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立品先生作为豫剧阎派的创始人,观众、媒体因为她的艺术纪念她怀念她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位终生献给戏曲艺术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留给我们的除了艺术还有更高的价值,尤其在新时期文化建设蒸蒸日上、艺术市场越来越繁荣的环境下,缅怀这位艺术大师对社会、对艺术、对个人都有更深的意义。
首先,阎老的爱国精神:
作为旧社会走过来的艺人,虽然地位卑微到下九流,位卑未敢忘忧国。在日寇的铁蹄下,阎老为了不给日寇演戏,仿照《柳绿云》的故事情节,剃发女扮男装,辗转到敌后农村,为人民大众演戏。在界首排演进步文人编写的弘扬抗日的戏剧《守湖州》《克敌荣归》等,鼓舞抗日。
解放后,阎老在新社会下焕发出艺术青春,排演大量剧目服务工农兵和服务社会,并积极排演现代戏反映新社会的蒸蒸日上,阎老在邯郸立品剧社时期排演了好几部现代戏,比如《刘胡兰》《刘巧儿》《柳树井》,讴歌新时代,歌颂新社会。
1954年2月,在上海参加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慰问驻上海地区子弟兵,无论在岗哨清唱,还是舞台演出,阎老都表现的积极热情,受到了指战员们的热情接待和首长的温暖关怀。慰问结束,阎老还获得了一枚“解放军渡江纪念”奖章。
服从组织安排,从商丘专区豫剧团调离支援洛阳工业建设。与马金凤老师一起进入了洛阳专区豫剧团。可惜后来在洛阳阎老被错划为了右派,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平反后,阎老也以“大水冲了龙王庙”淡化了这段坎坷。
晚年检查出癌症后住院时,阎老也从来想的是不给国家添乱,不乱花国家的钱。不愿意住特级病房。这些看来很小的事情却可以反映出在一个人在权力面前的操守。
第二,品洁艺精之“品洁”:
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在旧社会,女演员认干爹、拜客、做姨太太等行为,阎老是看不上的,所以她以吃素为由拒绝这些不正之风,甚至出家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所以阎老才一直被认为是戏曲圈的清流,这种精神和素养对于演艺圈的乱向来说,实在是太不可多得了。
艺德。阎老学戏时师傅教的就是要艺压钱,艺术要高于自己能拿到的包银,换句话说,想多挣钱就要提升自己的艺术含金量,自己有多大的能耐值多少钱,要有自知之明。阎老在以后的从艺生涯中一直坚守。这对青年演员的成长和发展很有借鉴意义,多在艺术上努力,把心用在艺术上,舞台不会错过任何一位好演员。
关注艺术的教化意义。阎老唱《三上轿》不唱十月怀胎被鼓倒掌的事情大家都听说过,这种不媚俗,高度自觉的净化艺术是演员对艺术的尊重,也是演员自尊自爱的表现。当然这也与演员自身的文化水平以及修养有关。这种精神在当下艺术多元化、社会环境很宽容的情况下更需要演员高度自觉的创造高雅的艺术引导观众,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而非制造粗糙低俗的文化垃圾误导观众。
第三、品洁艺精之“艺精”:
艺术的精细。从感情出发演戏,比如《藏舟》这样一个偏冷的一折戏。三次想喊起睡着的田玉川商量为父报仇之事,三次接杯更是经典;每个戏唱腔都独具特色,以人物性格、人物情感安排创造唱腔,大家熟知的崔莺莺的“庭院内”、严兰贞的“自幼儿”、胡凤莲的“满江中”等,因角色不同虽都是慢板唱腔截然不同。
艺术精益求精,在唱腔上更是“为求一新声,苦吟上千遍”。一个戏不断的修改,比如《秦雪梅》,人们常说是五易其稿等,其实都不能说明这个戏在艺术家手中不断地升华的过程,在流派汇演上这个戏得到专家和观众认可,并被其他院团和剧种广泛移植,但阎老一直没有停止对这个戏的修改;以往的文章中也谈过《藏舟·满江中》唱腔的各种版本演变。一辈子都在经营几个剧目,这与动辄几亿投入的大制作、如生产流水线一样产生的剧目形成鲜明对比,经典作品需要匠心制作。
艺术精专。阎老在拜梅兰芳先生为师后,专攻闺门旦方向,成就了豫剧乃至戏曲史上一座闺门旦的丰碑。荀子在《为学》中讲“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阎老的嗓音以及个人修养都比较适合闺门旦的角色,她即便在台上什么都不做,那也是最美的闺秀。当下的许多演员以多面手自居,什么角色什么行当都敢来,最后既浪费了资源,也无法成就好的作品,确实值得好好反思。
首先,阎老的爱国精神:
作为旧社会走过来的艺人,虽然地位卑微到下九流,位卑未敢忘忧国。在日寇的铁蹄下,阎老为了不给日寇演戏,仿照《柳绿云》的故事情节,剃发女扮男装,辗转到敌后农村,为人民大众演戏。在界首排演进步文人编写的弘扬抗日的戏剧《守湖州》《克敌荣归》等,鼓舞抗日。
解放后,阎老在新社会下焕发出艺术青春,排演大量剧目服务工农兵和服务社会,并积极排演现代戏反映新社会的蒸蒸日上,阎老在邯郸立品剧社时期排演了好几部现代戏,比如《刘胡兰》《刘巧儿》《柳树井》,讴歌新时代,歌颂新社会。
1954年2月,在上海参加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慰问驻上海地区子弟兵,无论在岗哨清唱,还是舞台演出,阎老都表现的积极热情,受到了指战员们的热情接待和首长的温暖关怀。慰问结束,阎老还获得了一枚“解放军渡江纪念”奖章。
服从组织安排,从商丘专区豫剧团调离支援洛阳工业建设。与马金凤老师一起进入了洛阳专区豫剧团。可惜后来在洛阳阎老被错划为了右派,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平反后,阎老也以“大水冲了龙王庙”淡化了这段坎坷。
晚年检查出癌症后住院时,阎老也从来想的是不给国家添乱,不乱花国家的钱。不愿意住特级病房。这些看来很小的事情却可以反映出在一个人在权力面前的操守。
第二,品洁艺精之“品洁”:
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在旧社会,女演员认干爹、拜客、做姨太太等行为,阎老是看不上的,所以她以吃素为由拒绝这些不正之风,甚至出家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所以阎老才一直被认为是戏曲圈的清流,这种精神和素养对于演艺圈的乱向来说,实在是太不可多得了。
艺德。阎老学戏时师傅教的就是要艺压钱,艺术要高于自己能拿到的包银,换句话说,想多挣钱就要提升自己的艺术含金量,自己有多大的能耐值多少钱,要有自知之明。阎老在以后的从艺生涯中一直坚守。这对青年演员的成长和发展很有借鉴意义,多在艺术上努力,把心用在艺术上,舞台不会错过任何一位好演员。
关注艺术的教化意义。阎老唱《三上轿》不唱十月怀胎被鼓倒掌的事情大家都听说过,这种不媚俗,高度自觉的净化艺术是演员对艺术的尊重,也是演员自尊自爱的表现。当然这也与演员自身的文化水平以及修养有关。这种精神在当下艺术多元化、社会环境很宽容的情况下更需要演员高度自觉的创造高雅的艺术引导观众,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而非制造粗糙低俗的文化垃圾误导观众。
第三、品洁艺精之“艺精”:
艺术的精细。从感情出发演戏,比如《藏舟》这样一个偏冷的一折戏。三次想喊起睡着的田玉川商量为父报仇之事,三次接杯更是经典;每个戏唱腔都独具特色,以人物性格、人物情感安排创造唱腔,大家熟知的崔莺莺的“庭院内”、严兰贞的“自幼儿”、胡凤莲的“满江中”等,因角色不同虽都是慢板唱腔截然不同。
艺术精益求精,在唱腔上更是“为求一新声,苦吟上千遍”。一个戏不断的修改,比如《秦雪梅》,人们常说是五易其稿等,其实都不能说明这个戏在艺术家手中不断地升华的过程,在流派汇演上这个戏得到专家和观众认可,并被其他院团和剧种广泛移植,但阎老一直没有停止对这个戏的修改;以往的文章中也谈过《藏舟·满江中》唱腔的各种版本演变。一辈子都在经营几个剧目,这与动辄几亿投入的大制作、如生产流水线一样产生的剧目形成鲜明对比,经典作品需要匠心制作。
艺术精专。阎老在拜梅兰芳先生为师后,专攻闺门旦方向,成就了豫剧乃至戏曲史上一座闺门旦的丰碑。荀子在《为学》中讲“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阎老的嗓音以及个人修养都比较适合闺门旦的角色,她即便在台上什么都不做,那也是最美的闺秀。当下的许多演员以多面手自居,什么角色什么行当都敢来,最后既浪费了资源,也无法成就好的作品,确实值得好好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