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吧 关注:48贴子:426

李白月下独酌赏析大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白有抱负,有才能,他想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生不逢时”,他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彷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哪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忆,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
他的《月下独酌》就是一篇他的内心独白。这首诗整篇突出一个“独”字。爱喝酒的人一般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他们愿意有一二知己边聊边饮,把心里积郁已久的话倾吐出来。尤其是当美景良辰,月下花间,更希望有亲近的伴侣和自己一起分享风景的优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恰恰就是这种心情,但是他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无处可说,只好与明月和自己的身影为伴。
李白认为虽然明月不会喝酒,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着自己而已,但和明月与身影这种摆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的最真诚的。他在人间找不到这种友谊,便只好和月亮、影子相约。希望同他们永远结下无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会。这表明了李白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庸俗关系的厌恶和否定。
今天,当我们再次读这首诗时,要注意去其糟粕,排除其出世思想的消极因素,学习李白不与社会的黑暗和污浊同流合污,追求光明与纯洁的精神。试想,在几百年以前的封建社会中,李白尚能洁身自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发出的愤慨。那么,今天呢?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现在,一些历史遗迹中的糟粕都已被抛弃,但好的精神、传统不能丢。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些问题。面对社会上种种不良风气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想,李白的《月下独酌》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在邪恶面前不低头,保持一个人的尊严。那些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违心地去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不择手段,都是为有正义感的人们所不齿的。
李白的高贵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至于李白诗中消极的出世思想,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他长期苦闷的心情造成的,我们应客观地区认识。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是从马金萍的博客转载的!


1楼2009-09-10 12:05回复
    文是王廷国的大作!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乐府民歌里《长相思》、《长干行》和这首《月下独酌》则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之作。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盆”(《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2楼2009-09-10 12:08
    回复
      这是一位中学老师的文:
      原诗共四首,此为第一首。作者李白爱饮酒作诗,被人们称为“酒圣”、“诗仙”。“花间一壶酒”,在诗的一开始,诗人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皎洁的月光下,美丽的花丛中,手拿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月色,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欢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此时的李白虽然有月亮与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内心仍然是孤独寂寞的。一个“暂”,说明李白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解脱不过是暂时的,不过,也许正是因为其短暂,所以更显得珍贵,不能轻易放过。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从诗中可以看得出,此时的李白,已经酒至半酣,渐至佳境了,只见他亦歌亦舞,憨态可掬。他醉眼向上望去,空中的月亮好像在随着他歌唱的节奏徘徊起舞;他醉眼向下看来,地上的身影更是随着他的手舞足蹈而摇曳不定。的确,美酒使李白忘却人间的烦恼,明月给李白带来心灵的安慰。在这种无人相伴的“交欢”中,诗人终于沉醉了,而在沉醉之前的最后时刻,李白还意识到,只要他一醉倒,什么月亮、什么身影也都将回复到它们原先的形态,这个以他为中心的临时组合将不复存在了。不过,他并没有丝毫的灰心丧气,因为他与月亮和身影这种关系是长期稳定的。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从表面上看,诗人好像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从诗中我们可以读懂诗人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寂寞,对于现代文明之中的人来说并不陌生,或许正是在喧嚣热闹的城市中才更感觉到寂寞,于是,李白的排遣寂寞的方式正成为人们喜爱的方式了。


      3楼2009-09-10 12:09
      回复
        很文气的一篇!
        诗人下笔点题,突出一个“独”字。春天幽静的月夜,月色溶溶,花香袭人,令人惋惜的是诗人自饮自酌,竟无一人陪诗人共饮,“一壶酒”已见冷清,“独酌”、“无相亲”重复渲染,倍见孤独之情。环境的优美与人心的寂寞对照,形成了一层转折。然而诗人展开奇妙想象,邀来天上的明月、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助酒佐兴。冷清的场面又显得气氛热烈,情调也变得乐观。由孤独变为不孤独,这是又一层转折。 
          中间四句,两层转折,尽管诗人主观上如此盛情,却痛苦地感到:月亮毕竟不会饮酒,自己的身影也不能举杯对酌,只能徒然伴随自己而已。“既”、“徒”二字,紧相呼应,显露出再次失望的心境。这是一层转折,由不孤独又变为孤独。接下去,诗人进一步自我解脱,遗憾虽然遗憾,但如此美好的良宵岂能虚度! 
          暂且与明月和身影为伴,在春暖花开之日及时行乐吧。 
          诗意稍稍扬起,然而,这种强颜为欢却掩不住心灵的悲哀和凄凉,联系开头“独酌无相亲”可知,诗人正是饱尝了人生的苦味和现实的沉重打击后,才有意避开这黑暗昏浊的世界,来独自“行乐”,徘遣心灵的苦闷。 
          “我歌月徘徊”以下四句,写自己醉舞高歌的情景。诗人对月高歌,明月徘徊左右,仿佛倾听自己的歌声;影子陪自己起舞,舞兴正浓,影子也显得零乱。 
          直到醉倒之后,醉眼朦胧,月光看不见了;躺在花丛,影子也不得不与自己分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明月、影子写得极富人情味。 
          接着诗人将笔锋一转,提出自己诚恳的愿望。“无情游”很值得玩味。月亮、影子都是没有知觉情感的事物,李白与之交游,故称“无情游”。“云汉”,是银河,这里指天国。诗人与明月,影子相约,希望永远相伴、远游,并期待到神奇的天国相聚。诗人对物抒情、淋漓尽致地倾吐着自己的向往。诗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因此才感到孤独,才与明月、影子为友。至此,诗意升华到一个更加深刻的境界。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通览全诗,深沉的孤独感是贯穿全篇的题旨,在艺术上层层转折,波澜起伏,愈转意蕴愈深。同时,诗人以乐写哀,以旷达写悲郁,别有风味。


        4楼2009-09-10 12:11
        回复
          文是王廷国的大作!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乐府民歌里《长相思》、《长干行》和这首《月下独酌》则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5楼2009-09-10 12:13
          回复
            • 221.233.4.*
            我是文盲不懂


            6楼2009-09-21 17:38
            回复
              • 123.244.107.*
              拜读您的点评,受益匪浅。作者喜欢李白的月,这一点值得称赞。
                不过,李白太爱喝酒,号称“一醉方休”,这一点应回避。
                                 感谢您的点评。
                                    一个爱月的人


              7楼2009-10-01 13:54
              回复
                诗人下笔点题,突出一个“独”字。春天幽静的月夜,月色溶溶,花香袭人,令人惋惜的是诗人自饮自酌,竟无一人陪诗人共饮,“一壶酒”已见冷清,“独酌”、“无相亲”重复渲染,倍见孤独之情。环境的优美与人心的寂寞对照,形成了一层转折。然而诗人展开奇妙想象,邀来天上的明月、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助酒佐兴。冷清的场面又显得气氛热烈,情调也变得乐观。由孤独变为不孤独,这是又一层转折。 
                  中间四句,两层转折,尽管诗人主观上如此盛情,却痛苦地感到:月亮毕竟不会饮酒,自己的身影也不能举杯对酌,只能徒然伴随自己而已。“既”、“徒”二字,紧相呼应,显露出再次失望的心境。这是一层转折,由不孤独又变为孤独。接下去,诗人进一步自我解脱,遗憾虽然遗憾,但如此美好的良宵岂能虚度! 
                  暂且与明月和身影为伴,在春暖花开之日及时行乐吧。 
                  诗意稍稍扬起,然而,这种强颜为欢却掩不住心灵的悲哀和凄凉,联系开头“独酌无相亲”可知,诗人正是饱尝了人生的苦味和现实的沉重打击后,才有意避开这黑暗昏浊的世界,来独自“行乐”,徘遣心灵的苦闷。 
                  “我歌月徘徊”以下四句,写自己醉舞高歌的情景。诗人对月高歌,明月徘徊左右,仿佛倾听自己的歌声;影子陪自己起舞,舞兴正浓,影子也显得零乱。 
                  直到醉倒之后,醉眼朦胧,月光看不见了;躺在花丛,影子也不得不与自己分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明月、影子写得极富人情味。 
                  接着诗人将笔锋一转,提出自己诚恳的愿望。“无情游”很值得玩味。月亮、影子都是没有知觉情感的事物,李白与之交游,故称“无情游”。“云汉”,是银河,这里指天国。诗人与明月,影子相约,希望永远相伴、远游行乐,并期待到神奇的天国相聚。诗人对物抒情、淋漓尽致地倾吐着自己的向往。诗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因此才感到孤独,才与明月、影子为友。至此,诗意升华到一个更加深刻的境界。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通览全诗,深沉的孤独感是贯穿全篇的题旨,在艺术上层层转折,波澜起伏,愈转意蕴愈深。同时,诗人以乐写哀,以旷达写悲郁,别有风味。


                8楼2009-10-25 13:59
                回复
                  • 122.194.102.*
                  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9楼2009-11-08 16:50
                  回复
                    • 211.136.23.*
                    李白春思赏析


                    10楼2010-03-07 20:44
                    回复
                      哈哈,看到王廷国大作里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忽然想起来好多好多好多年前的一个小玩意儿,人的记忆真的很奇怪,这么久了都还能记得,拿出来大家玩玩。
                      若是记忆没错,全诗是:
                      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很言简意赅,浅显易懂的一首,但偏有人就此诗设置三问...
                      其一:两人对酌是哪两人?
                      其二:一杯一杯复一杯一共喝了几杯?
                      其三:我醉欲眠卿且去是哪一位卿?
                      无伤大雅,博诸君一笑。有意射虎者,不吝赐教...
                      P.S 我没抽风,纯粹闹着玩的。。。
                      


                      11楼2010-03-20 22:14
                      回复
                        • 114.92.188.*
                        


                        12楼2010-04-14 19:55
                        回复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四首(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四首(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月下独酌四首(其四)
                                 穷愁千万端, ( 千万一作有千 )
                               美酒三百杯。 ( 三百一作唯数 )
                               愁多酒虽少,
                               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
                               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 ( 卧首阳一作饿伯夷 )
                               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
                               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
                               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
                               乘月醉高台。
                          


                          13楼2010-04-28 20:47
                          回复
                            瓦也来点评一哈,凑热闹凑热闹...
                            这首诗印证了一句古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遑论其三其四焉。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试论之:
                            摄入酒精到某种程度时,人的脑袋特别活跃,感觉自己,那是,从未有过的清醒,无数的真理潮水一样涌进来:并且不涌出去,只能从嘴巴里源源不断往外倒。
                            酒后多话就是这原因了。
                            那李白一个人喝高了,脑袋里又都是真理,这可怎么办呢。这时候他发现啊,影子这玩意儿好,不插嘴,还能做出动作来配合他捏!妙!斜着一双猥琐滴醉眼,这李白就觉得感动啊。世人弃我,独月亮不弃我,还屡屡从烂树叶啊、破云片中间跑出来偷窥我,做游戏状,这、这、这太刺激我的表现欲了···
                            于是他很嗨,一边跳舞一边唱歌一边说真理,直到闹得没意思了就睡了,心里想着今晚真高兴啊。
                            现在也还有很多爱喝酒的人,可惜他们都看不上诗,觉得太酸了。为啥呢···请参看本贴1234578等楼···总觉得由于这些个误会,把酒何诗搞生分了,有点儿划不来。
                            世人总看着李白一个人喝觉得他好惨好可怜,好傻好天真,这还是可以原谅,的婆婆妈妈之心。最糟的乃是没事儿老拿李白来况己,哭着喊着去学“好惨好可怜”,真是“好傻好天真”啊~~~
                            


                            14楼2010-04-28 21:42
                            回复


                              15楼2010-11-25 19: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