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口述者,是一家医美平台的运营总监,从业五年多,深谙这个行业的潜规则,此前在医美机构负责客户投诉时,亲历了无数的推诿、扯皮、诓骗。之后开始在业余时间为那些医美手术失败求美者,义务提供维权咨询服务。
在和300个多的整容失败的维权者一起与医美机构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他看到整个医美行业维权和诉讼的困局。
我从事医美行业5年多,做过几家整形医院和医美平台的运营总监。我总觉得,这几年的医美市场越来越病态了。
做一家整形医院,无非就是先把医院的产品先管理好,再去拓展获客渠道,然后能拿到一个比较好的投入产出比,提高收益。
但越来越难了。
因为行业中缺乏客观、公正、基于技术和服务的公信背书,整形医院越来越倚靠营销手段来拉客。
我就是做医美营销包装、产品包装出身的。开始的时候,觉得能通过营销包装医美项目、优化话术来吸引消费者,提高医院的收入,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但是在这行待久了,才已意识到,自己的这些工作,虽然不是直接原因,但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助纣为虐,很可能会为一些消费者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医美整形,毕竟是在人身上动刀子,有风险的,而医美机构们不断向下谋利,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手术的整体风险。
整形医院像迎财神一样,请顾客进门,甜言蜜语、鞍前马后地将他们送上手术台。钱到手了,消费者下了手术台,要是再回来维权、讨说法,财神可就成了瘟神。
整形医院是要盈利的,面对维权者,总是要赔得越少越好,最好能不赔。对于消费者来说,手术失败维权需要莫大的勇气,但医院已经是“熟门熟路”,且有培训多时的专业售后团队“严阵以待”。巨大的信息差,使得院方轻而易举占尽了优势。
行业内卷、市场竞争激烈也好,黑医美驱逐良币、监管缺失也罢,为这些被乱象买单的,只有消费者。
对于躺在手术台上的求美者们,等待着他们的,有可能是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瑰丽人生,同时也有可能是一张被毁容的脸;是求美不成、求助无门、急转直下的工作和生活,是漫漫维权路;是从此每一次照镜子的抑郁和懊悔。
遗憾的是,维权全凭整形医院自觉,没有人为消费者兜底,甚至法律也会失灵。
天真的消费者
设套的医美机构
深谙消费者心理的医美营销之术,已经很成熟了,从一位求美者稍有整形的念头开始,整形医院就已经为之铺好了直通手术台的路。
而且这条路对院方来说,尽可能地规避了风险,无后顾之忧。
你要提前做功课,我们有互联网广告和推广。一输入关键词,医生、项目、医院,各类软文和硬广应有尽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要不是行内人,真不一定能分辨出来。你觉得哪家好,也有可能只是他营销费砸得多。
而且现在都是私域流量,很精准,除非你想了解整形项目,否则不太可能收到这些广告,这就意味着,监管也很难查到。
做完了功课,原本微弱的整形念头被各种文案说服,变成了行动。货比三家之后,你来到了一家医院。从踏进大门的那一刻起,以后的每一步都会有人推着你跑,直到手术结束。
你说要做一个低价的双眼皮。这时,咨询人员会告诉你,低价的这不好那不好,最好做一个高价的。只做双眼皮的话,可能整体效果不明显,最好再开个眼角、切个眼脸下至,干脆了来个眼综合,打包付费,性价比又高。
恰好,非常幸运,给你主刀的医生资深又专业,国外进修、十几年的从业经历,名号多得一张纸根本排不下。
你将信将疑,犹豫不决,和蔼可亲的咨询人员给了你几个案例,说某明星和某网红就是在我们家做的,我自己也做了这个项目,你看,多好看。
整形越来越年轻化了,十八九岁的小姑娘,做这么多项目,资金可能不富裕。没关系,医院准备了贷款项目。一想到整形之后自信美丽的人生,每月一两千的贷款实在算不了什么,而且咨询人员忙前忙后,言语之中都是为顾客考虑,所以姑娘们也没怎么研究贷款合同条款,就签了字。
上手术台之前,要签一个知情同意书。看到这么多种并发症,你又开始犹豫,这时护士姐姐会告诉你,“只是走个流程而已,我们做了几千几百例,也没有出事儿,放心”。
尽管知情同意书上医生还没有签字,但是听到护士姐姐的话,你还是打消了顾虑,爽快地签了字。或许也曾想拍照留个证据,但自己应该不会那么倒霉出事儿用到这个吧。
医生们轻松熟练地完成了手术。好像有个项目没做,但转念一想,应该是自己多疑了,对面可是一位资深的医生。带着唯一的付款凭据和对揭下纱布之后的美丽人生的无限憧憬,你开始了恢复期。
渠道医院依靠熟人网络,闺蜜介绍、朋友推荐,信任的产生和转化要更快、更顺畅。
但不论是哪种方式,消费者们术前过分信任医美机构,得过且过、不留证据,为术后维权,埋下了隐患。
在和300个多的整容失败的维权者一起与医美机构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他看到整个医美行业维权和诉讼的困局。
我从事医美行业5年多,做过几家整形医院和医美平台的运营总监。我总觉得,这几年的医美市场越来越病态了。
做一家整形医院,无非就是先把医院的产品先管理好,再去拓展获客渠道,然后能拿到一个比较好的投入产出比,提高收益。
但越来越难了。
因为行业中缺乏客观、公正、基于技术和服务的公信背书,整形医院越来越倚靠营销手段来拉客。
我就是做医美营销包装、产品包装出身的。开始的时候,觉得能通过营销包装医美项目、优化话术来吸引消费者,提高医院的收入,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但是在这行待久了,才已意识到,自己的这些工作,虽然不是直接原因,但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助纣为虐,很可能会为一些消费者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医美整形,毕竟是在人身上动刀子,有风险的,而医美机构们不断向下谋利,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手术的整体风险。
整形医院像迎财神一样,请顾客进门,甜言蜜语、鞍前马后地将他们送上手术台。钱到手了,消费者下了手术台,要是再回来维权、讨说法,财神可就成了瘟神。
整形医院是要盈利的,面对维权者,总是要赔得越少越好,最好能不赔。对于消费者来说,手术失败维权需要莫大的勇气,但医院已经是“熟门熟路”,且有培训多时的专业售后团队“严阵以待”。巨大的信息差,使得院方轻而易举占尽了优势。
行业内卷、市场竞争激烈也好,黑医美驱逐良币、监管缺失也罢,为这些被乱象买单的,只有消费者。
对于躺在手术台上的求美者们,等待着他们的,有可能是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瑰丽人生,同时也有可能是一张被毁容的脸;是求美不成、求助无门、急转直下的工作和生活,是漫漫维权路;是从此每一次照镜子的抑郁和懊悔。
遗憾的是,维权全凭整形医院自觉,没有人为消费者兜底,甚至法律也会失灵。
天真的消费者
设套的医美机构
深谙消费者心理的医美营销之术,已经很成熟了,从一位求美者稍有整形的念头开始,整形医院就已经为之铺好了直通手术台的路。
而且这条路对院方来说,尽可能地规避了风险,无后顾之忧。
你要提前做功课,我们有互联网广告和推广。一输入关键词,医生、项目、医院,各类软文和硬广应有尽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要不是行内人,真不一定能分辨出来。你觉得哪家好,也有可能只是他营销费砸得多。
而且现在都是私域流量,很精准,除非你想了解整形项目,否则不太可能收到这些广告,这就意味着,监管也很难查到。
做完了功课,原本微弱的整形念头被各种文案说服,变成了行动。货比三家之后,你来到了一家医院。从踏进大门的那一刻起,以后的每一步都会有人推着你跑,直到手术结束。
你说要做一个低价的双眼皮。这时,咨询人员会告诉你,低价的这不好那不好,最好做一个高价的。只做双眼皮的话,可能整体效果不明显,最好再开个眼角、切个眼脸下至,干脆了来个眼综合,打包付费,性价比又高。
恰好,非常幸运,给你主刀的医生资深又专业,国外进修、十几年的从业经历,名号多得一张纸根本排不下。
你将信将疑,犹豫不决,和蔼可亲的咨询人员给了你几个案例,说某明星和某网红就是在我们家做的,我自己也做了这个项目,你看,多好看。
整形越来越年轻化了,十八九岁的小姑娘,做这么多项目,资金可能不富裕。没关系,医院准备了贷款项目。一想到整形之后自信美丽的人生,每月一两千的贷款实在算不了什么,而且咨询人员忙前忙后,言语之中都是为顾客考虑,所以姑娘们也没怎么研究贷款合同条款,就签了字。
上手术台之前,要签一个知情同意书。看到这么多种并发症,你又开始犹豫,这时护士姐姐会告诉你,“只是走个流程而已,我们做了几千几百例,也没有出事儿,放心”。
尽管知情同意书上医生还没有签字,但是听到护士姐姐的话,你还是打消了顾虑,爽快地签了字。或许也曾想拍照留个证据,但自己应该不会那么倒霉出事儿用到这个吧。
医生们轻松熟练地完成了手术。好像有个项目没做,但转念一想,应该是自己多疑了,对面可是一位资深的医生。带着唯一的付款凭据和对揭下纱布之后的美丽人生的无限憧憬,你开始了恢复期。
渠道医院依靠熟人网络,闺蜜介绍、朋友推荐,信任的产生和转化要更快、更顺畅。
但不论是哪种方式,消费者们术前过分信任医美机构,得过且过、不留证据,为术后维权,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