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本P332,在讲到硼氢化反应的时候,对反马氏的解释是B原子亲电,与电子密度高的取代基少的碳结合。这里我有点不明白,按照书中给的丙烯的例子,甲基不是会和π键超共轭给电子么,那应该是取代基多的碳反而电子密度高吧。
PS:如果解释是取代基多的碳位阻大我还比较能接受,毕竟环状过渡态空间效应应该影响会大点,但是书上是用电子效应解释的
2、P378,炔烃的亲核加成
此反应为什么可以进行我今天想了挺久还是没能搞明白,因为这个是炔烃有烯烃没有的反应
照理说亲核加成需要一个电正性强的碳,可是三键电子密度明显比双键来的要高
后来同学给了两个解释:一个是炔烃做亲核试剂,不过很快被否认了,一是大本明确说了炔烃被进攻,二是这样解释不了炔烃跟活泼氢的亲核加成怎么进行(活泼氢试剂脱了活泼氢是更强的亲核试剂)
第二个解释是三键吸电子使碳有正电性,但是按照大本里的反应历程来看,底物炔烃是形成炔负离子,也就是说在末端碳上是存在比较强的电负性的(sp杂化+负电荷)
PS:如果解释是取代基多的碳位阻大我还比较能接受,毕竟环状过渡态空间效应应该影响会大点,但是书上是用电子效应解释的
2、P378,炔烃的亲核加成
此反应为什么可以进行我今天想了挺久还是没能搞明白,因为这个是炔烃有烯烃没有的反应
照理说亲核加成需要一个电正性强的碳,可是三键电子密度明显比双键来的要高
后来同学给了两个解释:一个是炔烃做亲核试剂,不过很快被否认了,一是大本明确说了炔烃被进攻,二是这样解释不了炔烃跟活泼氢的亲核加成怎么进行(活泼氢试剂脱了活泼氢是更强的亲核试剂)
第二个解释是三键吸电子使碳有正电性,但是按照大本里的反应历程来看,底物炔烃是形成炔负离子,也就是说在末端碳上是存在比较强的电负性的(sp杂化+负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