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吧 关注:1,245贴子:14,445
  • 12回复贴,共1

壹 《哀王孙》中的“朔方健儿”指的是什么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壹 《哀王孙》中的“朔方健儿”指的是什么人?
作者:陈寅恪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天宝十五年(756年)创作了一首著名的感慨时事的诗《哀王孙》。“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一路杀向都城长安。这一年的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玄宗匆忙奔向四川避难,仅带着杨贵妃姐妹几个人,其余妃嫔、皇孙、公主都来不及逃走。七月,安禄山部将孙孝哲攻陷长安,先后杀戮霍长公主以下一百多人。杜甫诗中所指的“王孙”,应是在这场大难中皇族的幸存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1-25 08:21回复
    这首诗从追忆“安史之乱”发生前的征兆写起,接着写唐玄宗仓猝逃往四川的情形,再记叙王孙亲贵避乱匿身的痛苦情形,并叮咛王孙自己珍重,等待河山光复。杜甫在诗中既写了唐宗室逃离长安时连子弟都不能相顾的惊恐和王孙流落无依的哀伤,也表现了他对他们的关切同情和对国家乱极将治的期待。因为是杜甫本人亲身经历的事,所以他写得情真意切,荡人胸怀。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1-25 08:25
    回复
      这样一首诗,吟诵之余总能让人激发起爱国情怀和对灾难的同情之心。所以,把它作为代代相传的精神食粮,无疑具有教育的意义。也许是这个原因,陈寅恪有一天就把这首拿来教他的幼女诵读。可是,当他读到其中一句“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时,顿时瞠目结舌。为什么呢?因为将其中的“朔方健儿”解释为朔方军或泛指北方士卒。那么,到底该怎么解释它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1-25 08:28
      回复
        陈寅恪对此进行了多方位考证。首先,从情理上来看。唐代“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往四川避难。他的儿子,也就是太子李亨,随后在今天的宁夏自治区的灵武被部下推上皇帝宝座,成了唐肃宗。灵武,当时就是朔方军节度使的驻地。随后,唐肃宗倚仗郭子仪及其朔方军着手平定叛乱,并收复长安和洛阳两座都城,唐朝因此得以延续。所以,朔方军是唐朝平定叛乱,恢复中兴的关键力量。而杜甫本人,对于朔方军以及他们的主帅郭子仪、李光弼等极为推崇赞美。在他创作的不少诗篇中,都表达了对朔方军的推崇和赞美。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1-25 08:31
        回复
          比方说《洗兵马》诗。这首诗创作于759年(乾元二年)春二月。当时,长安和洛阳均被收复,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杜甫当时来到洛阳,当他看到平叛战争形势很好,大有一举复兴的希望时,便有感而发,写下了他一生中难得少有的歌颂题材的诗篇。在这首诗中,他直接抒发了对李光弼和郭子仪的赞美之情:“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其实,从这首诗中可直接看出,杜甫对朔方军是无比推崇的:“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日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1-25 08:34
          回复
            陈寅恪指出,《哀王孙》一诗作于叛军占领长安时,也就不会有骂朔方军“昔勇今愚”的道理。并且,朔方军为唐朝时军政区域的固定名称,属专用名,也就不可能将朔方军用来泛指北方的士卒。另外,安禄山虽为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却与当时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不和。唐玄宗在极宠信安禄山的时候,也重用安思顺,派给他精锐部队,用来防范和牵制安禄山,维持力量平衡。所以,也就不能把安思顺的朔方军来代指安禄山所统的军队。杜甫作诗,绝对不会违背当时的情势。他当时在诗中所指的“朔方健儿”,实际上指的是同罗部落。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1-25 08:48
            回复
              同罗是铁勒人的一个部落。“同罗”在突厥语中有豹的意思。唐朝时,同罗人在突厥人的打击下逐渐分裂。其中的阿布思,原为九姓铁勒同罗部落首领,臣属于东突厥汗国,人口众多,力量强大。东突厥汗国灭亡后,他率部投奔唐朝,唐玄宗册封他为奉信王,赐姓名为李献忠,将他的部落安置在朔方节度使所属河南之地(今宁夏和陕西省北部的河套以内地区)。天宝八年(749年),他跟随大将哥舒翰西征吐蕃,攻取石堡城(今青海西宁市西南),因功升官为朔方军节度副使。同罗部落在当时跟随着阿布思就成为了朔方军的成员。《新唐书·回鹘传·同罗传》中写道:“安禄山反,劫其兵用之,号曳落河者也。曳落河犹言健儿云。”从这个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把同罗部落就称为“健儿”,加上他们属于朔方军,所以,杜甫在诗中就把他们称为“朔方健儿”了。那么,又怎么会指责他们特别“愚”呢?这是有原因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1-25 08:53
              回复
                同罗部落首领阿布思与安禄山不和,唐玄宗听取安禄山的意见,要他率领部落迁至安禄山管辖区域内的幽州,他不服从。天宝十一年(752年),安禄山东征契丹,有意请求朝廷调阿布思为副指挥,意图暗害他。在这种情况下,他被迫叛变唐朝并率领部落向北准备回到当初他们的故地。当时,蒙古高原已是回纥汗国领土。在北归路上他被回纥击败。于是,他决定西投葛逻禄。没想到被安禄山派兵追杀,损失惨重。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引诱劫持了同罗部落,让他们成为叛军的一部分。所以,安禄山本为同罗部落不可戴天的仇人,本应该以杀安禄山为人之本分。可他们不但不思报仇,反而帮着仇人为虎作伥,这种行为,能不特别“愚”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1-25 08:58
                回复
                  陈寅恪指出,同罗人勇健善战,为中国当时东方及北方所有外族最畏惧和顾忌的。他们居住的地方,有的直隶于朔方军,有的与朔方军区域邻近,都可称为与朔方军关系密切的外族。安禄山虽久有蓄意谋反的心,如果不是得到同罗人为他们的主力,恐怕也不敢当即发动叛乱。因为安禄山当时最为畏惧和顾忌的,就是朔方军。同罗部落为当时朔方军中的武力的重要部分,所以安禄山得到他们后,就更加为所欲为了。同罗部落跟随安禄山部队攻陷长安后,又叛变安禄山,回到他们的旧地。唐肃宗即位后,派遣仆固部落酋长仆固怀恩,与回纥人结援,然后引花门(花门将军,系当时节度使幕府当中的少数民族将领)的部众,来收复长安和洛阳。当时长安城内安禄山的守军,只有奚部落。而奚部落素来怕回纥人,也就不能守住长安。所以,当时受困长安的杜甫得知这个消息后,就密告当时被困在长安城的皇室成员,让他们得到安慰。杜甫在诗中的“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的句子,说的就是这些事情。同罗部落最后为郭子仪、仆固怀恩两部共同打击下遭覆灭。所以,“昔何勇锐今何愚”就是讥讽同罗部落反复叛变,自取灭亡的诗句。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1-25 09:10
                  回复
                    陈寅恪能从一句诗文中发现问题,并严格依史实考证出正确结论,既反映了他的学识渊博,也反映了他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学术风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1-25 09:14
                    回复
                      附:《哀王孙》诗全文:“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1-25 09:21
                      回复
                        附:《洗兵马》诗全文:
                        洗兵马
                        唐代:杜甫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1-25 09:27
                        回复
                          d
                          -----------“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4-03 11: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