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里的常见“病”,你是不是也有?
一、篇名
不懂的同学可以辅导!
1.太大;太长。
2.滥用“视阈(域)下”;滥加副题(包括“以……为例”)、冒号。
3.滥说“我国 ”、“浅(试、刍)谈(论、议)”。
二、署名
1.一级大单位(如大学)下不署二级部门(如院系)。
2.省会(首府)前不省略省(自治区)名 ;邮政编码不精确。
三、摘要(实际上摘要应是一篇短文,让人从中能够窥见全文精要及脉络)
1.太短。
2.自我介评,说:“本文(作者)……”“通过……”“提出了对策。”
3.写成引言(最严重者正文里完全找不到摘要中的内容) 。
四、关键词
1.不重视,太少,或太随便(包括个别关键词太长)。
2.拘泥于在篇名里找词儿。
3.抓不住“关键”。
五、引言
1.没有引言(没有“节下序”者与此同病)。
2.太长;短引言编成第一节或冠以“引言”字样。
3.写成摘要。
六、正文
1.不分节,或只标节号、不提炼节标题。
2.节下不分小节。
3.末段进行总结时看不清是全文的总结还是末节的总结。
七、基金项目
1.滥挂课题,恨不得把自己前半生做过的课题和朋友的课题全挂上。
2.不写课题名称和编号(有时正是为了滥挂“题不对文”的课题)。
3.多余说“本人承担的”、“的资助”、“(阶段性、主要、部分)成果(之一)” 。
4.课题名称用书名号;前面加冒号。
八、作者简介
1.不提供出生年份、性别、籍贯,少数民族作者不主动提供民族。
2.毫无必要地重复署名处已有的单位信息 。
3.有意显示行政职务。
4.已经取得硕士(博士)学位者自称“硕士(博士)研究生”。
5.(在读)博士研究生自称“博士”、“在读博士”。
6.把“通讯作者”理解为“联系人”。
九、参考文献
1.不区分参考文献与注释。
2.把参考文献理解为“读过、见过、听说过的这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3.文中不标号;同一文献编多个号,甚至列为多条 。
十、投稿
1.不提供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2.联系信息与文稿分离(尽管有的是为了方便匿名审稿)。
3.电邮附件(文稿)文件名随意,不认真体现作者和篇名。
一、篇名
不懂的同学可以辅导!
1.太大;太长。
2.滥用“视阈(域)下”;滥加副题(包括“以……为例”)、冒号。
3.滥说“我国 ”、“浅(试、刍)谈(论、议)”。
二、署名
1.一级大单位(如大学)下不署二级部门(如院系)。
2.省会(首府)前不省略省(自治区)名 ;邮政编码不精确。
三、摘要(实际上摘要应是一篇短文,让人从中能够窥见全文精要及脉络)
1.太短。
2.自我介评,说:“本文(作者)……”“通过……”“提出了对策。”
3.写成引言(最严重者正文里完全找不到摘要中的内容) 。
四、关键词
1.不重视,太少,或太随便(包括个别关键词太长)。
2.拘泥于在篇名里找词儿。
3.抓不住“关键”。
五、引言
1.没有引言(没有“节下序”者与此同病)。
2.太长;短引言编成第一节或冠以“引言”字样。
3.写成摘要。
六、正文
1.不分节,或只标节号、不提炼节标题。
2.节下不分小节。
3.末段进行总结时看不清是全文的总结还是末节的总结。
七、基金项目
1.滥挂课题,恨不得把自己前半生做过的课题和朋友的课题全挂上。
2.不写课题名称和编号(有时正是为了滥挂“题不对文”的课题)。
3.多余说“本人承担的”、“的资助”、“(阶段性、主要、部分)成果(之一)” 。
4.课题名称用书名号;前面加冒号。
八、作者简介
1.不提供出生年份、性别、籍贯,少数民族作者不主动提供民族。
2.毫无必要地重复署名处已有的单位信息 。
3.有意显示行政职务。
4.已经取得硕士(博士)学位者自称“硕士(博士)研究生”。
5.(在读)博士研究生自称“博士”、“在读博士”。
6.把“通讯作者”理解为“联系人”。
九、参考文献
1.不区分参考文献与注释。
2.把参考文献理解为“读过、见过、听说过的这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3.文中不标号;同一文献编多个号,甚至列为多条 。
十、投稿
1.不提供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2.联系信息与文稿分离(尽管有的是为了方便匿名审稿)。
3.电邮附件(文稿)文件名随意,不认真体现作者和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