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子安:以后科技越来越发达,交通越来越迅速去中心化,房价会不会平均化,人们可以住在更远的地方,中心的房价还值钱吗?
虽然回答过多次答案基本相同,这次再用吴军老师的角度回答一次!
李嘉图的租金定律只限于对自然要素(土地、水等)的讨论,主要是指地租理论。在李嘉图看来,空气、水以及各种无限量的天赐物的使用不需要代价,这一点和需要付出劳动才能获得的商品不同。自然物如果供应量是无限的,就是免费的了。因此,照说土地是没有地租可收的。
但是,土地有好的和不好的之分,由于大家都想要好的土地,因此就会有人愿意对此付出溢价(Premium)以获得那些土地的使用权,即支付地租。越是好的土地(无论是地理位置好,还是产量高),就越稀少,租金就越贵。然后,从租金最高的土地,到免费的、贫瘠的荒地,就形成了一级级价格的落差。
那么最高的租金和落差是如何确定的呢?李嘉图的租金定律给出了两种决定因素,即不同土地收入的差额,以及和其他投资资本回报的对比。
对于第一个因素很好理解,如果最好的土地相比第二等的土地,付出同样的劳动,农民能多收入20%,那么农民就愿意多支付20%(或者稍微少一点,比如15%)的租金。如果第三等的土地比第二等的土地少收入20%,那么农民只愿意支付第二等土地的80%,以此类推。
对于第二个因素的影响就不那么直接了。我举这样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在北京最贵的东二环地段投资买一栋房子出租,如果租金回报加上未来10年本金的平均回报是8%,而资本市场的回报只有5%,你就愿意投资。如果反过来,你就不愿意投资。当你不愿意投资时,房价就下跌,一直跌到你认为投资更有利可图为止。那么地价和租价就这样由资本市场决定了。
虽然李嘉图特别指出,他的理论只适用于土地这些稀缺的自然物,但是李嘉图定律很快被延伸到其他带有稀缺性质的经济要素中,而且有被无限制延伸的趋势。
古典经济学大师约翰∙穆勒把李嘉图定律延伸到知识产权,因为它也有独占性。通过知识产权获得的利润也被穆勒理解为租金。新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马歇尔则创造了“准地租”的概念,用于各种具有稀缺性的人造工具,比如厂房、特殊的设备等等。
到了信息时代,李嘉图定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对能够比较出的优势进行定价。比如同样是高中的老师,张三比李四辅导的学生高考成绩更好,那么张三就如同值钱的土地一样,他的劳动会获得比同行更高的溢价。这样,在IT行业里,工程师之间的三六九等,不同产品和服务的三六九等就被划分出来了。
今天,李嘉图定律被赋予的第二个新的含义是,信息越透明,越对称,流动性越好,李嘉图定律导致的势差越大。这件事其实不是现在才有的,实际上当大众商品、大众传媒出现之后,苗头就出现了。
第一张是李嘉图那个时代地租的势差,从中心到周边再到海边盐碱地,从高到零,是渐变的。
第二张图是当今带有稀缺性质生产要素和商品势差的变化,是陡降的。我在几周前的问答中谈到了硅谷的房价。很多人觉得北京学区房的房价比周边一公里处高50%就是了不得的事情了,其实在硅谷,隔着一条高速,房价差三倍也不稀奇(Palo Alto 和East Palo Alto),这就是李嘉图定律今天的含义。
概括来讲,信息越透明,这种趋势越明显,而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互联网会带来大家收入的趋同,恰恰相反,互联网的发展会带来李嘉图定律的放大效果。
我还可以预言,将来好学校、好医院、好地段的房子,会越来越紧缺,而不是稀缺性问题得到缓解。至于为什么信息的透明度会让第二张图的曲线变得越来越陡,则是今天的思考题。
作为一个凡人,我始终奉行“世界上真正的老大是上D”的原则。像摩尔定律、李嘉图定律这些规则,是上帝设定的,任何人都拗不过它们。你信也好,不信也罢,它们永远在左右着世界。比如一定要限制黄金地段新房的房价,结果就是杭州、深圳的市民不上班,天天排队拿号买房子。
作为凡人,能做的就是按照这些定律所说的办。比如买房子,千万不要贪便宜找一个烂地段去买,再漂亮的新房子都会贬值,只有好地段的土地才会升值。办公司,千万不要为了得到一点点政策优惠,跑到三线城市去。公司雇人,千万不要贪便宜雇一大堆三流人士充数。
同样,作为人,如果不能做到比周围人明显高出一截,那么劳动都是免费的、不值钱的。这就如同荒滩盐碱地,没有人愿意付钱租用一样。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老说,十个九十分,也抵不上一个100分的原因。
当然有人可能会觉得我说得太狠,但是即使我很有同情心也没有用,因为上帝在使用摩尔定律、李嘉图定律悄无声息地给大自然修剪枝叶呢!
处在信息时代,就要了解它的定律,并且把它们写入我们的行动指南。
虽然回答过多次答案基本相同,这次再用吴军老师的角度回答一次!
李嘉图的租金定律只限于对自然要素(土地、水等)的讨论,主要是指地租理论。在李嘉图看来,空气、水以及各种无限量的天赐物的使用不需要代价,这一点和需要付出劳动才能获得的商品不同。自然物如果供应量是无限的,就是免费的了。因此,照说土地是没有地租可收的。
但是,土地有好的和不好的之分,由于大家都想要好的土地,因此就会有人愿意对此付出溢价(Premium)以获得那些土地的使用权,即支付地租。越是好的土地(无论是地理位置好,还是产量高),就越稀少,租金就越贵。然后,从租金最高的土地,到免费的、贫瘠的荒地,就形成了一级级价格的落差。
那么最高的租金和落差是如何确定的呢?李嘉图的租金定律给出了两种决定因素,即不同土地收入的差额,以及和其他投资资本回报的对比。
对于第一个因素很好理解,如果最好的土地相比第二等的土地,付出同样的劳动,农民能多收入20%,那么农民就愿意多支付20%(或者稍微少一点,比如15%)的租金。如果第三等的土地比第二等的土地少收入20%,那么农民只愿意支付第二等土地的80%,以此类推。
对于第二个因素的影响就不那么直接了。我举这样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在北京最贵的东二环地段投资买一栋房子出租,如果租金回报加上未来10年本金的平均回报是8%,而资本市场的回报只有5%,你就愿意投资。如果反过来,你就不愿意投资。当你不愿意投资时,房价就下跌,一直跌到你认为投资更有利可图为止。那么地价和租价就这样由资本市场决定了。
虽然李嘉图特别指出,他的理论只适用于土地这些稀缺的自然物,但是李嘉图定律很快被延伸到其他带有稀缺性质的经济要素中,而且有被无限制延伸的趋势。
古典经济学大师约翰∙穆勒把李嘉图定律延伸到知识产权,因为它也有独占性。通过知识产权获得的利润也被穆勒理解为租金。新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马歇尔则创造了“准地租”的概念,用于各种具有稀缺性的人造工具,比如厂房、特殊的设备等等。
到了信息时代,李嘉图定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对能够比较出的优势进行定价。比如同样是高中的老师,张三比李四辅导的学生高考成绩更好,那么张三就如同值钱的土地一样,他的劳动会获得比同行更高的溢价。这样,在IT行业里,工程师之间的三六九等,不同产品和服务的三六九等就被划分出来了。
今天,李嘉图定律被赋予的第二个新的含义是,信息越透明,越对称,流动性越好,李嘉图定律导致的势差越大。这件事其实不是现在才有的,实际上当大众商品、大众传媒出现之后,苗头就出现了。
第一张是李嘉图那个时代地租的势差,从中心到周边再到海边盐碱地,从高到零,是渐变的。
第二张图是当今带有稀缺性质生产要素和商品势差的变化,是陡降的。我在几周前的问答中谈到了硅谷的房价。很多人觉得北京学区房的房价比周边一公里处高50%就是了不得的事情了,其实在硅谷,隔着一条高速,房价差三倍也不稀奇(Palo Alto 和East Palo Alto),这就是李嘉图定律今天的含义。
概括来讲,信息越透明,这种趋势越明显,而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互联网会带来大家收入的趋同,恰恰相反,互联网的发展会带来李嘉图定律的放大效果。
我还可以预言,将来好学校、好医院、好地段的房子,会越来越紧缺,而不是稀缺性问题得到缓解。至于为什么信息的透明度会让第二张图的曲线变得越来越陡,则是今天的思考题。
作为一个凡人,我始终奉行“世界上真正的老大是上D”的原则。像摩尔定律、李嘉图定律这些规则,是上帝设定的,任何人都拗不过它们。你信也好,不信也罢,它们永远在左右着世界。比如一定要限制黄金地段新房的房价,结果就是杭州、深圳的市民不上班,天天排队拿号买房子。
作为凡人,能做的就是按照这些定律所说的办。比如买房子,千万不要贪便宜找一个烂地段去买,再漂亮的新房子都会贬值,只有好地段的土地才会升值。办公司,千万不要为了得到一点点政策优惠,跑到三线城市去。公司雇人,千万不要贪便宜雇一大堆三流人士充数。
同样,作为人,如果不能做到比周围人明显高出一截,那么劳动都是免费的、不值钱的。这就如同荒滩盐碱地,没有人愿意付钱租用一样。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老说,十个九十分,也抵不上一个100分的原因。
当然有人可能会觉得我说得太狠,但是即使我很有同情心也没有用,因为上帝在使用摩尔定律、李嘉图定律悄无声息地给大自然修剪枝叶呢!
处在信息时代,就要了解它的定律,并且把它们写入我们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