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的岁月吧 关注:1贴子:12
  • 3回复贴,共1

故事里最沉重的部分,总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反思犹不足,歌颂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故事里最沉重的部分,总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
反思犹不足,歌颂已开场。
这几天,一些自媒体接过了地方媒体的彩带,翩翩起舞,贡献了不少令我哑口无言的“雄文”。
又是欠热搜,又是教邻国抄作业,又是面前我们****的……
百般滋味,无从说起。
说实话,我完全理解他们为何这么写,可大灾尚未去,便这般忙不迭地赞叹,即便是站在基本的同理心之上,也显得有些不太合适吧?
怎么,这么快就忘了那许许多多同胞,付出的代价和仍在忍受的苦难了?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2-25 21:03回复
    雪莉·杰克逊(Shirley Jackson)写过一篇著名的恐怖小说《摸彩》。
    我第一次读完这个故事后,心理不适了很久。
    有一种恐惧就像慢性中毒,你在其中沉浸愈久,伤痕越深。
    说起来,不过是一篇几千字的短篇小说,用不了10分钟就能读完。
    和你想象的不同,这篇小说中没有任何血腥、杀戮和能称之为惊悚的细节描写,这是一个高明的恐怖故事。
    小说描写了在和煦的阳光下,慵懒、友善,相互开着玩笑的人们聚在广场上,进行一年一度“摸彩”活动的故事。
    孩子们在嬉戏,主妇们热情地寒暄着,主持摸彩仪式的人同样也主持万圣节活动和露天舞会,一切都像极了平凡小镇上茶余饭后的日常娱乐。
    雪莉平静和缓的叙述语言,几乎令人感到枯燥冗长,这些平凡无奇的场景有什么好写的呢?
    直到欧·亨利式的小说结尾揭晓——“摸彩”的结果,是“中彩”的人将会被众人以乱石活生生砸死,而她没有任何罪孽,仅仅只是抽到了命运的“下下签”。
    掩卷沉思,恐怖开始快速蔓延,小说中越是轻描淡写的情景,越显得恐怖和惊悚。
    不知死亡为何物的孩子们,嬉闹着在广场上垒砌石堆,而这石块则是稍后杀人的武器——连每个孩子也要砸下一块属于自己的石头。
    刚刚还和你亲热地拉手聊天的好闺蜜,当你不幸“中彩”后,转身就在石堆里选了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块太大了,她不得不用双手搬起来”,还要招呼动作慢的姐妹们,“来呀,快点!”
    一个连抽签都不能自己完成的小孩(两三岁?),幸运地没有“中彩”后,人群发出了一片意味深长的“叹息声”——是相对于砸死成年人而言,人们更愿意生生砸死一个孩子?小说没有说明,但这声叹息无疑是令人脊背发凉的。
    同样没有具体说明的,是为什么每年一度必须要举行的“摸彩”活动。小说中隐约透露的解释是为了庄稼的收成,需要一条人命来祭祀。
    总而言之,这个小世界的所有人都在那个“抽签箱”里,每年一度,都会有一个无辜的人厄运临头,被她的丈夫、孩子、父母和亲朋好友拿石块活活砸死。
    但近百年过去了,没有人铭记这惨痛的承受,没有人反思“摸彩”的正当性,更无人在意不幸中彩者,那临死前难以言喻的恐惧和哀求。
    恐惧丧失了它的震慑力,反而沦为日常玩笑下的一个小小“盛典”。恐惧变得平庸,人们谈论起那样的残酷,用的竟是娱乐化的口吻。
    无视他人苦难的人们盛装出席,没有人觉得自己有朝一日会厄运临头。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02-26 13:29
    回复
      去年,HBO的《切尔诺贝利》大热,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名字也随之被很多中国人所熟知。
      阿列克谢耶维奇写了很多关于切尔诺贝利的文字,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两本是:《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和《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她笔下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消防员、农夫、教师、医生……
      在时代的飓风面前,这些普通人犹如枯草一般,没有任何抵御能力。阿列克谢耶维奇真实而忠实地,记录下了这些小人物的愤怒、无助、恐惧、哀恸、坚韧、勇气、悲悯和爱。
      2015年,她荣膺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这样写道:
      “因其真诚地描写新时代人性的苦难,她作品中非虚构的真实记录,比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具有纯粹的文学性。”
      谈到自己的写作时,阿列克谢耶维奇说:
      记录这一切,是力图避免恐怖的平庸化。
      (四)
      不粉饰灾难,不回避问题,不对他人曾经历或正在忍受的苦难,做轻浮的娱乐化解读——
      这些,不仅仅是严肃新闻媒体必须遵循的红线,我也一度天真地以为,这同样是每一位写作者、记录者的底线。
      刀没扎在自己身上,劝人无条件地忍受是一种助纣为虐。
      他人的忍受、苦难乃至牺牲,不该被轻飘飘地淡忘,粉饰甚至曲解,不该成为收割流量和向上谄媚的工具。
      《摸彩》的主人公是个不幸中彩的女人,她是妻子,也是母亲,她的人生在“中彩”后戛然而止,由她的丈夫、孩子和朋友们共同结束。
      她已经是几个孩子的母亲,在过往的生活中,每年一度的“抽签”并非不存在,而是已经重复多次。
      她也一定用石块砸死过许许多多无辜的人,这些人是她的邻居、亲戚、朋友,但每一次她将石块砸到别人脑袋上时,都没有想过“这公平吗?”
      只有自己被魔鬼选中,她才终于歇斯底里地喊道:
      “这不公平”!
      实际上,这正是雪莉这个故事的恐怖之处。
      想来人性大抵上是相通的吧,命运的“石块”没有砸到自己脑袋上,那么,他人无论何等的惨痛,是不必在乎的吧?
      史书上,都尽是一些相似的血淋淋的沉重。
      但历史之所以一再重演,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在乎”了。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02-26 13:30
      回复
        希望这个不是你最后一条评论,我呢,是个普通人,也没多大的本事,但是吧,为什么我感觉地球就要快毁灭了呢?很快,非常快,几十年,真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2-26 22: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