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参加各种辅导班、培训班已成为很多孩子假期生活的重头戏。近日,中消协揭露校外培训六大陷阱,主要集中在合同纠纷、财产安全、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缺乏资质、焦虑营销等方面,并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培训机构及不菲的培训费,要理性看待、慎重选择。
01,合同纠纷
合同纠纷是消费者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服务缩水、不按合同约定开课、合同中含有霸王条款、培训机构单方变更服务协议、不与消费者签订正式合同等。
其中,不按合同规定为消费者办理退费尤为突出。
【相关案例】
2020年6月,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消费者吴先生为其小孩报了当地一家培训机构的思维导图培训班,缴纳培训费用9000元,双方签订了培训合同。
其小孩学习了19天后,吴先生感觉小孩对该课程没有兴趣,遂要求该培训机构按照合同载明的“未学满一个月,按70%退款”的条款约定,退还自己现金6300元,但培训机构只同意退款5000元,于是消费者投诉至阆中市消委会。
经消委会调解,经营者最终退还了消费者剩余款项。
02,财产安全
校外培训课程一般周期长、费用高,虽然教育部门已经作出只能提前收取3个月费用的规定,但一些培训机构常常采取“买三赠三”等方式,忽悠家长一次性缴纳较高的费用;有的还诱导家长采取分期付款或者贷款等方式来支付,对贷款利率、风险提示等却刻意隐瞒,家长稍不留神就会落入“套路贷”陷阱。
若培训机构关门停业或者负责人跑路,消费者将面临既上不了课,又拿不回钱的处境,有的甚至还要继续还贷款。如,近年来韦博英语、巨石达阵、优胜教育等多家校外培训机构相继停业关门,深陷资金链危机,涉及消费者人数众多,损失金额较大。
03,价格欺诈
2021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案例中,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处以共计3650万元的顶格罚款。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价格欺诈,主要表现为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价。
【相关案例】
在虚构原价方面,如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案例中的某培训机构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2020双12‘大促’”活动信息,标示“2节试听课+期末高分秘籍,原价430元,现价仅12元”。实际上,该套餐是全新体验活动,其所谓的“原价”此前从未销售过。
在虚假优惠折价方面,如某培训机构在其官网选课中心页面以划线价2600元、划线价5250元分别作为数学培训班1和数学培训班3的被比较价格。然而,这两门课程的实际售价仅为1元,所谓的划线价并非真实、有据。
04,虚假宣传
虚假宣传也是备受消费者诟病、引发投诉较多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夸大宣传培训效果或成绩、夸大宣传师资力量、夸大培训机构资质或者实力、虚假用户好评等方面。
05,缺乏资质
按照规定,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取得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才能开展培训,从事语数英物化生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但实践中,培训机构证照不齐或者任课教师缺乏资质等问题大量存在。缺乏资质的校外培训机构往往存在师资队伍不稳、教学水平较差等情况,严重影响服务质量,引发消费者不满。
06,焦虑营销
当前,从公交车站、楼宇电梯等实体场所,到微信、短视频等网络平台,都充斥着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洗脑式”宣传,可谓是铺天盖地。“你的购物车里有孩子的未来吗”“你不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等广告语,引发广大家长焦虑,觉得不给孩子报班,就是在虚度时光、浪费光阴,即便孩子平时成绩很优秀,也会担心被其他报了班的孩子赶超。
01,合同纠纷
合同纠纷是消费者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服务缩水、不按合同约定开课、合同中含有霸王条款、培训机构单方变更服务协议、不与消费者签订正式合同等。
其中,不按合同规定为消费者办理退费尤为突出。
【相关案例】
2020年6月,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消费者吴先生为其小孩报了当地一家培训机构的思维导图培训班,缴纳培训费用9000元,双方签订了培训合同。
其小孩学习了19天后,吴先生感觉小孩对该课程没有兴趣,遂要求该培训机构按照合同载明的“未学满一个月,按70%退款”的条款约定,退还自己现金6300元,但培训机构只同意退款5000元,于是消费者投诉至阆中市消委会。
经消委会调解,经营者最终退还了消费者剩余款项。
02,财产安全
校外培训课程一般周期长、费用高,虽然教育部门已经作出只能提前收取3个月费用的规定,但一些培训机构常常采取“买三赠三”等方式,忽悠家长一次性缴纳较高的费用;有的还诱导家长采取分期付款或者贷款等方式来支付,对贷款利率、风险提示等却刻意隐瞒,家长稍不留神就会落入“套路贷”陷阱。
若培训机构关门停业或者负责人跑路,消费者将面临既上不了课,又拿不回钱的处境,有的甚至还要继续还贷款。如,近年来韦博英语、巨石达阵、优胜教育等多家校外培训机构相继停业关门,深陷资金链危机,涉及消费者人数众多,损失金额较大。
03,价格欺诈
2021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案例中,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处以共计3650万元的顶格罚款。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价格欺诈,主要表现为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价。
【相关案例】
在虚构原价方面,如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案例中的某培训机构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2020双12‘大促’”活动信息,标示“2节试听课+期末高分秘籍,原价430元,现价仅12元”。实际上,该套餐是全新体验活动,其所谓的“原价”此前从未销售过。
在虚假优惠折价方面,如某培训机构在其官网选课中心页面以划线价2600元、划线价5250元分别作为数学培训班1和数学培训班3的被比较价格。然而,这两门课程的实际售价仅为1元,所谓的划线价并非真实、有据。
04,虚假宣传
虚假宣传也是备受消费者诟病、引发投诉较多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夸大宣传培训效果或成绩、夸大宣传师资力量、夸大培训机构资质或者实力、虚假用户好评等方面。
05,缺乏资质
按照规定,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取得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才能开展培训,从事语数英物化生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但实践中,培训机构证照不齐或者任课教师缺乏资质等问题大量存在。缺乏资质的校外培训机构往往存在师资队伍不稳、教学水平较差等情况,严重影响服务质量,引发消费者不满。
06,焦虑营销
当前,从公交车站、楼宇电梯等实体场所,到微信、短视频等网络平台,都充斥着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洗脑式”宣传,可谓是铺天盖地。“你的购物车里有孩子的未来吗”“你不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等广告语,引发广大家长焦虑,觉得不给孩子报班,就是在虚度时光、浪费光阴,即便孩子平时成绩很优秀,也会担心被其他报了班的孩子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