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足的固定位置
正常行走时会发生水平面的旋转。从骨盆到踝关节开始运动时横向旋转程度增加。下肢内旋发生于足部接触地面
初期,进而发生外旋至足趾离地,之后重新开始内旋(参见图1)。
图1 步行期间下肢的横向旋转。下肢内旋至步态周期进行到15%,之后发生外旋,到足趾离地后开始重新内旋。
上述旋转由踝关节通过距下关节传导至跟骨和足部。关节炎,创伤,手术,或先天性异常等可导致距下关节运动
功能丧失。而上述旋转功能丧失会导致该固定关节临近的关节如踝关节、跗横关节等应力增加,进而引发慢性疼
痛。上述应力的增加可能会引起进一步损伤而导致球窝状踝关节(ball-and-socket ankle joint)的形成(图2)。
此外在一个距下关节融合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距舟关节的损伤(图3)。
图2 成人球窝状踝关节的形成。A 由于先天性畸形导致的距下关节活动丧失,踝关节代偿了距下关节的横向旋
转。B 该患者先天性距舟关节融合,导致距下关节运动的丧失,使踝关节代偿横向旋转,最终导致球窝关节的形成。
图3 距下关节融合后高应力导致的距骨骨折。
距下关节融合术后,下肢水平的旋转部分被踝关节所吸收,而无法通过距下关节到传递至足部。距下关节的内翻
或外翻会影响前足的位置,所以术中对距下关节位置的精确固定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距下关节过度内翻,会导致
前足旋后,进而使负重线的转移至跟骨外侧和第五跖骨。这导致外侧副韧带应力增高和足外侧缘负荷增大。同时
,该位置排列导致前足转为半刚性状态而阻碍足部的运动与重心转移。
距下关节外翻约5度可最大程度的保证踝关节稳定性,身体重心沿着内侧缘通过跟骨,从而外侧副韧带处于无张
力状态。此时前足轻度旋前,使压力在足底均匀分布。上述距下关节的轻度外翻位还可保持前足的灵活性,使
身体重心更容易通过。
二、中足结构的固定位置
手术对距舟关节或跗横关节固定后,距下关节运动大幅减少。
当距下关节运动,距骨头的舟骨必须发生旋转。如果不能,基本上距下关节无法运动。跟骰关节融合可导致距下
关节活动减少30%。距下关节运动直接影响到跗横关节的结构变化和足的稳定。
当距下关节外翻时,跗横关节解锁,前足灵活度较大。相反,当距下关节内翻时,跗横关节被锁定,前足处于刚
性状态。由于跗横关节对前足起到了调控作用,当上述关节被固定时,足部在行走过程中会处于跖屈状态。如果
足过度旋后,其内侧缘会升高,并在足的外侧缘产生额外的压力,并使前足变得僵硬。此时中足较为合适固定位
置是中立的或度旋前,来确保其灵活度。
当进行三关节融合术时,合适的固定位置是距下关节外翻5度而跗横关节保持中立位。然而需要强调的时,距骨
的适当外翻和内旋可保证负重线处于跟骨内侧,进而使前足保持灵活度。上述方法对距下关节融合同样适用。外
侧的两组跖跗关节更灵活,术中应保持其灵活度。
正常行走时会发生水平面的旋转。从骨盆到踝关节开始运动时横向旋转程度增加。下肢内旋发生于足部接触地面
初期,进而发生外旋至足趾离地,之后重新开始内旋(参见图1)。
图1 步行期间下肢的横向旋转。下肢内旋至步态周期进行到15%,之后发生外旋,到足趾离地后开始重新内旋。
上述旋转由踝关节通过距下关节传导至跟骨和足部。关节炎,创伤,手术,或先天性异常等可导致距下关节运动
功能丧失。而上述旋转功能丧失会导致该固定关节临近的关节如踝关节、跗横关节等应力增加,进而引发慢性疼
痛。上述应力的增加可能会引起进一步损伤而导致球窝状踝关节(ball-and-socket ankle joint)的形成(图2)。
此外在一个距下关节融合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距舟关节的损伤(图3)。
图2 成人球窝状踝关节的形成。A 由于先天性畸形导致的距下关节活动丧失,踝关节代偿了距下关节的横向旋
转。B 该患者先天性距舟关节融合,导致距下关节运动的丧失,使踝关节代偿横向旋转,最终导致球窝关节的形成。
图3 距下关节融合后高应力导致的距骨骨折。
距下关节融合术后,下肢水平的旋转部分被踝关节所吸收,而无法通过距下关节到传递至足部。距下关节的内翻
或外翻会影响前足的位置,所以术中对距下关节位置的精确固定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距下关节过度内翻,会导致
前足旋后,进而使负重线的转移至跟骨外侧和第五跖骨。这导致外侧副韧带应力增高和足外侧缘负荷增大。同时
,该位置排列导致前足转为半刚性状态而阻碍足部的运动与重心转移。
距下关节外翻约5度可最大程度的保证踝关节稳定性,身体重心沿着内侧缘通过跟骨,从而外侧副韧带处于无张
力状态。此时前足轻度旋前,使压力在足底均匀分布。上述距下关节的轻度外翻位还可保持前足的灵活性,使
身体重心更容易通过。
二、中足结构的固定位置
手术对距舟关节或跗横关节固定后,距下关节运动大幅减少。
当距下关节运动,距骨头的舟骨必须发生旋转。如果不能,基本上距下关节无法运动。跟骰关节融合可导致距下
关节活动减少30%。距下关节运动直接影响到跗横关节的结构变化和足的稳定。
当距下关节外翻时,跗横关节解锁,前足灵活度较大。相反,当距下关节内翻时,跗横关节被锁定,前足处于刚
性状态。由于跗横关节对前足起到了调控作用,当上述关节被固定时,足部在行走过程中会处于跖屈状态。如果
足过度旋后,其内侧缘会升高,并在足的外侧缘产生额外的压力,并使前足变得僵硬。此时中足较为合适固定位
置是中立的或度旋前,来确保其灵活度。
当进行三关节融合术时,合适的固定位置是距下关节外翻5度而跗横关节保持中立位。然而需要强调的时,距骨
的适当外翻和内旋可保证负重线处于跟骨内侧,进而使前足保持灵活度。上述方法对距下关节融合同样适用。外
侧的两组跖跗关节更灵活,术中应保持其灵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