哼唱练习促进软腭部振动,从而扩大鼻咽腔,产生较强的共鸣效果。第三是上下颌关节的张开度。通常上下颌关节张开半寸的状态对鼻腔共鸣有好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4-10 11:59
      回复
        3.胸腔共鸣
        胸腔共鸣是指声波通过胸部组织共振产生的共鸣。如何判断声音有没有胸腔共鸣呢?简单的方法是当发声的时候,把手放在胸骨上,如果感到了振动,说明有胸腔共鸣。胸腔共鸣能够增强音响效果,使唱者用较轻的音量得到轰鸣的效果。加上胸腔共鸣的作用时,还可以加强唱歌的艺术气氛。通常中音和低音发声时,利用胸腔共鸣较多,如果把你手放在胸骨上面而且发声,你会发现随着声音提高,胸骨的振动会减弱。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认为胸腔共鸣是中音和低音歌唱者的事。不过专家认为,利用胸腔共鸣能够把高音调和。唱到高音时,有可能产生比较尖锐的声音,如果加上不同程度的胸腔共鸣,这种声音可能得到改变。因此,胸腔共鸣对高音歌唱者也同样重要。如何获得胸腔共鸣呢?有人建议,咽喉部作半打呵欠状,发声时下腭自然下垂,把声波的反射点从硬腭移向下齿背上,这样产生的胸腔共鸣效果可能好一些。实际上,如果口腔位置合适,你自己可以感到声波在喉头和气管引起的振动,而且可以感到胸部出现的共鸣。欧洲人体型高大,胸部宽广,发出的声音胸声自然发达,有人甚至说,欧洲人大多从小趴着睡(俯式睡姿),腹腔后部(后腰部)发声自然发达。因此欧洲人胸腔共鸣区比亚洲人强,或许有一定道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4-10 11:59
        回复
          4.头腔共鸣
          头腔共鸣又被称为头声,在唱歌时运用头腔共鸣可以使声音明亮、穿透力强,尤其是男高音、女高音声部,头腔共鸣的运用是否得当决定着声音的质量。有人说,很好地运用头腔共鸣会唱出美好的歌,而且这种唱法,声音不会疲劳,永远有一种年轻感。头腔共鸣是利用喉、咽、口腔的共鸣作用,经过头骨的传导,引起位于头面骨和颅骨内部的鼻窦共振而产生的共鸣。人体共有4对鼻窦,两侧对称排列,分别称为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
          获得头腔共鸣应该先具有鼻腔共鸣、口腔共鸣,否则头腔共鸣是难以掌握的。发声时打开颌关节,控制进入鼻腔的声音方向,使声音进入头腔,当调整口腔各部,特别是咽后壁和软腭,至鼻窦处有轻微振动感,说明鼻窦有共振现象。有人提出,唱歌时如果两眉之间也有微振的感觉,提示唱歌的声音已经很集中了。此时的声音应该是明亮的。
          人体的共鸣结构不同于乐器,后者的共鸣腔是固定的,而人的共鸣结构是可以调节的。严格地说,人体的部分共鸣结构是可以调节的。因此,人的共鸣可划分为固定共鸣腔和可调节共鸣腔。固定共鸣腔包括固有鼻腔和额窦、蝶窦、筛窦。它们的体积和形状是无法进行调节的。可调节共鸣腔包括口腔、鼻咽腔和口咽腔、喉腔、胸腔等。由于人体有可调节共鸣腔,增加了人为调节声音共鸣变化的幅度。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4-10 12: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