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之友吧 关注:6,729贴子:47,706
  • 7回复贴,共1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君子的精神与气质。”——君子的言行
左书文苑 张恩恩/文 原文有删改,侵删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8-18 13:50回复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篇》
    解释:一个人过于质朴,缺乏文采,就显得粗俗;文采过多,不够质朴,就显得浮华。质朴和文采两方面结合得好,才称得上君子。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内在方面应有深厚的修为品质,具有仁德之心,高尚的情操;在外在表现上,又应该讲礼貌,有学问,说话有文采。真正的君子,就应该是这两方面素质修为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具有君子之风而不土俗。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8-18 13:51
    回复
      “讷于言而敏于行”
      ——
      《论语》中的“君子”是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们的言行?这些态度又何以能积淀为“君子”们的文化品格?
      正如李泽厚先生指出的那样,儒家思想对待言语的态度“似与今日西方哲学以语言为家园,为人的根本大异其趣”(《论语今读》P86天津社科版)。《论语》中的“君子”应当是“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也就是说“君子”应当关注的是“怎么做”而非“怎么说”。
      语言只是“君子”完成自我人格塑造、弘扬仁道的工具而不可成为逃避现实、装腔作势的手段。真正的“君子”即使“人不知”还要做到“不愠”而非强作辩解,尤其不可“巧言令色”,孔子更是以此为耻。【图片】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8-18 13:51
      回复
        “敏于事而慎于言”
        ——
        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还强调“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方为真正的“好学”。当然“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在今日似可商榷,但“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确为真理。并非道家的“无言”而是“慎于言”,尤其不可“巧言”。
        《论语》中多次出现孔子对于学生的同一问题有不同的回答正是因为孔子能“就有道而正焉”,虽似“巧言”实际“言必有中”。可见,《论语》更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工具性。所谓“辞达而已矣。”
        那么“君子”为什么要“慎于言”呢?因为“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不是不可以“言”而是“耻躬之不逮也。”,正所谓“言必信,行必果”,所以《论语》中“君子”的言语必须要和其实际行动相结合,否则“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光说不练,徒有其表,如果做不到,则自取其辱,这当然不是真正的“君子”。
        汶川大地震时“范跑跑”事件足以为证。范跑跑之“无耻”并非在于其以刘翔之速度的“跑”(这一点上范跑跑作为一个普通人而言不该为人所诟,当然作为一个教师就着实让人失望了),而是他为自己的“跑”所做的“巧言”辩解。
        缺少了道德约束的“自由行为”只是人的动物性的回归而并不是所谓的“自由主义”。难怪“范跑跑”的再就业受挫,人们不是拒绝他的“自由主义”而是害怕他的“自由行为”再次上演。可见“君子”们不仅要“慎于言”更要“慎于行”!“君子”的言行必须“就有道而正焉”!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8-18 13:52
        回复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论语》正是因为强调“君子”应当言行谨慎,应当言行一致,但所谓的“道”毕竟只是存在于人们的内心之中,人们的道德修养毕竟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如何才能避免世人言行不一呢?
          所以《论语》又提出“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通过孔子心目中的“礼”对“君子”的言行加以外在规范。
          若以今日眼光视之,也许孔子的“礼”有许多值得我们商榷的地方,但其中所提倡的对待言行的态度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尽管不同时代对“礼”有不同的解释,但人的言行应当受到一定的规范和束缚这一基本思想则随着时代的变迁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心理文化品格,直到仍然有我们可以继承并且发扬光大的地方。
          综上所述,《论语》中“君子”的言行既应本于内心的道德要求(“有道而正焉”)又需加以外部“礼”的规范(“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8-18 13:52
          回复
            我相信,文质彬彬的君子,总是更有魅力吧!
            剩余部分:
            《“君子”的道德观》
            《“君子”的情感世界》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8-18 13:53
            回复
              @郢余 补充的内容
              ——
              孔子:天下人分5个等级。文/诗酒画江湖
              在《孔子家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鲁哀公请教孔子,如何选拔人才,让他们治理国家,孔子就说人分为5个等级,如果留意国家中的这五种人,那么治理国家就不会有什么失误。你知道我们的孔圣人将人分为了哪5类吗,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看看。
              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节选自《孔子家语》)
              1、 庸人
              庸人有什么特点呢?孔子觉得庸人做事情毛手毛脚,经常半途而废,说的话也没有逻辑,不会选择贤达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反而会和不忠义的人一起做事。而且不会努力工作让家人过上好生活,小事上斤斤计较,大事上糊里糊涂,整体很忙却又没有长久的规划,遇到重要的事情不自己先考虑清楚,只知道随大流,这样的人就是庸人,庸人不能让其担当重要的职务。
              2、 士人
              士人比庸人要好一点,他们有做事情有确定的原则,心中也有一些长远的打算,虽然不懂得什么治理国家的大道理,但是能遵守法律法规。即使不能处处行善,但心中有是非观。他们不一定非常有文化有知识,但是做事情有条理。话说的不一定多,但是明白自己在说什么。路走的不一定多,但明白自己走的是不是正道。能通人理,待人接物不会有失礼貌。对富贵不会太在意,对贫穷也不会很苦恼,这样的人就是士人。士人就是可以使用的人,是最低标准。
              3、 君子
              君子是比士人更好的人,他们知行合一,内心平静而没有怨恨,说话做事忠诚可信。身上具有美德但却一点不骄傲,考虑问题有条理,分析问题思路清晰。言语谈吐让人容易接受。君子心中坚守自己的道义,并且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强、自尊。在实现人生理想的道路上从容不迫,一步一个脚印,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君子是可以挑选出来加以栽培的。
              4、贤人
              贤人,是有贤德的人,比君子要更好一点。他们的行为符合品德的规范,思想符合礼法。他们的言论可以让天下所有的人来效仿而且不会造成混乱,他们的道德可以让百姓争相效仿。这样的人就算是富有百姓不会仇视他们。如果贤人施恩于天下人,那么天下人都会从他的恩惠中获得好处,这样的人就是贤人,贤人是可以委以大任的。
              5、圣人
              什么样的人是圣人呢?他们的品德和行为符合天地之道,能和万物自由相处,也懂得万物运行的规律,知道天地大道,明白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心中光明,但行为举止和常人无异。百姓不知道他的品德高尚,看到他也并不知道他就在自己身边,这样的人就是圣人,圣人是可以用来拜师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8-18 13:55
              回复
                好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8-30 08: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