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存于世,或为名利,或为权财,或为心中理想,或为爱恨情仇,这些无一不显示出一种追逐之态,在《山有木兮》中,这种追逐的最直接体现,则是界圭的痴狂、罗宣的固执、李宏的仇恨与汁琮的疯狂。在这样的世道,苦痛多于快乐,人最基本的欢愉仿佛变成了最末等需要去考量的问题,为生存,为天下,为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带着这个时代的烙印,又在自我实现的同时构成了这个时代。
看文的时候,我曾长久地思考两个问题。
一是耿渊究竟为谁而死?
我认为耿渊的死不是为谁殉情,他的死首先是为向天下人谢罪,其次是为破局。
他对不起天下人,也对不起视他为友的毕颉与重闻,他知道此举必将置万民于水火,并为他的家人招致各国的怒火,但是他身在局中,不得不做。
一旦他刺杀成功,则死亡几乎是个必然的结局。如若他不死,刺杀过后就只能带着聂七与耿曙前往雍国,否则以他一人之力,必无法保全他们。如果他们去了,姜昭去不去?如果姜昭去了,姜恒去不去?他已知汁琮非可托之人,雍亦已不是可去之处,那么他的死,说不定就可成为破局之法,否则聂七与姜昭不能两全,姜恒有性命之忧,自己的儿子也有可能被人利用,成为杀人的凶器。
而聂七自尽,既是因为她不能舍耿渊而独活于世,也是因为深知姜昭无法接受自己,世上既已无耿渊与聂七,想必以姜昭的为人,耿曙当可有活下去的机会。卫婆所言只是为了安抚姜昭,并非聂七的真实想法,如果聂七真想要耿曙死,她大可无声无息,让耿曙没有痛苦的死去,又何必还让他千里迢迢、受尽苦楚,只为受这一剑?再如果,聂七真的对姜昭愧疚至此,她难道会不知道,不告诉姜昭真相,才是对姜昭最大的仁慈吗?虽然聂七一生之乐,皆只系于耿渊一人之身,但她终究还是位母亲,她在临死之前,尽自己所能为耿曙开辟了一条生路——虽然世间多苦痛,但只要活着,就总还有着无限的可能。
二是,为什么在小非哥的书中,生离与死别都不会太过伤人?
生是什么,死是什么,时间是什么,命数又是什么?
在他的书中,你可看到世间英灵常在,神祇万古长存,亦可看到生与死的界限被模糊,万事万物,因果轮回。死亡或许可悲可敬,却绝不幽深阴暗,时间带来苦难与战乱,却仍会在最终抚平一切伤痛。
他以最柔软的笔触来书写死亡,以最温和的文字来剥离仇恨,人生百年,天地一瞬,仿佛无论是什么样的离别,都是可以随风散去的,不必因遗憾而痛苦。
相逢短暂,离别永恒,在小非哥的书中,生离与死别虽不可避免,但永远都存在一份豁达,让读者能够在痛苦中释然。
我认为《山有木兮》中最突出的部分有二,一是耿曙与姜恒的感情,二是乱世群像。
首先是耿曙与姜恒的感情。
姜恒与耿曙仿佛生来就灵魂互补,一个长到八岁,从未见识过外面的世界,一个长到十岁,从未有人教他读书识字,在他们相遇的那一刻,人生就产生了新的可能。他们为彼此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是源自于书本的、精神上的世界,一个是源自于物质本身的、现实中的世界。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耿曙驻兵崤山两百二十里外,与将士们对着篝火闲聊。
他谈到了温柔乡与英雄冢,谈到了心上人与国的取舍,继而独自穿过黑暗的树林,沿着溪水走去。
书里说,每当他想到爱上姜恒这件事,就难堪得想给自己一耳光。这耳光是克制、是知礼、是珍惜、是爱重,这难堪,带着少年人最清澈坦荡的情谊,将他的情爱与欲望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既无法掩饰自己对姜恒的感情,也无法坦然面对全心信任自己的姜恒,这种不知心爱的人是否爱自己的忐忑与期待,真的格外的动人。
他不断将自己和姜恒的处境与赵竭姬珣相对比,正是因为他急切的想要拥有姜恒,想要拥有赵竭与姬珣之间这种无法被打破的关系,他想做海,想拥有姜恒所有的向往——
【他想要回应,这是他犹如本能般,生命里最强大的欲望,这欲望无从纾解,只能等待姜恒给他。
他想要他,他无论如何都想要他,这是他唯一的愿望。】
看文的时候,我曾长久地思考两个问题。
一是耿渊究竟为谁而死?
我认为耿渊的死不是为谁殉情,他的死首先是为向天下人谢罪,其次是为破局。
他对不起天下人,也对不起视他为友的毕颉与重闻,他知道此举必将置万民于水火,并为他的家人招致各国的怒火,但是他身在局中,不得不做。
一旦他刺杀成功,则死亡几乎是个必然的结局。如若他不死,刺杀过后就只能带着聂七与耿曙前往雍国,否则以他一人之力,必无法保全他们。如果他们去了,姜昭去不去?如果姜昭去了,姜恒去不去?他已知汁琮非可托之人,雍亦已不是可去之处,那么他的死,说不定就可成为破局之法,否则聂七与姜昭不能两全,姜恒有性命之忧,自己的儿子也有可能被人利用,成为杀人的凶器。
而聂七自尽,既是因为她不能舍耿渊而独活于世,也是因为深知姜昭无法接受自己,世上既已无耿渊与聂七,想必以姜昭的为人,耿曙当可有活下去的机会。卫婆所言只是为了安抚姜昭,并非聂七的真实想法,如果聂七真想要耿曙死,她大可无声无息,让耿曙没有痛苦的死去,又何必还让他千里迢迢、受尽苦楚,只为受这一剑?再如果,聂七真的对姜昭愧疚至此,她难道会不知道,不告诉姜昭真相,才是对姜昭最大的仁慈吗?虽然聂七一生之乐,皆只系于耿渊一人之身,但她终究还是位母亲,她在临死之前,尽自己所能为耿曙开辟了一条生路——虽然世间多苦痛,但只要活着,就总还有着无限的可能。
二是,为什么在小非哥的书中,生离与死别都不会太过伤人?
生是什么,死是什么,时间是什么,命数又是什么?
在他的书中,你可看到世间英灵常在,神祇万古长存,亦可看到生与死的界限被模糊,万事万物,因果轮回。死亡或许可悲可敬,却绝不幽深阴暗,时间带来苦难与战乱,却仍会在最终抚平一切伤痛。
他以最柔软的笔触来书写死亡,以最温和的文字来剥离仇恨,人生百年,天地一瞬,仿佛无论是什么样的离别,都是可以随风散去的,不必因遗憾而痛苦。
相逢短暂,离别永恒,在小非哥的书中,生离与死别虽不可避免,但永远都存在一份豁达,让读者能够在痛苦中释然。
我认为《山有木兮》中最突出的部分有二,一是耿曙与姜恒的感情,二是乱世群像。
首先是耿曙与姜恒的感情。
姜恒与耿曙仿佛生来就灵魂互补,一个长到八岁,从未见识过外面的世界,一个长到十岁,从未有人教他读书识字,在他们相遇的那一刻,人生就产生了新的可能。他们为彼此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是源自于书本的、精神上的世界,一个是源自于物质本身的、现实中的世界。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耿曙驻兵崤山两百二十里外,与将士们对着篝火闲聊。
他谈到了温柔乡与英雄冢,谈到了心上人与国的取舍,继而独自穿过黑暗的树林,沿着溪水走去。
书里说,每当他想到爱上姜恒这件事,就难堪得想给自己一耳光。这耳光是克制、是知礼、是珍惜、是爱重,这难堪,带着少年人最清澈坦荡的情谊,将他的情爱与欲望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既无法掩饰自己对姜恒的感情,也无法坦然面对全心信任自己的姜恒,这种不知心爱的人是否爱自己的忐忑与期待,真的格外的动人。
他不断将自己和姜恒的处境与赵竭姬珣相对比,正是因为他急切的想要拥有姜恒,想要拥有赵竭与姬珣之间这种无法被打破的关系,他想做海,想拥有姜恒所有的向往——
【他想要回应,这是他犹如本能般,生命里最强大的欲望,这欲望无从纾解,只能等待姜恒给他。
他想要他,他无论如何都想要他,这是他唯一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