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霓虹的作者也跟国内的作者一样什么样的都有。
上一楼写了点回复,关于小希劝小莱的问题。还有些话感觉还是直接回帖吧。
说实话的,小莱这个人做事不是那么好劝的,第三本书里提督们常常在想如果小吉在的话就能劝他,其实第三本书里那一战能不能劝也还两说。当时的提督们都不是很知道他跟小吉之间的矛盾,你看奥贝斯坦就没那么想过。回廊战役的事情原文写得很清楚,并不是小吉劝了小莱停战,是小莱自己不想打了。
======================
莱因哈特所说的话,事实上是可以用科学来解释的。在他意识的水面下,混杂在一起的思维和感情,像是许多道相互纠结的水流,在一阵混杂后浮现于水面。其中有他对永远失去的挚友所怀的哀惜和思念,以及不断增加的对自身过失的悔恨;也有他对杨威利这个伟大的敌手怀有的敬爱;还有他对法伦海特和舒坦梅兹这两位战死的一级上将及数百万战死者产生的自责;更有随着战斗的推移,他的内心一反常态地产生的沉重的焦灼。同时,那也是他身为一个战略家所作的思考——除了战斗以外,是否还有其他有效的手段可以解决事态呢?
在这些浑沌不明的意识中,最为清澄的部分凝结在齐格弗里德∙吉尔菲艾斯的人格中。莱因哈特在无意识中,为
了驳倒自身的固执,改变自己的态度,将最好的方法拟人化了……
======================
事情很清楚,是小莱把自己的想法人格化为小吉,并不是小吉还魂来要求他停战的。这个不能证明小吉比小希更能劝小莱做事。而之前小莱要打这场回廊战役,是直接跟第七本书的对伊谢尔伦宣战连着的,因为他宣战之前要求和谈但是同盟那边没有同意,这才一路打到回廊战役的。回廊这次他完全有理由打到底,决定不打了才是他的仁慈——血磕到底能打赢的仗决定不打了主动求和,这绝对跟前朝那些皇帝不是一路的。说句不客气的,小莱小希要跟鲁道夫们一样的话田中还写他俩做甚,写鲁道夫不就完了,那个批判性还更明显。何至于费这么大劲往好里写。
其实中国的读者和霓虹的读者真没有地域高下之分,怎么说呢,感觉黑化小莱或者小希的这一类的作者……不管国内还是霓虹,有些时候我挺不希望他们写莱希的,真的就是他们喜欢谁就写谁好了,跟前朝皇帝一样这种事就笨想都能知道不合原著,事实上也没那么写。当然他们非要那么理解我没意见,但说得好像原著就是他们理解的那个意思,那就得说道说道了。有些时候感觉他们就是思维有问题,像是小希想的那句“只是死了200万人”,那是有前提的,就是她当时需要想一个说辞来安慰小莱,并不是她自身真的就那么认为。这点事都不明白,真是要么智障要么为黑而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