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吧 关注:1,900贴子:9,296
  • 0回复贴,共1

“画中有话”——金轮佛顶 云炽盛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敦煌莫高窟作为当今世界延续时间最长、保存规模最大、保护最为完好的佛教石窟群而被世人称赞为“沙漠中的美术馆”、“墙壁上的博物馆”。如此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廊和千年不断的历史文明,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前来欣赏赞叹、考察学习、甚至是虔诚礼拜为之朝圣!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莫高窟,我们精心编写了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这里的“画”不仅仅是莫高窟的壁画还有莫高窟的塑像、建筑、历史图片、历史遗迹等等。在我们眼中他们都是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我们将用充满温度感的文字来传递出历史信息的点点滴滴,“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大家聆听到绘画的声音,让声音传递美丽的绘画!
炽盛光佛
又名炽盛光如来,梵语名Prajvalosnisah,炽盛光佛为释迦牟尼的教令轮身,其发肤毛孔放出炽盛光焰,故得此名。常以忿怒相示现,为求教化民众,平息反叛,驱散灾邪。
61窟为五代曹氏归义军时期开凿,甬道经后代重修,两壁绘制了炽盛光佛图。两壁靠东侧下部均残损,南壁内容相对完整。

炽盛光佛出行图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南壁 西夏

炽盛光佛回归图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 西夏
炽盛光佛位于画面的中央,结跏趺坐于车内,车头部分残损,据专家考证应为牛车,佛右手食指顶金轮,左手作禅定印,九曜围绕前后。

炽盛光佛
九曜
也称九执,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为七曜,七曜加上罗睺、计都,称为九曜。罗睺、计都为假想天体,罗睺为音译,为交会食神;计都为意译,为彗星之意。这些名称和概念来自西亚和印度,伴随摩尼教、密教经典及相关的天文历法、星占的东渐而传入中国。
画面从东到西分别为头戴鸡形冠、着绿衣弹琵琶的金星,身有四臂头戴驴形冠的火星,老人形象、头戴牛形冠的土星,头戴鸟形冠的月宿,手托圆物的太阳,身有四臂的罗睺,其余三身无法辨认的应为北辰、计都、岁星。
黄道十二宫
源于巴比伦,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巴比伦将黄道带分为十二部分,称为黄道十二宫。十二宫从白羊宫 (当时春分点所在 )开始,太阳每月在天上向东移一宫,每宫30度,1年12个月恰好合周360度。黄道十二宫后来传到希腊,由希腊传入印度, 再随佛教传入中国,进入中国后即与中国本土二十八宿星官系统发生交流而共同出现在星图上。
炽盛光佛图上部绘制黄道十二宫,每一宫以圆形表示,圆内画有该宫形象,南壁现存九座,由东至西分别为:金牛宫、室女宫、白羊宫、摩羯宫、天秤宫、双子宫、巨蟹宫、天蝎宫、双鱼宫;北壁现存九座,从西至东为:狮子宫、宝瓶宫、金牛宫、人马宫、摩羯宫、室女宫、天秤宫、天蝎宫、白羊宫。













二十八宿绘制在最上方,多为四人一组,人物形象基本一致,均为文官打扮,双手持笏。

二十八星宿
画工充分利用壁面空间通过九曜不同形象的巧妙组合,构成行进的趋势,以云气和二十八星宿、十二宫相配,展现了炽盛光佛率日、月、星辰等诸星神宿圣众游空巡行的盛大场面。以青绿色为主调,配以金色,它独树一帜的布局风格在当时的佛教美术中显得别具匠心 。
关于炽盛光佛、黄道十二宫、九曜的佛经主要有不空译《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大圣妙吉祥菩萨说除灾教令法轮》等,基本都为密宗类佛经,内容是以咒、符等形式禳灾祈福。由于唐代密教的流行,炽盛光佛和星神崇拜开始盛行,人民相信通过供养炽盛光佛和诸曜的画像,举行相应的祭祀仪式或密教仪轨,可以排除或削弱来自恶曜的不利影响,达到消灾求福的目的。
藏经洞绢画Stein painting31有明确的唐乾宁四年 (897年)纪年,说明至少到晚唐张氏归义军时期,敦煌地区的炽盛光佛信仰与图像已较流行 。从晚唐至元,这种布局延续了近五十年之久,随着内容的增加,手法日趋成熟,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炽盛光佛并五星图 晚唐 (大英博物馆藏)
主创团队
策划 / 李 萍、宋淑霞
撰稿/郭 瑶
学术顾问 / 王惠民
来源: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


IP属地:甘肃1楼2021-06-27 10:0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