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朋友圈盛行以来,我一直致力于以胡说八道打击异端邪说。
诗歌也是朋友圈中流行的一类,但多是胡说八道:一会儿李白作诗预言世界风云,一会儿又是顾城拿着旧钥匙敲开了你家的破墙。更有甚者竟在朋友圈里讨论现代诗要不要用韵。
先不说现代诗到底要不要韵,就这种问题,真的适合在朋友圈里讨论吗?
恩哼~
我一直都很纳闷,自互联网风靡以来,懂经济学的讲经济,懂管理学的吹管理,懂电影的聊电影,懂音乐的侃音乐——五花八门,样样俱全。
怎么唯独就没人出来讲讲文学?讲讲诗歌?
所谓大众化意在化大众,通俗意在使俗者通。诗歌这块,现在闹得是懂的人不愿说,不懂的人瞎胡诌。
于是乎,本着经世致用之理念我决定跟大家聊聊诗歌——由浅入深,深入浅出,一首一首地读,看看中国的现代诗人有什么样的作品,中国的现代诗歌取得了什么样的水准。
以及,海德格尔留给诗人的最终疑问:在贫困的时代里,诗人何为?
第一首,就选一首台湾诗人罗门的经典作品:
《流浪人》
被海的辽阔整得好累的一条船在港里
他用灯拴自己的影子在咖啡桌的旁边
那是他随身带的一条动物
除了它娜娜近得比什么都远
把酒喝成故乡的月色
空酒瓶望成一座荒岛
他带着随身带的那条动物
朝自己的鞋声走去
一颗星也在很远很远里
带着天空在走
明天当第一扇百叶窗
将太阳拉成一把梯子
他不知往上走还是往下走
罗门是一位来自台湾的大诗人,圈内名气很大。
一方面,他是继余光中之后的蓝星诗社社长,另一方面,他不光是有优秀的诗作,还有自成体系的诗论《第三自然螺旋架构》。
先说他的诗论。
自从西学东渐以来,中国的文化圈就从来没停止过“崇洋媚外”,在诗论方面也是。就罗门的诗论来说,当时的美国正受海德格尔的诗学所影响,兴起了一种非常玄乎的诗论讨论热潮,代表人就是罗伯特·勃莱,以及他的“深度意象派”。
但是,勃莱的诗论是有血统有根基同时有理有据的,而罗门的诗论呢,就有点趋炎附势的“扯”劲儿。
其实罗门的观点从他为诗论的命名中便可探明:第三自然是指在城市、乡村之外的自然,也就是离开人类文明之外的纯粹的自然;螺旋架构是指诗歌创作要重描绘而非叙述,要有抛开因果关系之因果律,失去目的之目的论。
用人话翻译就是:首先,诗人要回归自然,其次,诗人的创作要重现出一种完整,而不是一种缺失。
那么咱们开始读诗吧。
被海的辽阔整得好累的一条船在港里
他用灯拴自己的影子在咖啡桌的旁边
那是他随身带的一条动物
除了它娜娜近得比什么都远
罗门的诗歌创作在成熟之后,并没有明确的前后承袭的关系,每一诗句,每一诗节都是独立存在,同时发生,又围绕在中心之上的。
在第一节中,罗门就在阐述一种流浪中的孤寂状态。
第一句是隐喻,海的辽阔让船感到疲累,于是歇息在港里,正如世界的辽阔也会让流浪人感到疲累。辽阔与流浪之间是相生的关系,世界如果不辽阔,那么也就没有流浪人了。因此,这里的“累”也可以理解为流浪人的一种宿命。
第二句直接引入一个第三者“他”。根据上一句的隐喻,我们知道,这里的“他”就是一位流浪人。用灯栓自己的影子在咖啡桌旁边,这里的动词“栓”正是与上一句里船的“停泊”呼应,意思是这位流浪人“他”被世界之辽阔整得好累,现在歇息在一张咖啡桌旁边。
第三句中“动物”的意象,就是暗指的一种陪伴。这里的动物有双关意味:一层是指在旅途中有陪伴作用的动物,比如流浪人养的一条狗,一只猫等等;另一层就要把这两个字分开来读,可以理解为能运动的物体。在这两重双关之下,起到陪伴作用的动物的概念被第二层意味解构了,变成了一种虚无,从而加重了流浪人的孤独的属性。
第四句是诗人的私货,罗门也未作澄清,咱们不瞎猜。
把酒喝成故乡的月色
空酒瓶望成一座荒岛
他带着随身带的那条动物
朝自己的鞋声走去
一颗星也在很远很远里
带着天空在走
如果第一节是对流浪人的歇息的描写,那么第二节就是对流浪人的行走的描写。
流浪人喝醉了之后,开始想家。所谓“千里共婵娟”是指我在这里看到的月色,和你在那里看到的月色是相同的,便与这第一句意味相同,酒醉之后,在思乡之情的引导下,仿佛看见了故乡的月色。
第二句中的空酒瓶,则是对流浪人喝过酒之后的空虚感的暗示,酒喝光了,就变成了一个空酒瓶。“荒岛”的意象指一种毫无生机的孤绝状态,对于流浪人来说,当酒喝光了,家也想完了,便会重新进入这种“荒岛”的状态。
接着,流浪人就得出发了——他带着随身带的那条动物,也就是自己的影子。这里借助第一节中对“动物”这一意象的阐释,重新把流浪人的孤独给带了出来。然后,朝着自己的鞋声走去,我们知道,走路时必然会发出鞋声,因此,行走与鞋声这两个意象是共生的,而流浪人向着自己的鞋声走去,则意味着他根本没有行走的目的,他的行走失去了意义,就只剩下行走本身,这也就是流浪的含义。
然后流浪人抬头望向夜空,他发现自己行走时天空也仿佛在跟着移动(这个现象你也能观察到)与一颗星星产生了“移情”,把自我放入那颗星星当中,仿佛那颗星星也在流浪——带着整片天空在走。
明天当第一扇百叶窗
将太阳拉成一把梯子
他不知往上走还是往下走
到了最后一节,诗人就要下一个论断了。流浪人稍作休憩,待到天亮再出发。
因此,明天,当第一扇百叶窗/将太阳拉成一把梯子,这也是一句隐喻,第一扇百叶窗是指流浪人刚刚睁眼,阳光很刺眼,要把百叶窗拉下来,然后他发现太阳变成了一把梯子,暗指白天就要出发了。这里,“梯子”本身暗含了“攀爬”的意思。
最后一句,他不知该往上走,还是往下走。指出了流浪人的这种迷茫——明明自己流浪在路上,却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前进。
经过这一番解读,想必各位可以看出,如果音乐的目的是为了“讲述语言之后的世界”,那么现代诗的目的则是“将语言之内的不可言说之物加以言说”。
此外,罗门的,乃至蓝星诗社都有很多其它非常优秀的作品,非常值得一读!
那么如何评价这首诗呢?我认为,这是一首技艺纯熟,引人入胜的优秀作品,但不能称之为伟大。至于原因,在解读下一首多多的《在突尼斯》时,咱们再聊。
诗歌也是朋友圈中流行的一类,但多是胡说八道:一会儿李白作诗预言世界风云,一会儿又是顾城拿着旧钥匙敲开了你家的破墙。更有甚者竟在朋友圈里讨论现代诗要不要用韵。
先不说现代诗到底要不要韵,就这种问题,真的适合在朋友圈里讨论吗?
恩哼~
我一直都很纳闷,自互联网风靡以来,懂经济学的讲经济,懂管理学的吹管理,懂电影的聊电影,懂音乐的侃音乐——五花八门,样样俱全。
怎么唯独就没人出来讲讲文学?讲讲诗歌?
所谓大众化意在化大众,通俗意在使俗者通。诗歌这块,现在闹得是懂的人不愿说,不懂的人瞎胡诌。
于是乎,本着经世致用之理念我决定跟大家聊聊诗歌——由浅入深,深入浅出,一首一首地读,看看中国的现代诗人有什么样的作品,中国的现代诗歌取得了什么样的水准。
以及,海德格尔留给诗人的最终疑问:在贫困的时代里,诗人何为?
第一首,就选一首台湾诗人罗门的经典作品:
《流浪人》
被海的辽阔整得好累的一条船在港里
他用灯拴自己的影子在咖啡桌的旁边
那是他随身带的一条动物
除了它娜娜近得比什么都远
把酒喝成故乡的月色
空酒瓶望成一座荒岛
他带着随身带的那条动物
朝自己的鞋声走去
一颗星也在很远很远里
带着天空在走
明天当第一扇百叶窗
将太阳拉成一把梯子
他不知往上走还是往下走
罗门是一位来自台湾的大诗人,圈内名气很大。
一方面,他是继余光中之后的蓝星诗社社长,另一方面,他不光是有优秀的诗作,还有自成体系的诗论《第三自然螺旋架构》。
先说他的诗论。
自从西学东渐以来,中国的文化圈就从来没停止过“崇洋媚外”,在诗论方面也是。就罗门的诗论来说,当时的美国正受海德格尔的诗学所影响,兴起了一种非常玄乎的诗论讨论热潮,代表人就是罗伯特·勃莱,以及他的“深度意象派”。
但是,勃莱的诗论是有血统有根基同时有理有据的,而罗门的诗论呢,就有点趋炎附势的“扯”劲儿。
其实罗门的观点从他为诗论的命名中便可探明:第三自然是指在城市、乡村之外的自然,也就是离开人类文明之外的纯粹的自然;螺旋架构是指诗歌创作要重描绘而非叙述,要有抛开因果关系之因果律,失去目的之目的论。
用人话翻译就是:首先,诗人要回归自然,其次,诗人的创作要重现出一种完整,而不是一种缺失。
那么咱们开始读诗吧。
被海的辽阔整得好累的一条船在港里
他用灯拴自己的影子在咖啡桌的旁边
那是他随身带的一条动物
除了它娜娜近得比什么都远
罗门的诗歌创作在成熟之后,并没有明确的前后承袭的关系,每一诗句,每一诗节都是独立存在,同时发生,又围绕在中心之上的。
在第一节中,罗门就在阐述一种流浪中的孤寂状态。
第一句是隐喻,海的辽阔让船感到疲累,于是歇息在港里,正如世界的辽阔也会让流浪人感到疲累。辽阔与流浪之间是相生的关系,世界如果不辽阔,那么也就没有流浪人了。因此,这里的“累”也可以理解为流浪人的一种宿命。
第二句直接引入一个第三者“他”。根据上一句的隐喻,我们知道,这里的“他”就是一位流浪人。用灯栓自己的影子在咖啡桌旁边,这里的动词“栓”正是与上一句里船的“停泊”呼应,意思是这位流浪人“他”被世界之辽阔整得好累,现在歇息在一张咖啡桌旁边。
第三句中“动物”的意象,就是暗指的一种陪伴。这里的动物有双关意味:一层是指在旅途中有陪伴作用的动物,比如流浪人养的一条狗,一只猫等等;另一层就要把这两个字分开来读,可以理解为能运动的物体。在这两重双关之下,起到陪伴作用的动物的概念被第二层意味解构了,变成了一种虚无,从而加重了流浪人的孤独的属性。
第四句是诗人的私货,罗门也未作澄清,咱们不瞎猜。
把酒喝成故乡的月色
空酒瓶望成一座荒岛
他带着随身带的那条动物
朝自己的鞋声走去
一颗星也在很远很远里
带着天空在走
如果第一节是对流浪人的歇息的描写,那么第二节就是对流浪人的行走的描写。
流浪人喝醉了之后,开始想家。所谓“千里共婵娟”是指我在这里看到的月色,和你在那里看到的月色是相同的,便与这第一句意味相同,酒醉之后,在思乡之情的引导下,仿佛看见了故乡的月色。
第二句中的空酒瓶,则是对流浪人喝过酒之后的空虚感的暗示,酒喝光了,就变成了一个空酒瓶。“荒岛”的意象指一种毫无生机的孤绝状态,对于流浪人来说,当酒喝光了,家也想完了,便会重新进入这种“荒岛”的状态。
接着,流浪人就得出发了——他带着随身带的那条动物,也就是自己的影子。这里借助第一节中对“动物”这一意象的阐释,重新把流浪人的孤独给带了出来。然后,朝着自己的鞋声走去,我们知道,走路时必然会发出鞋声,因此,行走与鞋声这两个意象是共生的,而流浪人向着自己的鞋声走去,则意味着他根本没有行走的目的,他的行走失去了意义,就只剩下行走本身,这也就是流浪的含义。
然后流浪人抬头望向夜空,他发现自己行走时天空也仿佛在跟着移动(这个现象你也能观察到)与一颗星星产生了“移情”,把自我放入那颗星星当中,仿佛那颗星星也在流浪——带着整片天空在走。
明天当第一扇百叶窗
将太阳拉成一把梯子
他不知往上走还是往下走
到了最后一节,诗人就要下一个论断了。流浪人稍作休憩,待到天亮再出发。
因此,明天,当第一扇百叶窗/将太阳拉成一把梯子,这也是一句隐喻,第一扇百叶窗是指流浪人刚刚睁眼,阳光很刺眼,要把百叶窗拉下来,然后他发现太阳变成了一把梯子,暗指白天就要出发了。这里,“梯子”本身暗含了“攀爬”的意思。
最后一句,他不知该往上走,还是往下走。指出了流浪人的这种迷茫——明明自己流浪在路上,却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前进。
经过这一番解读,想必各位可以看出,如果音乐的目的是为了“讲述语言之后的世界”,那么现代诗的目的则是“将语言之内的不可言说之物加以言说”。
此外,罗门的,乃至蓝星诗社都有很多其它非常优秀的作品,非常值得一读!
那么如何评价这首诗呢?我认为,这是一首技艺纯熟,引人入胜的优秀作品,但不能称之为伟大。至于原因,在解读下一首多多的《在突尼斯》时,咱们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