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于林月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劳动力成本上涨等社会问题,大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已成为社会共识。
然而,笔者通过分析在我国22个省份开展的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发现,有近40.5%的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在完成重要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存在困难,其中22.5%的老年人只能有限地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根据全国老龄办数据预测,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我国在 “未富先老”“边富边老” 的情况下,健康很有可能成为制约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健康体魄是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并持续发挥价值的前提, 教育既是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渠道,也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为探索教育对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笔者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来检验老年人教育与身心健康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方式。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户口、婚姻等因素的情况下,接受过初中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的健康自评水平明显更高。与此类似,受教育程度越高,老人失能的概率也越低。总之,老人的受教育水平与其身体健康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健康状况越好。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与个人健康状况紧密相连。例如,荷兰和美国的有关研究曾提出教育对死亡率有显著影响,多接受一年的学校教育可以将89岁之前的死亡率降低近3%。 我国一些研究也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存活率都更高。 那么,教育是如何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作用呢?笔者梳理现有文献发现,教育分别通过社会经济地位、健康行为和心理状态这三种途径对老年健康产生影响。
一是通过社会经济地位影响老年健康。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们在劳动力市场中更具有竞争优势,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较高的收入,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高。一方面,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高的人有更多健康投资的自由,有更多专门用于健康的可支配财力,更容易通过购买健康食品获取充足营养,购买医疗保险和服务、保健器材及设施等增进健康;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较好的工作和收入使个人获得的医疗机会更多更好,在健康受到威胁时,也更容易获得治疗和保护。
二是通过健康行为影响老年健康。一般来说,更高的受教育程度可以更好促进健康。在同等的健康要素投入下,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往往会获得更多的健康产出,比如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对治疗方案理解更加透彻,也能更好配合治疗,从而提升治疗效果。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往往对自己的健康问题有更充分的认识,所以相对而言通常会对自身的健康作出更为科学的投资。例如,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更容易意识到吸烟对健康的危害,身体超重、 嗜酒的概率更低一些,也能够积极锻炼强身健体。
三是通过心理状态影响老年健康。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往往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不仅更能掌握维持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乐于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以及创造良好精神生活,同时也具备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拓展、维持与他人的社会关系,从社会网络中获取较多的心理和情感支持,得到更有力的社会支持。因此,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在面对压力等不良情绪时,有更好的释放方式和更多元的减压渠道,拥有更强的心态调整能力,进而确保自身形成积极的心态,保持较好的身体健康状况。
具体来看,教育能够显著提高个体的社会经济状况、健康行为以及心理状态。其中,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健康行为对老年健康有促进作用,但心理状态对老年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心理状态的改善显著有利于提升老年健康水平,是教育促进老年健康的重要途径。
因此,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更好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当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重视老年教育,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甚至学校等教育资源和设施,开设老年大学或老年学习班,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形成 “活到老学到老”的文化习惯。二是以心理健康为抓手,针对当前现代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增多,容易出现悲观等情绪的现象,可以通过举办系列活动等方式创造机会,鼓励当地老年人形成互助团体,互相给予精神慰藉,提倡孝文化并从经济上鼓励子女更多赡养和关心老人,鼓励社会为老年人提供低价或免费的心理关爱和咨询服务,同时开展相关的讲座等活动,让老年人具有更强的心理调节能力,提升自身健康状况。
文章中国人口报编辑王尚 邮箱2531493169@qq.com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劳动力成本上涨等社会问题,大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已成为社会共识。
然而,笔者通过分析在我国22个省份开展的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发现,有近40.5%的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在完成重要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存在困难,其中22.5%的老年人只能有限地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根据全国老龄办数据预测,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我国在 “未富先老”“边富边老” 的情况下,健康很有可能成为制约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健康体魄是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并持续发挥价值的前提, 教育既是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渠道,也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为探索教育对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笔者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来检验老年人教育与身心健康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方式。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户口、婚姻等因素的情况下,接受过初中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的健康自评水平明显更高。与此类似,受教育程度越高,老人失能的概率也越低。总之,老人的受教育水平与其身体健康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健康状况越好。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与个人健康状况紧密相连。例如,荷兰和美国的有关研究曾提出教育对死亡率有显著影响,多接受一年的学校教育可以将89岁之前的死亡率降低近3%。 我国一些研究也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存活率都更高。 那么,教育是如何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作用呢?笔者梳理现有文献发现,教育分别通过社会经济地位、健康行为和心理状态这三种途径对老年健康产生影响。
一是通过社会经济地位影响老年健康。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们在劳动力市场中更具有竞争优势,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较高的收入,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高。一方面,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高的人有更多健康投资的自由,有更多专门用于健康的可支配财力,更容易通过购买健康食品获取充足营养,购买医疗保险和服务、保健器材及设施等增进健康;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较好的工作和收入使个人获得的医疗机会更多更好,在健康受到威胁时,也更容易获得治疗和保护。
二是通过健康行为影响老年健康。一般来说,更高的受教育程度可以更好促进健康。在同等的健康要素投入下,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往往会获得更多的健康产出,比如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对治疗方案理解更加透彻,也能更好配合治疗,从而提升治疗效果。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往往对自己的健康问题有更充分的认识,所以相对而言通常会对自身的健康作出更为科学的投资。例如,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更容易意识到吸烟对健康的危害,身体超重、 嗜酒的概率更低一些,也能够积极锻炼强身健体。
三是通过心理状态影响老年健康。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往往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不仅更能掌握维持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乐于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以及创造良好精神生活,同时也具备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拓展、维持与他人的社会关系,从社会网络中获取较多的心理和情感支持,得到更有力的社会支持。因此,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在面对压力等不良情绪时,有更好的释放方式和更多元的减压渠道,拥有更强的心态调整能力,进而确保自身形成积极的心态,保持较好的身体健康状况。
具体来看,教育能够显著提高个体的社会经济状况、健康行为以及心理状态。其中,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健康行为对老年健康有促进作用,但心理状态对老年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心理状态的改善显著有利于提升老年健康水平,是教育促进老年健康的重要途径。
因此,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更好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当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重视老年教育,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甚至学校等教育资源和设施,开设老年大学或老年学习班,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形成 “活到老学到老”的文化习惯。二是以心理健康为抓手,针对当前现代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增多,容易出现悲观等情绪的现象,可以通过举办系列活动等方式创造机会,鼓励当地老年人形成互助团体,互相给予精神慰藉,提倡孝文化并从经济上鼓励子女更多赡养和关心老人,鼓励社会为老年人提供低价或免费的心理关爱和咨询服务,同时开展相关的讲座等活动,让老年人具有更强的心理调节能力,提升自身健康状况。
文章中国人口报编辑王尚 邮箱25314931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