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的研究过程从一开始就和输血疗法密不可分。人们通过研究和总结人类300多年以来输血历史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最终发现了人的血液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为安全、有效地使用输血医疗方法铺平了道路。因此,我们要想了解血型的发现过程,就必须先从输血的历史谈起。
1665年的一天,英国科学家查理·罗尔看到一条小狗出了意外,失血过多,小狗濒临死亡。查理·罗尔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可能拯救小狗生命的方法。他尝试着将一条健康狗的血管间接地与那条奄奄一息的小狗的血管连通,过了一会儿,奄奄一息的那条小狗神奇地起死回生了。查理·罗尔的这种使血液得到补偿的有效方法,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在不同个体间输血是可能的。这个300多年前的实验是后来输血术发展的萌芽。
1668年,在法国医生丹尼斯的诊室里,一位年轻的妇女恳求医生把羔羊的血输入她性格暴戾的丈夫的身体里,她的丈夫也很想通过输血,让羊羔温顺的性情改变自己暴戾的性格。因为在古代,人们曾将血液视作是"灵魂的主宰"、"性格的象征",因此当时的人们有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丹尼斯医生出于无奈,被迫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开始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人体输血的工作。但是很不幸,就在为这名男子输人羊血时,悲剧发生了,这名男子突然心跳加快,痛苦万分,最后在一阵歇斯底里的狂躁后死去了。丹尼斯医生因此被人指控为"过失杀人"而人狱,从此再也没有人敢采用输血的技术了。
1818年,有一天英国的生理学家兼妇产科学家詹姆士·博龙戴尔医生接收了一位难产的孕妇。在孕妇生产时突然发生了大出血,怎么办?如果不及时给孕妇输血,她就必死无疑。善良的詹姆士医生为了拯救孕妇的生命,在征得孕妇丈夫的同意后,果断地作出决定,立即为孕妇输血。在丹尼斯医生输血事件沉寂了150年后的这一天,詹姆士将一名健壮的男子的血输给了那位失血过多的产妇,终于使她得救了。同年12月22日,詹姆士医生在伦敦医学年会的讲台上作了人与人之间输血成功的第一例报告。但随后的多次实验证明并非每个受血者都能够获得救治,甚至有的还出现严重的生理反应而加速了死亡。看来输血技术还存在许多理论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许多科学家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输进别人的血安然无恙,而有的人却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这个问题同样也困扰着奥地利医生卡尔·兰德斯坦纳。有一天,他终于想到:会不会是输人的血液与受血者身体里的血液混合产生病理变化,而导致受血者死亡?1900年他用22位同事的正常血液交叉混合,发现红细胞和血浆之间发生反应,也就是说某些血浆能促使另一些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现象,但也有的不发生凝集现象。于是他将22人的血液实验结果编写在一个表格中,通过仔细观察这份表格,发现表格中的血型可以分成3种:A、B、O。
1902年,兰德斯坦纳的两名学生把实验范围扩大到155人,发现除了A、B、O三种血型外还存在着一种较为稀少的第四种类型,后来称为AN型。到1927年经国际会议公认,采用兰德斯坦纳原定的字母命名,即确定血型有A、B、O、AB四种类型,至此ANO血型系统正式确立。兰德斯坦纳也因贡献的意义重大,在193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凝集原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种类型:凡红细胞只含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红细胞中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红细胞中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红细胞中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同时,从调查研究中还证明,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因此,A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O型人的血清中则两种凝集素都有。(如下表)
凡是互为对抗的凝集原与凝集素相遇,血液就会发生凝集,而导致受血者死亡。输血的时候,主要是考虑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按这个道理就可以推断出A、B。O、AN血型之间在输血时的相互关系。(如下表)
科学是无止境的,对于血型的研究也不例外。194D年,兰德斯坦纳与维纳用恒河猴的红细胞注射到豚鼠腹腔,经反复注射后,发现豚鼠血清中出现了抗恒河猴红细胞的抗体(即RH抗体)。用含有RH抗体的血清与人的红细胞混合,发现有85%的白种人血液发生凝集,说明这些人的红细胞中含有RH抗原,故称RH阳性血型;另外15%的人的血液不凝集,说明其红细胞不含RH抗原,故称RH阴性血型。这样另一套血型系统产生了,即RH血型系统。其实在人类的血型中还有很多的秘密,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过科学家们不懈的努力,人类定会在人与人之间的血型分类、鉴别上得出更加深人和细致的结论。
1665年的一天,英国科学家查理·罗尔看到一条小狗出了意外,失血过多,小狗濒临死亡。查理·罗尔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可能拯救小狗生命的方法。他尝试着将一条健康狗的血管间接地与那条奄奄一息的小狗的血管连通,过了一会儿,奄奄一息的那条小狗神奇地起死回生了。查理·罗尔的这种使血液得到补偿的有效方法,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在不同个体间输血是可能的。这个300多年前的实验是后来输血术发展的萌芽。
1668年,在法国医生丹尼斯的诊室里,一位年轻的妇女恳求医生把羔羊的血输入她性格暴戾的丈夫的身体里,她的丈夫也很想通过输血,让羊羔温顺的性情改变自己暴戾的性格。因为在古代,人们曾将血液视作是"灵魂的主宰"、"性格的象征",因此当时的人们有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丹尼斯医生出于无奈,被迫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开始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人体输血的工作。但是很不幸,就在为这名男子输人羊血时,悲剧发生了,这名男子突然心跳加快,痛苦万分,最后在一阵歇斯底里的狂躁后死去了。丹尼斯医生因此被人指控为"过失杀人"而人狱,从此再也没有人敢采用输血的技术了。
1818年,有一天英国的生理学家兼妇产科学家詹姆士·博龙戴尔医生接收了一位难产的孕妇。在孕妇生产时突然发生了大出血,怎么办?如果不及时给孕妇输血,她就必死无疑。善良的詹姆士医生为了拯救孕妇的生命,在征得孕妇丈夫的同意后,果断地作出决定,立即为孕妇输血。在丹尼斯医生输血事件沉寂了150年后的这一天,詹姆士将一名健壮的男子的血输给了那位失血过多的产妇,终于使她得救了。同年12月22日,詹姆士医生在伦敦医学年会的讲台上作了人与人之间输血成功的第一例报告。但随后的多次实验证明并非每个受血者都能够获得救治,甚至有的还出现严重的生理反应而加速了死亡。看来输血技术还存在许多理论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许多科学家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输进别人的血安然无恙,而有的人却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这个问题同样也困扰着奥地利医生卡尔·兰德斯坦纳。有一天,他终于想到:会不会是输人的血液与受血者身体里的血液混合产生病理变化,而导致受血者死亡?1900年他用22位同事的正常血液交叉混合,发现红细胞和血浆之间发生反应,也就是说某些血浆能促使另一些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现象,但也有的不发生凝集现象。于是他将22人的血液实验结果编写在一个表格中,通过仔细观察这份表格,发现表格中的血型可以分成3种:A、B、O。
1902年,兰德斯坦纳的两名学生把实验范围扩大到155人,发现除了A、B、O三种血型外还存在着一种较为稀少的第四种类型,后来称为AN型。到1927年经国际会议公认,采用兰德斯坦纳原定的字母命名,即确定血型有A、B、O、AB四种类型,至此ANO血型系统正式确立。兰德斯坦纳也因贡献的意义重大,在193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凝集原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种类型:凡红细胞只含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红细胞中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红细胞中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红细胞中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同时,从调查研究中还证明,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因此,A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O型人的血清中则两种凝集素都有。(如下表)
凡是互为对抗的凝集原与凝集素相遇,血液就会发生凝集,而导致受血者死亡。输血的时候,主要是考虑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按这个道理就可以推断出A、B。O、AN血型之间在输血时的相互关系。(如下表)
科学是无止境的,对于血型的研究也不例外。194D年,兰德斯坦纳与维纳用恒河猴的红细胞注射到豚鼠腹腔,经反复注射后,发现豚鼠血清中出现了抗恒河猴红细胞的抗体(即RH抗体)。用含有RH抗体的血清与人的红细胞混合,发现有85%的白种人血液发生凝集,说明这些人的红细胞中含有RH抗原,故称RH阳性血型;另外15%的人的血液不凝集,说明其红细胞不含RH抗原,故称RH阴性血型。这样另一套血型系统产生了,即RH血型系统。其实在人类的血型中还有很多的秘密,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过科学家们不懈的努力,人类定会在人与人之间的血型分类、鉴别上得出更加深人和细致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