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双标
首先表明两个态度
第一,双标是不正确的行为。
第二,人都有好恶感,在对事物分析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代入自己情绪,也就是说双标是任何人都会有的行为。
什么是双标。
双重标准是唯心的,对自己喜欢的事物不愿意用严苛的标准,对自己不喜欢的则反之。
最近吧里的几个帖子颇有感触。
刘备的仁义
刘备在仁义方面有黑点吗?有。但刘备称的上仁义吗?没问题。
其实同样的情景也适用于曹操等人
曹操的军事能力
曹操打过败仗吗?打过,还不少。但曹操称的上军事家吗?没问题。
曹操不会因为几次败仗就不是军事家了,同理刘备也不会。(上一个罗列曹操败仗无脑黑曹操的是魔都,结果如何有几年吧龄的都知道)
总说刘备抛妻弃子,曹操自己不是也干过?自己从洛阳跑了,把家眷都扔给董卓,和刘备有啥区别?是因为不出名,还是曹操其他黑点太多,这个就放过了?
还有一种逻辑挺哭笑不得的,就是:我承认我的偶像这方面不好,但不妨碍我喷其他人这方面的。
代入就是:我承认曹操这方面只有不到50分,但不妨碍我喷这方面85分的刘备做得不够好。
(魔都就是无视三国其他人还不如曹操呢,就喷曹操军事能力差)
换一个例子
前几天,把司马懿坚守策略说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后续不提了。汉中刘备坚守把曹操耗跑了,这算不算不战而屈人之兵?然后就能吹刘备军事水平高于曹操?
当然,司马坚守的时候也出击了被诸葛赶跑了(武功水)。
刘备坚守,曹操也出击被赵云打跑了(云别传),还有一次被刘封挑衅不敢应战。是不是实锤曹操军事能力不如刘备?
再往前,燕京在魏延走子午道那里,也是,符合自己观点的就无视各种不利因素,不合自己观点就各种假的,五丈原屯田都是假的了。
这些双标,我是不认可的。基于双标的判断论证我也是不认可的。
下面说一个历史悠久的双标。
【臣松之以为此盖敌国传闻之言,不得与本传争审。】这句话是《魏延传》里的评语,被引用无数次,用来证明某些传记不可信,然而我的观点是:这句话只是裴松之说,有没有效力,要看其他史料对比。
裴松之还一段话【以此推之,爽无大恶明矣。若懿以爽奢僭,废之刑之可也,灭其尺口,被以不义,绝子丹血食,及何晏子魏之亲甥,亦与同戮,为僭滥不当矣。】这段是以“殷基《通语》曰:司马懿诛曹爽,祎设甲乙论平其是非。”为基础的,就是基于所谓的敌国传闻,来评论这件事。
当然,裴松之说的结果有问题吗?没问题。但他论证的方式错了。敌国传言的确在大多数时候相对不靠谱,但并不能以“敌国传言”为依据否定一段记载。
否定《魏延传》中《魏略》记载,是跟其他记载对比与分析得出的结果。不是因为“敌国传言”。
认可曹爽无大恶,只是蠢。也是根据其他记载分析得出结果。不是因为“敌国传言”。
所以,这里裴松之双标了。
所以,“敌国传言”这个理由不成立,不足以否定一段记载。
有空再说误导吧。
首先表明两个态度
第一,双标是不正确的行为。
第二,人都有好恶感,在对事物分析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代入自己情绪,也就是说双标是任何人都会有的行为。
什么是双标。
双重标准是唯心的,对自己喜欢的事物不愿意用严苛的标准,对自己不喜欢的则反之。
最近吧里的几个帖子颇有感触。
刘备的仁义
刘备在仁义方面有黑点吗?有。但刘备称的上仁义吗?没问题。
其实同样的情景也适用于曹操等人
曹操的军事能力
曹操打过败仗吗?打过,还不少。但曹操称的上军事家吗?没问题。
曹操不会因为几次败仗就不是军事家了,同理刘备也不会。(上一个罗列曹操败仗无脑黑曹操的是魔都,结果如何有几年吧龄的都知道)
总说刘备抛妻弃子,曹操自己不是也干过?自己从洛阳跑了,把家眷都扔给董卓,和刘备有啥区别?是因为不出名,还是曹操其他黑点太多,这个就放过了?
还有一种逻辑挺哭笑不得的,就是:我承认我的偶像这方面不好,但不妨碍我喷其他人这方面的。
代入就是:我承认曹操这方面只有不到50分,但不妨碍我喷这方面85分的刘备做得不够好。
(魔都就是无视三国其他人还不如曹操呢,就喷曹操军事能力差)
换一个例子
前几天,把司马懿坚守策略说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后续不提了。汉中刘备坚守把曹操耗跑了,这算不算不战而屈人之兵?然后就能吹刘备军事水平高于曹操?
当然,司马坚守的时候也出击了被诸葛赶跑了(武功水)。
刘备坚守,曹操也出击被赵云打跑了(云别传),还有一次被刘封挑衅不敢应战。是不是实锤曹操军事能力不如刘备?
再往前,燕京在魏延走子午道那里,也是,符合自己观点的就无视各种不利因素,不合自己观点就各种假的,五丈原屯田都是假的了。
这些双标,我是不认可的。基于双标的判断论证我也是不认可的。
下面说一个历史悠久的双标。
【臣松之以为此盖敌国传闻之言,不得与本传争审。】这句话是《魏延传》里的评语,被引用无数次,用来证明某些传记不可信,然而我的观点是:这句话只是裴松之说,有没有效力,要看其他史料对比。
裴松之还一段话【以此推之,爽无大恶明矣。若懿以爽奢僭,废之刑之可也,灭其尺口,被以不义,绝子丹血食,及何晏子魏之亲甥,亦与同戮,为僭滥不当矣。】这段是以“殷基《通语》曰:司马懿诛曹爽,祎设甲乙论平其是非。”为基础的,就是基于所谓的敌国传闻,来评论这件事。
当然,裴松之说的结果有问题吗?没问题。但他论证的方式错了。敌国传言的确在大多数时候相对不靠谱,但并不能以“敌国传言”为依据否定一段记载。
否定《魏延传》中《魏略》记载,是跟其他记载对比与分析得出的结果。不是因为“敌国传言”。
认可曹爽无大恶,只是蠢。也是根据其他记载分析得出结果。不是因为“敌国传言”。
所以,这里裴松之双标了。
所以,“敌国传言”这个理由不成立,不足以否定一段记载。
有空再说误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