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玫瑰紫萱吧 关注:12贴子:1,132
  • 5回复贴,共1

苏维埃的斥候,bt系列快速坦克之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T-2的炮塔为圆柱形,由钢质装甲板铆接而成,稍微前倾。炮塔武器有三种组合:早期的BT-2只安装一门无炮盾的37毫米炮,后来出现了一门37炮和一挺7.62毫米轻机枪的组合炮塔,还有一种只安装了两挺轻机枪的轻火力坦克。配备37炮和轻机枪的BT-2最为典型,它的主炮为一门法国哈奇开斯公司的37毫米20倍径坦克炮,俯仰角为-8°~+25°,弹药基数92发。副武器为一挺7.62毫米机枪安装于球形机枪座上,备弹2709发。车内安装有望远镜式瞄准具,不过需要说的是,BT-2上没有安装电台。
在厂长邦达连科的领导下,试生产的BT-2坦克进行了一次长途行驶测试,路径是哈尔科夫--莫斯科--哈尔科夫,这中途发生了许多小毛病。参与过测试的工程师库里奇茨基回忆说:“准备行驶测试的BT-2一出厂大门就一头栽进了猪圈里,一动也不动。猪圈就位于工厂大门外边,养猪是KHPZ的副业。驾驶员和测试员打赌自己一定能把车开出来,结果却再次陷入泥浆中。美国佬的发动机就像是个任性的孩子,不仅难以启动,而且在狭窄的动力舱内非常容易过热损坏,甚至还发生过起火现象。所以我们决定,在坦克发动机在启动时必须有拿着灭火器的人在旁边……”于是乎,在行驶测试期间经常上演这样的一幕——————————动力舱舱盖是打开的,一名手持灭火器的消防员站在履带托架上,随时准备灭火…………神大人:我们的游戏很历史…………啊,儿子啊,在我这里你再也不容担心起火了!!
虽然初出茅庐的BT-2有很多不足,但是红军士兵还是很喜欢这款坦克,毕竟它有着很不错的机动能力,年轻的坦克兵都想体验把旁人甩在身后“一骑绝尘”的感受。1931年年底,BT-2正式量产,总数为620辆。随后KHPZ又推出了BT-3和BT-4,这两种实际上都是BT-2的改进型,BT-3只是对BT-2的炮塔和负重轮的结构做了改进,BT-4则是有了两个机枪塔(楼主莫名想起了MiMi5... ),这两种坦克的产量都不多,在红军部队中十分少见。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9-11 05:31回复
    T坦克的首次参战,是在西班牙。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内战爆发,由法西斯支持的国民军向共和国政府发起全面进攻。9月初,国民军气势汹汹的逼近马德里,国民政府危在旦夕。共产国际决定组建国际纵队支援西班牙。9月29日,布尔什维克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首批向西班牙派遣389名专家。100辆坦克、30架飞机和15个歼击机机组,“X”计划正式启动。后来根据俄方的档案披露,至少有90辆BT-5运到西班牙,和T-26一起成为抵抗弗朗哥叛军的中坚力量。
    1937年夏,为了牵制国民军在北部阿斯图亚斯工业区施加的压力,共和国统帅部决定在东部战线的阿拉贡省发起攻势,夺取战略要地萨拉戈萨,打通首都马德里和东部港口巴塞罗那的交通。为此政府军在此集结了2.8万人的兵力,其中就包括国际纵队坦克团,该团由苏联坦克上校康多雷亚切夫指挥,拥有49辆BT-5。9月21日,坦克团奉命开赴前线,再约50公里的行军中,有9辆坦克因故障掉队,剩下的40辆全部抵达战场。次日清晨,坦克团接到命令,准备向萨拉戈萨的门户——————埃布罗镇发起进攻。他们被要求在坦克上搭载步兵,以加快突击节奏,可是BT-5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是那些老式的蜗牛坦克永远也追不上的,而且行驶中的颠簸足以把上面的步兵甩出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9-11 05:31
    回复
      1937年12月5日,共和军为了粉碎国民军再次进攻马德里的企图,向其最薄弱的特鲁埃尔发起进攻。这次作战共和军不仅集结了多达10万大军,还把最后的坦克家底也用上了,包括两个装备了T-26的共和军坦克营和国际坦克团的残部一共104辆坦克,兵力远远超过了国民军守备军的1500人。然而共和军一定是受到了埃布罗镇的刺激,不敢让BT-5发挥穿插效能了,而是和慢速度的T-26一起拆成小分队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结果特鲁埃尔一战,这些坦克遭到了灭顶之灾,几乎消耗殆尽。虽然在1938年1月7日共和军完全占领了特鲁埃尔,但是由于炮兵和装甲部队损失太大而无法扩大战果。接下来又是长达两个月的拉锯战,共和军终因后援不济,于2月20日放弃特鲁埃尔。这一战共和军装甲部队损失惨重,连完整的战斗单位都凑不成了。
      虽然在西班牙BT-5没能打出名气,但是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作战经验,为后来苏联发展“大纵深作战”提供了重要依据。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9-11 05:31
      回复
        1937年9月1日,混编坦克连乘坐火车从列乌托沃到达吉尔吉斯斯坦的坎特,沿着坎特—雷巴奇耶—纳伦路线行军,然后从山口进入新疆。之后的战斗就是“一边倒”了,阿洪德的残部根本就无法对抗苏军的坦克,苏军坦克兵们不仅歼灭了敌军的有生力量,还缴获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随后用几架专机运回了苏联。
        回家的路要比来时困难的多。由于山地行军使得BT-5坦克的机件磨损严重,15%的履带发生了故障不能使用。为了克服这一困难,苏军坦克兵们不得不采取一个很麻烦的方法:先给一部分坦克装上履带,逐步向前行驶,走出几十公里后再把履带拆下来用汽车运给后边的坦克…………最终经过艰苦的行军,混编连队抵达了坎特,再乘坐专列返回莫斯科。1938年19月19日,根据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命令,此次作战的参加者因“出色的完成了苏联政府下达的特别任务”而受到嘉奖。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9-11 05:31
        回复
          8月6日17时,苏军对日军阵地发攻全面进攻。坦克轰鸣着向对面冲去,步兵则紧随其后。可是苏军的进攻很不顺利。由于哈桑湖和张鼓峰地区遍布沼泽和丘陵,对机械化装备的机动产生了很大影响,苏军只能慢慢的一条线平推,无法发挥坦克的快速突破优势。
          战斗中,装备了BT-7的苏军第2机械化旅是进展最快的部队,他们仅用了一个小时就突入了日军防御阵地前沿的沙草峰东北缓坡,并试图沿着山脊进一步进攻。但是沙草峰上岩石密布,BT-7的行走装置磨损严重,加上山上只有一条15米宽的小路,使得伴随的步兵和坦克拥挤在一起,遭到日军机枪的猛烈攻击,每推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代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9-11 05:31
          回复
            8月7日,苏军第2机械化旅第2坦克营一马当先冲向张鼓峰。该营的BT-7沿着两条狭窄的通道艰难前进,由于日军缺乏反坦克武器,他们起初没有遇到太大的火力威胁,倒是层出不穷的机械故障让他们大伤脑筋,不断有坦克因为故障而掉队。战斗中,苏军第118团党委书记马什利亚科中校高举团旗,紧跟在坦克后边引导部队冲锋。一直打到傍晚时分,BT-7坦克和118团的步兵才突破了日军的警戒阵地,可是这个时候苏军的坦克已经降到了个位数。杀红眼的日军调集了凶猛的火力进行反扑,又和苏军展开了白刃战,双方先是拼刺刀,后来连手榴弹和石块也用上了。在关键时刻,日军增援部队赶到。一直打到22时30分许,这个时候兵力不足的苏军已经被赶出了张鼓峰大部分阵地,也能看就要屁**流的下山了,就在这时苏军炮兵迅速覆盖射击了张鼓峰顶,总算稳住了阵脚,两军再次形成对峙局面。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都重复上演着同样的场景。最终日军首先顶不住了,由于兵力吃紧,不得不向苏联求和,而苏联更希望与日军停火便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西线以应对早就虎视眈眈的德国,于是乎,双方在8月11日停火,苏军完全控制了争议区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9-11 05: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