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霄吧 关注:157贴子:3,301

Zombie Case(无意识的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问题太过庞大,我尚不能窥得其解法的一角,但毫无疑问它值得我单开一个帖子来讨论它(或许我早就该这么做了)。未来学到新东西或者有新想法的时候我再补上。
Zombie case指的是如下情形:设想一个人,他没有意识,但他的行为和常人一模一样,他正常地生活、正常地工作、甚至正常地和我们一起讨论关于意识的哲学问题;这样的人被称为zombie。对我来说,这样的zombie的存在是不难设想的(我甚至在接触哲学之前就自己思考过这个问题);但实践中我发现大部分人并不能理解这句话在说什么,以下的解释或许是必要的:在这里[意识]一词指的并不是做出决断的能力,而是(非功能主义意义上的)心灵的感受、心灵的活动、或者说心灵的存在——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梦游,设想一个梦游者可以在梦游中完成一些日常活动,比如扫地洗碗,此时梦游状态中的他所不具有的[那个心灵]就是我们现在谈论的意识。在理解上述语词的定义后(假定你能理解它),我们的问题是:你如何证明自己现在不是一个zombie?
事实上,你无法(向他人)证明自己不是zombie;你也无法确定除自己外的其他人是否是zombie。因为根据定义,zombie和正常人的行为模式完全相同,从而不可能存在任何方法去区分一个zombie和一个正常人。但要(向自己)验证自己不是zombie则是简单的——只要随手自省一下,这就构成一个(非语言的)证明。
对于zombie case,我一直以来有一个疑惑。根据定义,[除了我之外的人都是zombie]和我们的所有经验观察一致,从而我们可以假定除了自己之外的人都是zombie。在该前提下,一群zombie是如何创造出了zombie这个词、并且在社会共同体(至少是哲学圈)中对这个词的使用达成了共识?显然,zombie概念是严格不可定义的:你既不能证明存在zombie,也不能(在语言中)证明不存在zombie——那么,这个词的语用究竟来源于怎样的规定?能否从此出发导出zombie概念的自相矛盾?


IP属地:四川1楼2019-03-05 19:11回复
    zombie和没有灵魂差不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3-06 00:12
    收起回复
      人在婴儿的时候也是无意识的进行各种行动,正常的爬,正常的吃喝拉撒,能做出一定的决断,和正常的婴儿一模一样,但你当时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没有心灵的感受,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如果现在自省一下,你觉得那时候的自己是zombie吗?如果是,那又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是的呢?是学会说话开始,还是从现在能回忆到的最初的记忆开始,还是从你第一次开始思考哲学问题开始?


      IP属地:瑞典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3-08 15:45
      收起回复
        不如说时常保持的思考可以相当于当你回忆起某段思考时你在时间的某个位置打个标记可以向自己证明自己不是zombie,但是同时具备时效性,因为这个标记会随着时间产生变化【载体是记忆】
        那么问题是,假定你在一段文字中能向他人展示你的自省过程,能否向他人证明你并非zombie?
        当一个zombi在他笔下展示出了思考,我们是否也可以质疑他思考本身是否具备意识?


        IP属地:上海5楼2019-03-10 17:41
        收起回复
          我不想再和你们争论到底有没有zombie、以及如何证明自己是不是zombie这种问题。这些都是从定义直接得到的;不管得到的结果反不反你的直观,反正事实就是这样。
          我现在关心的是一个语言哲学问题:假设除了自己以外所有人都是zombie,那么zombie这个词(或者说[意识]这个词)是如何在共同体中得到理解的?


          IP属地:四川6楼2019-03-10 23:38
          收起回复
            刚突然有个想法:色谱翻转案例和zombie案例似乎有共通之处
            首先,可以想象一个人从出生开始看到的颜色是按照色谱翻过来的顺序(波长从长到短,我们从红到紫,他从紫到红);和zombie案例类似,由于一个色谱翻转的人和色谱未翻转的人行为模式完全相同,你无法证明自己的色谱和其他人相同。
            但是,色谱翻转案例有一个根本性的不同:我们可以通过给你戴一副特制的眼镜,让你体验到色谱翻转,这种可在物理上实现出来的眼睛构成了我们对“色谱翻转”的定义——事实上我在主楼中“定义”zombie时采用了类似的手段:通过梦游的例子,我让一个不是zombie的人“体验”到了zombie的“感受”。
            在一个色谱翻转的人的词典里,他对“色谱翻转”的理解恰好是我们对“正常色谱”的理解。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一个zombie对主楼中“梦游的人”这一案例的理解对应于我的理解中的什么?


            IP属地:四川7楼2019-03-11 00:11
            收起回复
              审美的差异是不是解释其他人是有所谓“意识”的存在的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3-12 00:11
              收起回复
                我发现之前色谱翻转的类比仍然有问题。
                我和Zombie分别说出“我不是zombie”这句话时,所经历的[物理过程]是相似的;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事实上有心灵而zombie事实上没有,这个区别是非物理的。但是问题在于,决定语词指称的是物理因果,所以即使是对我(我不是zombie)来说,当我说出“我不是zombie”这句话时,对这句话中语词的解释仍然需要按照纯粹的因果的方式——也即zombie的方式——来做翻译。
                我前面说,zombie和我无法察觉到彼此的不同,[察觉]这一件事本身就是一个物理过程。我与zombie在物理上是一样的,我们当然无法物理地察觉到彼此有何不同。


                IP属地:四川9楼2019-06-24 22:54
                收起回复
                  我今天有个新想法:语词不一定需要有指称,我们也仍然可以使用它们,并且这些使用(虽然没有"意义")可以产生物理因果层面的"交流"效果。举例的话,"上帝存在"这句话没有意义,因为其中的语词[上帝]没有指称;但是在宗教信徒之间进行的交流中,这种无意义的声音串确实加深了信徒之间的某种相互依赖。
                  或许从物理层面上看,[心灵]一词也是类似的情况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6-25 10:07
                  收起回复
                    这种zombie论 难道不是否认"意识"是物质基础上的一种排列模式吗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8-13 22:47
                    收起回复
                      这问题其实讨论的还很多的。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区分“意识”和“自我意识”。我把前者定义成一个感受外在事物的能力,能区分自己和外部环境的个体都有意识,后者则是一个感知“自己是自己”的能力。大家往往把后者看得很重。从基因传承的角度讲,只要能帮忙复制自己就行了,自我意识顶多算种有利的性状,是基于生物结构存在的。
                      你的提问有一个预设,就是“人都是有自我意识的”,但是这个本来就是一个问题了……大脑意识到自己的决策之前,实际上决策早就完成了,之间有大概一秒的差距。也就是说“意识到自己行为的自我”只是一个观察者,做出决策的行动者其实不受“自我意识”的管理。我记得自己看到过用核磁做这个问题的。自我意识这个问题有个便捷的解法,一般被用来衡量动物的智商。也就是给动物的脑门上画个红点,然后给它一面镜子。有自我意识的动物能认出镜子中的是自己,尝试去掉那个红点,但没有的则会以为镜中的是另外一只动物。这个在你的问题中可以被表述为“镜子问题”,现在我模拟出一个个体,摆在需要被判断是否是zombie的对象前,其行为,外表,气味都和这个zombie完全一致,那么这个zombie是否能认出这是自己,还是只会觉得这是另一个zombie?这个就是一个小把戏,因为我实际上模拟出的是另一个,和他完全一致的zombie。
                      然后前面提到的能否证明别人不是zombie,不可能。这是因为你对zombie的定义就是和非zombie一样,那就没有任何回旋空间了了。而对自己来说,这个问题就很有意思,因为只有非zombie才有证明自己非zombie的动机,这就是一个完全内省的问题,一旦这种内省延伸到外部,能让外人感觉到区别,就违反你的定义了。如果一个zombie为了让别人感觉自己不是zombie,而能在任何情况下都意识到自己是zombie,那么它其实就有了自我意识…例如前面的镜子问题,如果你和镜子旁边有一个观察者,那么zombie的突然就能认出镜中的是自己了吗?
                      换言之,我现在有一个“解剖刀”,能检查被试的大脑。那么zombie为了满足定义中的完全一致性,就会具有和zombie的同样的生理结构。接下来我现在又拿出来一个“脑波探测仪”,能具象被试的大脑活动。那么zombie为了满足定义中的完全一致性,就会具有和zombie的同样的脑电反应。这样一路细化下去,几乎就变成了唯心-唯物问题了。
                      推荐一下Petter Watts的《盲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9-03 10:01
                      收起回复
                        我觉得创造zombie这个词不比创造apple这个词的难度更高,就算高,也没有高出太多。一切发生的事情都是物质决定的,创造apple时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创造zombie的时候也一样。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9-11-21 04:09
                        收起回复
                          另:似乎有两种唯物主义。第一种认为意识本身也是物质的一部分;第二种认为意识本身不是物质,但物质决定意识。无论哪一种,都认为物质世界自成因果闭环。
                          和zombie case很像的另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 假设某科学家是色盲,比如说看不见蓝色,但他是如此的天才以至于完全掌握了物质因果环的全部规律,那么他是否立刻就明白了“蓝色”是什么?(这里不是说他掌握了治疗色盲的手段,他还是色盲)
                          我在想这两个思想实验是攻守同盟、口风一致的,还是可以答案不一样。如果答案不一样,那它们针对的应该是两种不同的唯物论。


                          IP属地:广东17楼2019-11-21 04:24
                          收起回复
                            我觉得提出zombie case的人的本意应该是二者没区别的。不过我试着理解了一下你的意思,发现这个问题还是很深刻的。我下面讨论一个纯物质的系统,没有任何意识。但我们可以把一些物质的集合称为“apple”,一些物质的集合称为“zombie”,一些物质活动的集合称为“zombie说出apple”,一些物质活动的集合称为“zombie说出意识”。由于这个系统没有意识,以上这四个量都只能被方程描述。
                            这里区别就来了:“apple”的方程和“zombie 说出 apple”的方程之间可以建立一个关系式,而且对语言里所有其他词语,都可以建立一个类似的关系式,只除了一个特殊情况: “zombie说出意识”找不到这样的关系式。我感觉你应该是想说这个意思吧?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9-11-21 17:28
                            收起回复
                              有意思的问题。我也想过类似的问题,
                              首先声明:没看完所有本帖的回复内容,太费脑。只针对第一楼的问题——那么,这个词的语用究竟来源于怎样的规定?能否从此出发导出zombie概念的自相矛盾?——说一些想法:
                              我们可以构造出一系列的不存在的事物并规定他们的联系(在规定的时候我们会参考既有事物),当它们比较庞大时,其中会产生因果逻辑网络。这种逻辑网络可以作为中介——为我们理解现实的存在的事物提供方便。
                              因它们可能可以模拟物质世界的底层逻辑,同时大幅度降低学习成本。——zombie和意识都是这样的中介。是对既有事物的抽象。
                              简言之:
                              之所以一群zombie能够谈及意识,是因为它们模拟了一个新的逻辑网,这个逻辑网有解释现有世界的用途。
                              需要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IP属地:上海19楼2019-12-19 16: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