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最后,学得快的都是最早慢慢打基础的!
盖房子要打基础,楼层越高,基础需要打得越深,越坚固,这个道理人人皆知。
学弹钢琴也一样。若想学得好,就必须打好基础。我们所说的基础究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
首先要搞清楚,我们教钢琴的目的是什么?是单纯教学生动手指吗?不,钢琴只是一种工具,学弹钢琴的目的是,通过掌握弹钢琴的技能学习音乐,懂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从中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服务于他人。
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的钢琴教学应该包括更多的内容,我们所要打的基础也要宽得多。它不仅仅是教学生弹奏技能,而应该包括乐理知识和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甚至包括学习习惯,练琴方法等等。总而言之,一切科学的好习惯都应在打基础阶段养成。遗憾的是,在我们所接触的学生中有许多人,程度已经弹得很深了,却还不会正确地读谱,音乐术语也不懂,他们随心所欲,不尊重作曲家的意图,根本就谈不上表现音乐了。他们没有自学能力,一切都要靠老师教,不会举一反三。问题出在哪里?就是没有打好基础。这种学习法绝对不会有出息。
钢琴老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打基础:
(一)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求知欲,因为有了兴趣才有自觉地学琴的动力。
虽然对初学者不能要求太高,兴趣也是逐渐提高的,但教师应耐心地通过各种途径启发学生,或通过教师的示范演奏,或去听音乐会,听录音,参加演出和比赛等等。教材要多样化,好听,那怕是技术练习,也要练起来有趣味。课堂气氛要活跃,对幼儿更是游戏般地学习,教师的态度要和蔼,切不要凶甚至粗暴。总之,让学生喜欢音乐,愿意去下功夫,而不是怕学习或反感。要承认学生的智商是有差别的,要鼓励为主,积极引导,不要着急。
(二) 教会学生正确读谱
对初学者,读谱首先包括两方面的课题:
(1)识别音符的高低
(2)识别音符的时值。
这两个课题可以分开来训练,一直到比较熟练为止。比如先认音符,高低音谱表一起学,每堂课都要检查,要求家长在家里反复练习。节奏也分开来训练,数拍子打节奏或打拍子说节奏。音符和节奏,这两方面都形成独立的条件反射后,再合在一起读谱。识谱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因为,谁识得快,谁就能学得多学得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但这才只是解决认谱问题的开始,真正学会正确读谱还包括许多其他知识。比如在一首乐曲中,粗心的学生音符虽弹对了,但对音符的时值奏得很不准确,常会把四分音符弹成八分音符的时值和空半拍。明明有休止符的地方却把手保留在琴键上。更不要提,对有临时升降记号的音弹了一个,忘了出现在同一小节里的第二个音也应该升或降。这种属于文法上的错误,是缺乏调性感的表现,在演奏巴赫作品时特别容易错。还有对奏法和连线的不重视,实际上是没有看懂音乐的意思。这些都属于正确读谱的范围。因此,学生第一步必须学会认真读谱,按照作曲家的意图弹奏。不能只弹音符,不懂音乐。
(三) 树立美好的声音概念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从一开始就要培养敏锐的听觉,让钢琴发出好听的声音。
由于钢琴的构造特点,钢琴本应属于打击乐器类,因为是用锤子打在钢丝上发音的。但是我们要弹出美的声音来,响而不炸,轻而不虚。为此必须掌握较科学的弹奏方法。弹琴应自然放松,能敲打,不能用僵硬的手臂和手指砸钢琴,使钢琴发出乾硬的声音。科学的弹奏方法是钢琴演奏发展史中二百年来演变的结果。钢琴弹奏方法三百年来(包括古钢琴阶段)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音乐风格的变迁和钢琴技巧的发展,弹奏方法也不断地改进和发展,从而逐渐找到了更加科学的方法。也就是利用自然放松的手臂重量与积极灵活的手指相结合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弹琴声音比较好听。
(四)进行系统的技术训练技术是弹琴的重要基础,没有技术就无法表现音乐,因此进行系统的技术训练是摆在每一个钢琴老师面前的头等重要任务。
在初级阶段,手指的基本练习是不可缺少的。手指的五指练习,用各种变奏,转所有的调,无论对熟悉键盘还是对训练手指独立性和均匀性都很有好处。音阶和琶音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因为各个时代的作品都离不开音阶和琶音。教音阶琶音要有方法,要教规律,让学生容易记,要作各种变换练习,使学生愿意练。每一堂课都要检查基本练习,学生必须天天练,养成习惯,这样才能练出功夫来。不能平时不练,要考试了才突击。许多孩子不爱练音阶琶音,这是由于他们缺乏认识和老师 坚持不够造成的。
(五) 培养严格的指法习惯
现在许多学生都很不讲究指法的选用,也许他们认为指法问题不重要。其实他们错了。好的指法习惯自然、方便,有利于发展技术,有利于表现音乐。对初学者来讲,最自然的指法是五个手指顺着弹五个接近的音。如果隔一个键子,也就隔一个手指弹,让手型保持良好状态。五个音以上的音流,如音阶,就要考虑在哪一个位置上用大拇指,也要看键盘上的位置,那里更方便。一般讲,保持自然手型就比较放松。到了深程度的时候,指法就更讲究了。如肖邦,他选指法完全根据音乐的需要,还考虑到利用每个手指的自然特性。当然,大手和小手有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指法,但是指法应该合理。在很多学生随意用指法,甚至用一些很别扭的指法,这种习惯很不好。演奏古典作品更加需要注意指法的选择。因为弹古典作品主要靠手指功夫,不能过多依靠踏板的帮助。我们看一些老钢琴家编著的版本,就会发现许多极秒的指法。我们应该问一下“为什么”他选这个指法,这都是很有讲究的。比如,弹重复音时换手指,声音更有弹性。颤音的结尾不用1、2、1,而用1、3、2,声音不发死。为了弹八度的连 奏,4、5指来回倒。弹有力的半音阶,多用1、3指,弹轻快的半音阶用1、2、3、4指。肖邦的夜曲中柔和的音型常用4、5指等等。总之,选择好的指法是为了技术上的方便,也为音乐表现更完美。我建议,学生应该先照谱子上的指法练。如果想换另一种合理的、符合自己手条件的指法,要说得出道理来,并把他自己的指法写在谱子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重视指法的运用。许多钢琴家,在开始练一首新曲的时候,把指法固定下来。固定指法对演奏的准确性起作用。指法不固定,是最坏的习惯。
(六)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要认识乐谱上所有的符号,懂得它的意思,并能够读外文。
例如音乐术语主要是意大利文,但和汉语拼音很像,并不难读。学生不仅要懂它的意思,应该会念,会听,因为这是音乐的国际语言,全世界通用。要熟悉各种演奏奏法的区别,例如, legato, taccato, non legato, portamento,articolato 及其符号。要教学生音乐的文法。音乐和语言一样也有文法。如,分句, 分段,说话语气,强弱拍的有轻响区别,有对比,有发展,有高潮,有结构。弹琴也一样,不能把所有的音都弹得一样响,连气都不喘。学琴的最终目的是表现音乐。教师必须教学生懂音乐,明白他在弹什么,他想表现什么,最后要把字里行间的音乐感觉和情绪表现出来。
(七)培养科学的、有效的练琴方法
学生每周只上一次课,其他六天都是自己练琴。现在的学生都很忙,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因此教会学生高效率地练琴非常重要。要指导学生安排好练琴时间。练琴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关键是要注意力集中和练习目标明确。练琴要有方法。例如,难点重点突破,分手练,再双手练,分分合合。先慢后快,不要急于求成。上来就弹快,东错西错,欲快而不达。相反地,从一开始就仔细地练,不允许自己弹错。这种方法看来慢,实际上是快,因为不需要返工。许多家长以为练琴时间越长越好,他们不懂得,错误的练习,越长越有害。
盖房子要打基础,楼层越高,基础需要打得越深,越坚固,这个道理人人皆知。
学弹钢琴也一样。若想学得好,就必须打好基础。我们所说的基础究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
首先要搞清楚,我们教钢琴的目的是什么?是单纯教学生动手指吗?不,钢琴只是一种工具,学弹钢琴的目的是,通过掌握弹钢琴的技能学习音乐,懂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从中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服务于他人。
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的钢琴教学应该包括更多的内容,我们所要打的基础也要宽得多。它不仅仅是教学生弹奏技能,而应该包括乐理知识和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甚至包括学习习惯,练琴方法等等。总而言之,一切科学的好习惯都应在打基础阶段养成。遗憾的是,在我们所接触的学生中有许多人,程度已经弹得很深了,却还不会正确地读谱,音乐术语也不懂,他们随心所欲,不尊重作曲家的意图,根本就谈不上表现音乐了。他们没有自学能力,一切都要靠老师教,不会举一反三。问题出在哪里?就是没有打好基础。这种学习法绝对不会有出息。
钢琴老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打基础:
(一)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求知欲,因为有了兴趣才有自觉地学琴的动力。
虽然对初学者不能要求太高,兴趣也是逐渐提高的,但教师应耐心地通过各种途径启发学生,或通过教师的示范演奏,或去听音乐会,听录音,参加演出和比赛等等。教材要多样化,好听,那怕是技术练习,也要练起来有趣味。课堂气氛要活跃,对幼儿更是游戏般地学习,教师的态度要和蔼,切不要凶甚至粗暴。总之,让学生喜欢音乐,愿意去下功夫,而不是怕学习或反感。要承认学生的智商是有差别的,要鼓励为主,积极引导,不要着急。
(二) 教会学生正确读谱
对初学者,读谱首先包括两方面的课题:
(1)识别音符的高低
(2)识别音符的时值。
这两个课题可以分开来训练,一直到比较熟练为止。比如先认音符,高低音谱表一起学,每堂课都要检查,要求家长在家里反复练习。节奏也分开来训练,数拍子打节奏或打拍子说节奏。音符和节奏,这两方面都形成独立的条件反射后,再合在一起读谱。识谱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因为,谁识得快,谁就能学得多学得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但这才只是解决认谱问题的开始,真正学会正确读谱还包括许多其他知识。比如在一首乐曲中,粗心的学生音符虽弹对了,但对音符的时值奏得很不准确,常会把四分音符弹成八分音符的时值和空半拍。明明有休止符的地方却把手保留在琴键上。更不要提,对有临时升降记号的音弹了一个,忘了出现在同一小节里的第二个音也应该升或降。这种属于文法上的错误,是缺乏调性感的表现,在演奏巴赫作品时特别容易错。还有对奏法和连线的不重视,实际上是没有看懂音乐的意思。这些都属于正确读谱的范围。因此,学生第一步必须学会认真读谱,按照作曲家的意图弹奏。不能只弹音符,不懂音乐。
(三) 树立美好的声音概念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从一开始就要培养敏锐的听觉,让钢琴发出好听的声音。
由于钢琴的构造特点,钢琴本应属于打击乐器类,因为是用锤子打在钢丝上发音的。但是我们要弹出美的声音来,响而不炸,轻而不虚。为此必须掌握较科学的弹奏方法。弹琴应自然放松,能敲打,不能用僵硬的手臂和手指砸钢琴,使钢琴发出乾硬的声音。科学的弹奏方法是钢琴演奏发展史中二百年来演变的结果。钢琴弹奏方法三百年来(包括古钢琴阶段)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音乐风格的变迁和钢琴技巧的发展,弹奏方法也不断地改进和发展,从而逐渐找到了更加科学的方法。也就是利用自然放松的手臂重量与积极灵活的手指相结合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弹琴声音比较好听。
(四)进行系统的技术训练技术是弹琴的重要基础,没有技术就无法表现音乐,因此进行系统的技术训练是摆在每一个钢琴老师面前的头等重要任务。
在初级阶段,手指的基本练习是不可缺少的。手指的五指练习,用各种变奏,转所有的调,无论对熟悉键盘还是对训练手指独立性和均匀性都很有好处。音阶和琶音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因为各个时代的作品都离不开音阶和琶音。教音阶琶音要有方法,要教规律,让学生容易记,要作各种变换练习,使学生愿意练。每一堂课都要检查基本练习,学生必须天天练,养成习惯,这样才能练出功夫来。不能平时不练,要考试了才突击。许多孩子不爱练音阶琶音,这是由于他们缺乏认识和老师 坚持不够造成的。
(五) 培养严格的指法习惯
现在许多学生都很不讲究指法的选用,也许他们认为指法问题不重要。其实他们错了。好的指法习惯自然、方便,有利于发展技术,有利于表现音乐。对初学者来讲,最自然的指法是五个手指顺着弹五个接近的音。如果隔一个键子,也就隔一个手指弹,让手型保持良好状态。五个音以上的音流,如音阶,就要考虑在哪一个位置上用大拇指,也要看键盘上的位置,那里更方便。一般讲,保持自然手型就比较放松。到了深程度的时候,指法就更讲究了。如肖邦,他选指法完全根据音乐的需要,还考虑到利用每个手指的自然特性。当然,大手和小手有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指法,但是指法应该合理。在很多学生随意用指法,甚至用一些很别扭的指法,这种习惯很不好。演奏古典作品更加需要注意指法的选择。因为弹古典作品主要靠手指功夫,不能过多依靠踏板的帮助。我们看一些老钢琴家编著的版本,就会发现许多极秒的指法。我们应该问一下“为什么”他选这个指法,这都是很有讲究的。比如,弹重复音时换手指,声音更有弹性。颤音的结尾不用1、2、1,而用1、3、2,声音不发死。为了弹八度的连 奏,4、5指来回倒。弹有力的半音阶,多用1、3指,弹轻快的半音阶用1、2、3、4指。肖邦的夜曲中柔和的音型常用4、5指等等。总之,选择好的指法是为了技术上的方便,也为音乐表现更完美。我建议,学生应该先照谱子上的指法练。如果想换另一种合理的、符合自己手条件的指法,要说得出道理来,并把他自己的指法写在谱子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重视指法的运用。许多钢琴家,在开始练一首新曲的时候,把指法固定下来。固定指法对演奏的准确性起作用。指法不固定,是最坏的习惯。
(六)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要认识乐谱上所有的符号,懂得它的意思,并能够读外文。
例如音乐术语主要是意大利文,但和汉语拼音很像,并不难读。学生不仅要懂它的意思,应该会念,会听,因为这是音乐的国际语言,全世界通用。要熟悉各种演奏奏法的区别,例如, legato, taccato, non legato, portamento,articolato 及其符号。要教学生音乐的文法。音乐和语言一样也有文法。如,分句, 分段,说话语气,强弱拍的有轻响区别,有对比,有发展,有高潮,有结构。弹琴也一样,不能把所有的音都弹得一样响,连气都不喘。学琴的最终目的是表现音乐。教师必须教学生懂音乐,明白他在弹什么,他想表现什么,最后要把字里行间的音乐感觉和情绪表现出来。
(七)培养科学的、有效的练琴方法
学生每周只上一次课,其他六天都是自己练琴。现在的学生都很忙,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因此教会学生高效率地练琴非常重要。要指导学生安排好练琴时间。练琴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关键是要注意力集中和练习目标明确。练琴要有方法。例如,难点重点突破,分手练,再双手练,分分合合。先慢后快,不要急于求成。上来就弹快,东错西错,欲快而不达。相反地,从一开始就仔细地练,不允许自己弹错。这种方法看来慢,实际上是快,因为不需要返工。许多家长以为练琴时间越长越好,他们不懂得,错误的练习,越长越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