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南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公示的说明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建设水平,创建宜居、宜业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承载力、辐射力、凝聚力,市城市管理局近期编制完成了《南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今后全市一个时期绿化工作提出了科学依据,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于2012年10月,市城市管理局组织市规划、林业等部门和国内知名园林绿化专家多次研讨,易稿20余次,于2016年3月10日在南阳市城乡规划委员会2016年度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
为便于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利,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市城市管理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在规划正式报批前,特向社会各界和相关居民征求意见。时间为即日起至2016年5月25日,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信件和电子邮件形式参与,要求文字简练,意见明确,合理合法。
信件请寄:南阳市城市管理局办公室,请注明“绿地系统规划意见”字样;邮件请发送到 nyscsglj@126.com。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生态环境为基础,建设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人居环境;以经营园林的思路经营城市空间,将城市的形态看作一个扩大的园林空间,使其建筑、道路、山体、水体、植物之间形成一个和谐的网络系统;充分利用南阳市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创造形神兼备的城市文化绿地系统。通过规划,将各种绿地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结构科学、功能完善、物种多样、指标合理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为公众建设一个适宜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逐步改善南阳市生态环境质量,使绿地功能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建设节约型园林城市。概而言之,立足生态,完善形态,建设文态,保护心态。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共分两个层次,即南阳市市域和中心城区。
市域——包括宛城区、卧龙区、邓州市、南召县、方城县、西峡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一市、二区、十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千米。
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范围面积297平方千米,即西至规划312国道城西段、长江西路南段;北至焦柳铁路引入宁西铁路连接线、独山北界;东至南阳机场、大楼子庄;南至兰南高速公路与宁西铁路交接处。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65平方千米。
三、规划目标
依据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以城市总体布局为基础,梳理城市宏观景观结构与微观景观要素,保持城市自然景观特征,传承传统文化,塑造高品质城市景观与生活环境,营造南阳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与城市协调共生的景观风貌特色。通过本次规划将解决好城市发展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做到以产立城、以文塑城、以水兴城、以绿靓城。同时,提升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宜居度,增加城市承载力、辐射力。把中心城区打造成大美南阳的先行区,活力南阳的引领区,幸福南阳的首善区。将南阳市建设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区域性旅游服务基地、生态宜居城市。
四、规划原则
1.生态性原则
规划过程中将高度重视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保障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均衡发展。
2.系统性原则
规划过程中应注重城市绿地的系统性,以合理布局为目标,切实控制好各类公园的服务半径,充分考虑各规划区规划人口与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公园的分布应系统化、科学化、合理化。
3.特色性原则
深入挖掘南阳历史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脉,重塑南阳林茂粮丰的景象,此外,文脉的延续在于体现南阳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相辉映,挖掘历史优良作风,弘扬良好的当代精神。
4.城乡统筹原则
注重绿地系统建设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使郊区绿地系统的结构、组成、格局与市区的绿地系统形成完善的区域生态绿地系统。
5.以人为本原则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特色。以休闲旅游为推动,加强公园体系中的游憩服务功能建设,以慢行交通为主,避免与机动车的冲突;同时充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完善标识系统、应急救助系统,以及与游客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保障游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6.分步实施的原则
合理确定近远期规划目标,分步实施,建立规划与管理的畅通渠道,体现规划对绿地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为实施“绿线”管理制度提供重要依据。
7.可操作性原则
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实现科学规划与具体建设的有机结合,使其在后期规划审批管理时起到有实际意义的指导作用,促进市域内绿化工作的迅速开展。
注:近期打造中心城区“一河两岸多元,八纵九横一环”600里林荫系统,远期规划要实现中心城区林荫道覆盖率80%。
五、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两屏” “三区” “四廊” “多脉”
结合市域“强化中心、拓展两翼、星状放射、网络发展”的城镇空间发展策略,以及南阳市城市地貌特征和现状绿化情况,针对南阳市“两山两水”(伏牛山、桐柏山,白河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干渠)的宏观生态格局,将市域的绿地系统结构概括为“两屏”“三区”“四廊”“多脉”。
“两屏”:伏牛山、桐柏山两个生态屏障
伏牛山、桐柏山是南阳市域内两个重要的山体,应当进行重点保护和绿化建设。伏牛山和桐柏山的生态绿地可以成为平原地区与各城镇的绿色氧源供给区,自然景观良好,动植物品种繁多,是南阳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三区”:山地生态控制区、盆地农业保护区、城市生态恢复区
规划中“三区”是“山林围城、绿道相连、园岛棋布”未来森林生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固本规划要求:应充分围绕“森林宛城,生态南阳”这一目标,在深入分析南阳市域森林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围绕南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具体指标,重点从土地资源、人口环境、人口变化、生态安全等方面综合分析,确定南阳市域范围内森林建设发展总体方向。
“四廊”
(1)伏牛山—湍河生态廊道绿化带:湍河流域是联系伏牛山和平原地区的主要廊道,两岸各500米内建立生态保护带,利用物种交流和传输;
(2)白河生态廊道绿化带:白河是南阳市的母亲河,对南阳的历史文化及生态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沿白河非城区段两岸各300米以上内建立生态保护带;市区段内因情况而定,宜宽则宽,宜窄则窄;
(3)桐柏山—唐河生态廊道保护带:唐河支流是联系桐柏山和平原地区的主要廊道,两岸亦各500米内建立生态保护带;
(4)南水北调北部生态廊道保护带:南水北调渠位于南阳市区北部区域,是南阳市域中部地区的上风向,两侧各建立100米的生态保护带。
“多脉”
南阳市域内有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铁路和公路。结合南阳市公路体系框架在通道两侧营造高标准护路林带,并在公路、铁路两侧的山区、丘陵、城镇等不同类型地带一定辐射范围内建立护路林带、农田林网、林果基地、花卉基地、绿化景点等,加大绿色通道宽度和辐射范围,形成南阳市域绿地系统的绿色骨架和网络。
六、中心城区绿地空间格局
本次规划经过对南阳市现状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研究了目前南阳市公园绿地空间格局,确定在南阳市中心城区应充分利用白河、南水北调干渠和八条内河(含护城河)以及中心城区九架孤山等地理条件,打造“环、廊、带”结合的绿色空间模式,满足居民游憩需求,在城市外围建设绿色生态环,由绿色廊道贯穿市区与环城绿地相接,强化外围生态绿地向城市内部的有机渗透,打造“绿岗环抱、水城相融、绿廊遍布、八脉连通”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
绿岗环抱:依照城市绿化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接续自生的原则,在城市北部、西部的自然山体和丘陵岗地,形成环城生态绿地。
水城相融:重点突出白河对于南阳城市发展,绿地建设的重要地位。建设富有南阳文化特色并具有空间节奏感的滨水景观带,将其打造成为南阳市最为亮丽宜人的风景线和南阳的“城市名片”。
绿廊遍布:运用绿色廊道理念,疏通城内各条支流,拓展滨河绿地,建设滨河绿带,结合南水北调线生态廊道及白河,形成贯穿城市、沟通内外的绿色生态廊道,起到“引风通道”的作用,把城市外围的物质、能量、信息等生态要素引入城市中心区域。
八脉连通:以温凉河、邕河、溧河、十二里河、三里河、梅溪河、护城河、汉城河为代表的八条城市内河组成了贯穿南阳的城市内河系统。在规划中利用八条内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以及白河所形成的城市水网与道路绿网组成南阳市绿地空间格局的宏观框架。充分发挥连通水脉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形成“二龙抱明珠、九水绕南阳”的城市水域景观。
七、中心城区绿地规划结构
影响南阳市城市绿地系统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山势、岗坡、水系和道路网骨架等城市自然环境条件和城市绿地空间格局。规划基于“环、廊、带”结合的绿色空间格局形成模式,确定南阳市绿地系统结构为“两轴、两廊、十六带、四区、多园、多点”。
“两轴”为“独山-行政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商贸中心”和“紫山-白河湾”双轴线。
打造“独山-行政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商贸中心”的南北向城市发展景观轴和景观视廊。延续南阳古城背山面水的山水格局特色,体现南阳自然与城市、历史与现代和谐共生的景观风貌特色。
“紫山-白河湾”景观绿色廊道由北向南串联紫山、兰营水库、十二里河和白河湾,打造生态游憩通道。
“两廊”指以白河滨河绿带与分隔河东组团的绿楔组成的“人”字形城市复合生态景观廊道和以内河与其滨河绿带构成的“非”字形生态次级廊道。
“十六带”指能反映城市景观风貌的滨河路、白河大道、孔明路、新东路、独山大道、仲景路、原西环路、龙升路、长江路、经十路、城南大道、信臣路、光武路、王村7号路、卧龙路、雪枫路放射性道路带状绿地。
“四区”指府衙、医圣祠、武侯祠和汉画馆四个反映人文自然景观的旅游区。
“多园”指已建或待建的多个市区级公园:人民公园、百里奚公园、申伯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月季公园、全民健身公园、李宁体育公园、梅城公园、如意湖公园、滨河公园、解放广场、罗湖公园、十里庙遗址公园、汉冶铁遗址公园、黄山遗址公园、汉宛城遗址公园、酒精厂遗址公园等。
“多点”指已建或待建的多个街旁绿地和社区公园。
八、 公园绿地规划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要求:
(1)根据用地条件,因地制宜建设公园绿地;
(2)适应时代要求,满足功能需要;
(3) 保护和利用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形成地方特色;
(4) 奉行节约原则,贯彻低碳理念。
公园绿地体系的结构布局:
本次规划注重公园绿地休闲游憩功能,满足居民放松、游玩的精神需求,但更强调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公园绿地体系的构建,改善整个城市的区域生态环境,从宏观上或更大尺度上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和休闲需求。微观和宏观齐头并进,共同营造居民的绿色生活模式和城市的绿色发展模式。
本次规划的南阳市各类公园绿地在规模、内容、功能及服务对象和范围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和优势,规划提出公园绿地体系的结构布局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由综合公园构成,突出其规模效应和综合性,作为城市片区的绿心,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构框架;第二个层次由专类公园构成,突出内容的独特性、服务的专业性,达到科普、教育、娱乐等功能要求,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第三个层次由社区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构成,突出公园绿地均衡分布、服务便捷的基本要求,满足居民短距离出行即有休息、交往空间的需求。三个层次共同形成南阳市“山、水、城”和谐共生的绿地系统特色。
九、道路绿化规划
打造中心城区“一河两岸多元、八纵九横一环”600里林荫系统。
一河两岸:白河两岸白河大道、滨河路;
八纵:车站路、工业路、文化路、人民路、仲景路、独山大道、孔明路、滨河路;
九横:卧龙路、七一路、中州路、新华路、建设路、光武路、范蠡路、张衡路、两相路;
一环:以信臣路、北京路、雪枫路、长江路环线建设为重点,以“公园、游园、绿道”建设为抓手,遵照“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形成由白河滨河廊道向市中心有序延伸的城市绿化网络格局。
本规划中道路绿地的规划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色:
(1)道路绿地构成流淌在城市中的绿色网络,让居民的出行尽可能处于绿色的庇护之下,尤其是推广行道树的应用品种。
(2)突出道路景观的连续性和序列性。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道路上的车流、人流及其活动更增加了对道路景观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建设水平,创建宜居、宜业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承载力、辐射力、凝聚力,市城市管理局近期编制完成了《南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今后全市一个时期绿化工作提出了科学依据,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于2012年10月,市城市管理局组织市规划、林业等部门和国内知名园林绿化专家多次研讨,易稿20余次,于2016年3月10日在南阳市城乡规划委员会2016年度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
为便于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利,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市城市管理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在规划正式报批前,特向社会各界和相关居民征求意见。时间为即日起至2016年5月25日,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信件和电子邮件形式参与,要求文字简练,意见明确,合理合法。
信件请寄:南阳市城市管理局办公室,请注明“绿地系统规划意见”字样;邮件请发送到 nyscsglj@126.com。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生态环境为基础,建设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人居环境;以经营园林的思路经营城市空间,将城市的形态看作一个扩大的园林空间,使其建筑、道路、山体、水体、植物之间形成一个和谐的网络系统;充分利用南阳市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创造形神兼备的城市文化绿地系统。通过规划,将各种绿地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结构科学、功能完善、物种多样、指标合理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为公众建设一个适宜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逐步改善南阳市生态环境质量,使绿地功能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建设节约型园林城市。概而言之,立足生态,完善形态,建设文态,保护心态。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共分两个层次,即南阳市市域和中心城区。
市域——包括宛城区、卧龙区、邓州市、南召县、方城县、西峡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一市、二区、十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千米。
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范围面积297平方千米,即西至规划312国道城西段、长江西路南段;北至焦柳铁路引入宁西铁路连接线、独山北界;东至南阳机场、大楼子庄;南至兰南高速公路与宁西铁路交接处。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65平方千米。
三、规划目标
依据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以城市总体布局为基础,梳理城市宏观景观结构与微观景观要素,保持城市自然景观特征,传承传统文化,塑造高品质城市景观与生活环境,营造南阳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与城市协调共生的景观风貌特色。通过本次规划将解决好城市发展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做到以产立城、以文塑城、以水兴城、以绿靓城。同时,提升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宜居度,增加城市承载力、辐射力。把中心城区打造成大美南阳的先行区,活力南阳的引领区,幸福南阳的首善区。将南阳市建设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区域性旅游服务基地、生态宜居城市。
四、规划原则
1.生态性原则
规划过程中将高度重视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保障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均衡发展。
2.系统性原则
规划过程中应注重城市绿地的系统性,以合理布局为目标,切实控制好各类公园的服务半径,充分考虑各规划区规划人口与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公园的分布应系统化、科学化、合理化。
3.特色性原则
深入挖掘南阳历史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脉,重塑南阳林茂粮丰的景象,此外,文脉的延续在于体现南阳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相辉映,挖掘历史优良作风,弘扬良好的当代精神。
4.城乡统筹原则
注重绿地系统建设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使郊区绿地系统的结构、组成、格局与市区的绿地系统形成完善的区域生态绿地系统。
5.以人为本原则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特色。以休闲旅游为推动,加强公园体系中的游憩服务功能建设,以慢行交通为主,避免与机动车的冲突;同时充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完善标识系统、应急救助系统,以及与游客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保障游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6.分步实施的原则
合理确定近远期规划目标,分步实施,建立规划与管理的畅通渠道,体现规划对绿地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为实施“绿线”管理制度提供重要依据。
7.可操作性原则
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实现科学规划与具体建设的有机结合,使其在后期规划审批管理时起到有实际意义的指导作用,促进市域内绿化工作的迅速开展。
注:近期打造中心城区“一河两岸多元,八纵九横一环”600里林荫系统,远期规划要实现中心城区林荫道覆盖率80%。
五、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两屏” “三区” “四廊” “多脉”
结合市域“强化中心、拓展两翼、星状放射、网络发展”的城镇空间发展策略,以及南阳市城市地貌特征和现状绿化情况,针对南阳市“两山两水”(伏牛山、桐柏山,白河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干渠)的宏观生态格局,将市域的绿地系统结构概括为“两屏”“三区”“四廊”“多脉”。
“两屏”:伏牛山、桐柏山两个生态屏障
伏牛山、桐柏山是南阳市域内两个重要的山体,应当进行重点保护和绿化建设。伏牛山和桐柏山的生态绿地可以成为平原地区与各城镇的绿色氧源供给区,自然景观良好,动植物品种繁多,是南阳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三区”:山地生态控制区、盆地农业保护区、城市生态恢复区
规划中“三区”是“山林围城、绿道相连、园岛棋布”未来森林生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固本规划要求:应充分围绕“森林宛城,生态南阳”这一目标,在深入分析南阳市域森林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围绕南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具体指标,重点从土地资源、人口环境、人口变化、生态安全等方面综合分析,确定南阳市域范围内森林建设发展总体方向。
“四廊”
(1)伏牛山—湍河生态廊道绿化带:湍河流域是联系伏牛山和平原地区的主要廊道,两岸各500米内建立生态保护带,利用物种交流和传输;
(2)白河生态廊道绿化带:白河是南阳市的母亲河,对南阳的历史文化及生态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沿白河非城区段两岸各300米以上内建立生态保护带;市区段内因情况而定,宜宽则宽,宜窄则窄;
(3)桐柏山—唐河生态廊道保护带:唐河支流是联系桐柏山和平原地区的主要廊道,两岸亦各500米内建立生态保护带;
(4)南水北调北部生态廊道保护带:南水北调渠位于南阳市区北部区域,是南阳市域中部地区的上风向,两侧各建立100米的生态保护带。
“多脉”
南阳市域内有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铁路和公路。结合南阳市公路体系框架在通道两侧营造高标准护路林带,并在公路、铁路两侧的山区、丘陵、城镇等不同类型地带一定辐射范围内建立护路林带、农田林网、林果基地、花卉基地、绿化景点等,加大绿色通道宽度和辐射范围,形成南阳市域绿地系统的绿色骨架和网络。
六、中心城区绿地空间格局
本次规划经过对南阳市现状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研究了目前南阳市公园绿地空间格局,确定在南阳市中心城区应充分利用白河、南水北调干渠和八条内河(含护城河)以及中心城区九架孤山等地理条件,打造“环、廊、带”结合的绿色空间模式,满足居民游憩需求,在城市外围建设绿色生态环,由绿色廊道贯穿市区与环城绿地相接,强化外围生态绿地向城市内部的有机渗透,打造“绿岗环抱、水城相融、绿廊遍布、八脉连通”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
绿岗环抱:依照城市绿化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接续自生的原则,在城市北部、西部的自然山体和丘陵岗地,形成环城生态绿地。
水城相融:重点突出白河对于南阳城市发展,绿地建设的重要地位。建设富有南阳文化特色并具有空间节奏感的滨水景观带,将其打造成为南阳市最为亮丽宜人的风景线和南阳的“城市名片”。
绿廊遍布:运用绿色廊道理念,疏通城内各条支流,拓展滨河绿地,建设滨河绿带,结合南水北调线生态廊道及白河,形成贯穿城市、沟通内外的绿色生态廊道,起到“引风通道”的作用,把城市外围的物质、能量、信息等生态要素引入城市中心区域。
八脉连通:以温凉河、邕河、溧河、十二里河、三里河、梅溪河、护城河、汉城河为代表的八条城市内河组成了贯穿南阳的城市内河系统。在规划中利用八条内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以及白河所形成的城市水网与道路绿网组成南阳市绿地空间格局的宏观框架。充分发挥连通水脉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形成“二龙抱明珠、九水绕南阳”的城市水域景观。
七、中心城区绿地规划结构
影响南阳市城市绿地系统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山势、岗坡、水系和道路网骨架等城市自然环境条件和城市绿地空间格局。规划基于“环、廊、带”结合的绿色空间格局形成模式,确定南阳市绿地系统结构为“两轴、两廊、十六带、四区、多园、多点”。
“两轴”为“独山-行政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商贸中心”和“紫山-白河湾”双轴线。
打造“独山-行政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商贸中心”的南北向城市发展景观轴和景观视廊。延续南阳古城背山面水的山水格局特色,体现南阳自然与城市、历史与现代和谐共生的景观风貌特色。
“紫山-白河湾”景观绿色廊道由北向南串联紫山、兰营水库、十二里河和白河湾,打造生态游憩通道。
“两廊”指以白河滨河绿带与分隔河东组团的绿楔组成的“人”字形城市复合生态景观廊道和以内河与其滨河绿带构成的“非”字形生态次级廊道。
“十六带”指能反映城市景观风貌的滨河路、白河大道、孔明路、新东路、独山大道、仲景路、原西环路、龙升路、长江路、经十路、城南大道、信臣路、光武路、王村7号路、卧龙路、雪枫路放射性道路带状绿地。
“四区”指府衙、医圣祠、武侯祠和汉画馆四个反映人文自然景观的旅游区。
“多园”指已建或待建的多个市区级公园:人民公园、百里奚公园、申伯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月季公园、全民健身公园、李宁体育公园、梅城公园、如意湖公园、滨河公园、解放广场、罗湖公园、十里庙遗址公园、汉冶铁遗址公园、黄山遗址公园、汉宛城遗址公园、酒精厂遗址公园等。
“多点”指已建或待建的多个街旁绿地和社区公园。
八、 公园绿地规划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要求:
(1)根据用地条件,因地制宜建设公园绿地;
(2)适应时代要求,满足功能需要;
(3) 保护和利用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形成地方特色;
(4) 奉行节约原则,贯彻低碳理念。
公园绿地体系的结构布局:
本次规划注重公园绿地休闲游憩功能,满足居民放松、游玩的精神需求,但更强调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公园绿地体系的构建,改善整个城市的区域生态环境,从宏观上或更大尺度上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和休闲需求。微观和宏观齐头并进,共同营造居民的绿色生活模式和城市的绿色发展模式。
本次规划的南阳市各类公园绿地在规模、内容、功能及服务对象和范围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和优势,规划提出公园绿地体系的结构布局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由综合公园构成,突出其规模效应和综合性,作为城市片区的绿心,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构框架;第二个层次由专类公园构成,突出内容的独特性、服务的专业性,达到科普、教育、娱乐等功能要求,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第三个层次由社区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构成,突出公园绿地均衡分布、服务便捷的基本要求,满足居民短距离出行即有休息、交往空间的需求。三个层次共同形成南阳市“山、水、城”和谐共生的绿地系统特色。
九、道路绿化规划
打造中心城区“一河两岸多元、八纵九横一环”600里林荫系统。
一河两岸:白河两岸白河大道、滨河路;
八纵:车站路、工业路、文化路、人民路、仲景路、独山大道、孔明路、滨河路;
九横:卧龙路、七一路、中州路、新华路、建设路、光武路、范蠡路、张衡路、两相路;
一环:以信臣路、北京路、雪枫路、长江路环线建设为重点,以“公园、游园、绿道”建设为抓手,遵照“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形成由白河滨河廊道向市中心有序延伸的城市绿化网络格局。
本规划中道路绿地的规划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色:
(1)道路绿地构成流淌在城市中的绿色网络,让居民的出行尽可能处于绿色的庇护之下,尤其是推广行道树的应用品种。
(2)突出道路景观的连续性和序列性。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道路上的车流、人流及其活动更增加了对道路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