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吧 关注:461,828贴子:9,031,976

贵州六盘水市盘县发现白头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发现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大山镇大桥河水库旁小山,拍照的是小蛇,大小长短和筷子差不多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7-07-09 17:50回复
    同贵州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7-09 17:51
    收起回复
      不奇怪吧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7-09 17:51
      收起回复
        前排留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7-09 17:51
        回复
          白头缅蝰(学名:Azemiops feae)为蝰科白头蝰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白缺蝰。分布于缅甸、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湖北、甘肃等地,常见于丘陵及山区以及栖息于山区草地、麦田兰草堆下、路边、碎石地、稻田、甘蔗田边及甘薯地旁的草丛中。其生活的海拔范围为100至222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白头缅蝰
          二名法:Azemiops feae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爬行纲
          目:有鳞目
          亚目:新蛇下目
          科:蝰科
          亚科:白头蝰亚科
          属:白头缅蝰属
          种:白头缅蝰
          分布区域:分布于缅甸、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安徽、福建、甘肃等地。
          相关推荐
          变色蛇
          太攀蛇
          眼镜王蛇
          钩盲蛇
          温泉蛇
          金环蛇
          菲律宾眼镜蛇
          尖吻蝮
          绿锦蛇
          蝮蛇
          梅尔维尔鲸
          贝尔彻海蛇
          印度眼镜蛇
          短尾蝮
          西藏竹叶青蛇
          青环海蛇
          灰鼠蛇
          莽山烙铁头蛇
          玉斑锦蛇
          繁花林蛇
          太攀蛇 莽山烙铁头蛇 钩盲蛇 帝皇眼镜蛇王
          名字由来
          正在加载白头蝰
          白头缅蝰(拼音:baitoukui)(Fea's viper)。属于稀有蛇种,是世界爬虫界公认最令人头疼的毒蛇之一,最早是由欧洲探险家莱昂纳多·费亚(Leonardo F
          ea)在缅甸的克钦山发现。1988年,生物学家乔治·阿尔伯特·保兰格(George Albert Boulenger)为纪念发现者将其正式命名为"Azemiops feae"。
          白头缅蝰是中国27种毒蛇之一,又名白头蛇,在青藏高原一带曾经出现过,属于白头蝰亚科(学名:Azemiopinae)是爬虫纲有鳞目蛇亚目蝰蛇科下的一个单型亚科,尚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首位发现白头缅蝰的是一名欧洲探险家莱昂纳多·费亚,直至1988年生物学者保兰格(GeorgeAlbertBoulenger)正式将白头蝰属命名为Azemiops feae。
          简介
          喜玛拉雅白头蛇是中国27种毒蛇中较毒的一种,又名白头蝰。在青藏高原一带曾经出现过。首位发现喜玛拉雅白头蛇的是一名欧洲探险家李奥拿度·费亚,直至1888年生物学者保兰格(GeorgeAlbertBoulenger)正式将白头蝰属命名为(Azemiops)。喜玛拉雅白头蛇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蛇种。它们主要出没于东南亚的一些山脉之中。另外,在中国境内的西藏东南部以及越南均能发现喜玛拉雅白头蛇。毒性是神经毒,在人体内会引致痛苦、肿胀、高血压、反胃、腹痛、困倦、四肢**、不省人事,最终死亡。而没有立即使用药物治疗的被咬者必定死亡
          全长600~800mm。具管牙的毒蛇,管牙较短小,无颊窝。背面黑褐色,具10~15+3~4对朱红色横斑,左右横斑交错排列或在背中线彼此相遇;腹面橄榄灰色,散以小白点。头部与颈背淡黄白色,具深褐色斑纹。头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眶前鳞3(2),眶后鳞2;颞鳞2+3(2);上唇鳞6,2-1-3式;下唇鳞8(7-9),前 3(4)枚切前颔片。背鳞平滑,17-17-15行;腹鳞168-205,肛鳞完整,尾下鳞39~53对。
          栖息于海拔100~1600m的丘陵山区,见于路边、碎石地、稻田、草堆、耕作地旁草丛中,亦见于住宅附近,甚至进入室内。晨昏活动。捕食小型啮齿动物和食虫目动物。
          地理分布
          白头蝰属于蝰科中的原始类群,只有单属独种,在研究管牙类毒蛇的起源与演化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以极少的数量分布于我国中西部海拔100米至1600米的丘陵山区。
          喜玛拉雅白头蛇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蛇种,它们主要出没于东南亚的一些山脉之中,另外,在中国境内的西藏东南部以及越南均能发现喜玛拉雅白头蛇。主要分布于缅甸、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等地。
          栖息于海拔100~1 600 m的丘陵山区,见于路边、碎石地、稻田、草堆、耕作地旁草丛中,亦见于住宅附近,甚至进入室内。常在夜晚或晨昏时外出捕食;捕食小型啮齿动物和食虫目动物。繁殖习性不详。有冬眠行为,它的背部呈黑褐色并有朱红色横斑;腹部的颜色是橄榄灰,白色小点散布其间;它的头部和颈部有浅浅的黄白色,并有深褐色的斑纹。
          生活习性
          单独生活,夜行性,黄昏时分比较活跃,每年12月至翌年2月为冬眠期。
          以小型啮齿动物或食虫目动物为食,其中占较大比例的种类是食虫目的麝鼩。这种蛇非常耐饿,半年不吃不喝仍能保持强健的体魄。
          存在毒性
          白头蝰是中国众多剧毒蛇中毒性较中等的蛇。其毒性对青壮年并不致命。
          正在加载龙岩市东肖森林公园发现活体
          白头蝰是混合毒素的前管牙类毒蛇,被它咬中会导致血液凝固,产生局部疼痛、肌肉肿胀、头昏眼花、吞咽困难、视力模糊、眼睑下垂等症状,咬伤后可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DIC),使伤肢红肿疼痛逐渐加重、功能障碍。
          临床用普通的眼镜蛇毒血清医治收效甚微。在使用抗眼镜蛇毒血清无效的情况下,改用改善微循环药物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显着。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7-07-09 17:53
          收起回复
            有那么稀奇吗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7-09 18:03
            回复
              白头缅蝰 剧毒


              9楼2017-07-09 20:05
              回复
                哇,我毕节的,没遇到过,海拔1600米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7-09 20:10
                回复
                  想表达个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7-09 20:22
                  回复
                    没有见过,只见过蝰蛇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7-07-09 20:24
                    回复
                      @白头缅蝰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7-09 23:47
                      回复
                        不是吧?贵州也有这个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7-10 11:17
                        回复
                          新手问这个有毒吗?


                          IP属地:蒙古16楼2017-07-10 11:33
                          收起回复
                            以前太傻,光潜水不冒泡,搞得等级这么低。现在学乖了,看帖就回,见帖就顶,别不信,一年后我也是帖吧大神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7-12 17:0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