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姑且算我半个熟人。虽在一个班级中,但没有见过几次面。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经常请病假,一次一个、半个学期的那种。
我怀中抱着一束康乃馨,来到医院。一路向几个行色匆匆的护士打听后,来到了一间房门半开的病房前。
心中的踌躇令我停下脚步。因为她对我而言全然是个陌生人。该怎样对一个陌生人表示同情的同时,又不伤其心。这是我在学校中未曾学到的。
房里似乎开着窗,因为门正被风推着缓缓合上。
下意识地,我伸手令它停住。下了决心般地将它推开进入房间。
冬日如碎金,随性地撒在地上、被子上、女孩的发梢上。
她正在读一本小说,全神贯注,没有察觉到我的到来。
“你好,樊川同学。我是……我是代表班级来探望你的茜。”
接触到她疑惑的目光,因做了决心而平静下来的内心,又开始滋生忐忑。
“茜……茜”
她似乎在回忆。没办法,在我担任探望之前我甚至不晓她的名。她又怎知我这个人呢?
“话说。”我不知在帮谁打圆场,提高音量,让她的注意力重新放回我的身上,“你在读什么小说啊?”
“《斜阳》”
《斜阳》啊……
“我不太懂这本书。”我老老实实地说。
我的眼睛又瞄见床头柜上的小书架里有几本村上的作品。于是我指了指那几本小说道:“我读过这几本。”
她目不转睛地盯着我。这许是一种礼貌,亦或是一种询问。
“我去年解剖了一头牛嘛。”我搜肠刮肚吐了一句。
她大笑。
我从小就想做个小丑。使劲浑身解数博人一笑。多有意思的事。大了以后,这个职业词似乎变成了贬义词。虽不解,但以后被人问起梦想,是不会这么说了。
但我还是希望别人笑。特别是因我而笑。大概我存于世上的作用就是这个吧。
自那以后,我每个月都会去她哪一次。
直到最后,也就去了三回。
一回去看望她时,发现她在写小说。用的不是主流的电脑,而是在我眼里落伍的文稿纸。
小说的名叫《雪》
“雪?”我问:“南方最多能见到霜。难不成你去过北方见过雪?”
她说没有。
耐心读了读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患了绝症的男孩同病魔斗争,终胜利的故事。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旺盛热烈的生机,还有与之相对的清冷孤独。因为从始至终,这个男孩的父母和女友没有出现过一次。
我说:“仅仅讲这个会不会单调?不如加个女主角。”
她点了点头。
后几回去她哪儿读这本小说时,发现故事原封不动。
关于生命的意义。我们在冬阳下讨论的最多。
我认为生命在于精神与肉体的结合。而她在我看来更加偏激一些。她只信奉精神。
这倒也并非无法理解。她于世间航行的木船已经濒临崩溃,只能依靠承载其上的东西去追寻永恒。
人活着是为了永恒。这是我们共同信奉的真理。
于她来说,她的生命是一粒细雪。从云中生,于地上死。终是要化为春水向东流。
“既然怎样都要死,干嘛不活得愉快一些呢?”
我说完以为她会掏出一张遗愿清单,会申请出院,拉着我过完短暂的余生。如萤火虫一般。
但她并没有。她笑了笑低头继续写字。离开前我替她关了窗。
得知她的死,心中没有悲伤。只是遗憾她那本写了很久的小说,应是没有机会发表了。
几天之后,一个包裹出现在我的书桌上。拆开是一叠文稿纸。
故事并不悲哀,平淡中透着对生的执着。很有她的风格。
文末,她如此写道:即使这样死去,我也不会不甘。因为我早已如一粒细雪,落在你的心尖,化为春水,流淌不止。
我怀中抱着一束康乃馨,来到医院。一路向几个行色匆匆的护士打听后,来到了一间房门半开的病房前。
心中的踌躇令我停下脚步。因为她对我而言全然是个陌生人。该怎样对一个陌生人表示同情的同时,又不伤其心。这是我在学校中未曾学到的。
房里似乎开着窗,因为门正被风推着缓缓合上。
下意识地,我伸手令它停住。下了决心般地将它推开进入房间。
冬日如碎金,随性地撒在地上、被子上、女孩的发梢上。
她正在读一本小说,全神贯注,没有察觉到我的到来。
“你好,樊川同学。我是……我是代表班级来探望你的茜。”
接触到她疑惑的目光,因做了决心而平静下来的内心,又开始滋生忐忑。
“茜……茜”
她似乎在回忆。没办法,在我担任探望之前我甚至不晓她的名。她又怎知我这个人呢?
“话说。”我不知在帮谁打圆场,提高音量,让她的注意力重新放回我的身上,“你在读什么小说啊?”
“《斜阳》”
《斜阳》啊……
“我不太懂这本书。”我老老实实地说。
我的眼睛又瞄见床头柜上的小书架里有几本村上的作品。于是我指了指那几本小说道:“我读过这几本。”
她目不转睛地盯着我。这许是一种礼貌,亦或是一种询问。
“我去年解剖了一头牛嘛。”我搜肠刮肚吐了一句。
她大笑。
我从小就想做个小丑。使劲浑身解数博人一笑。多有意思的事。大了以后,这个职业词似乎变成了贬义词。虽不解,但以后被人问起梦想,是不会这么说了。
但我还是希望别人笑。特别是因我而笑。大概我存于世上的作用就是这个吧。
自那以后,我每个月都会去她哪一次。
直到最后,也就去了三回。
一回去看望她时,发现她在写小说。用的不是主流的电脑,而是在我眼里落伍的文稿纸。
小说的名叫《雪》
“雪?”我问:“南方最多能见到霜。难不成你去过北方见过雪?”
她说没有。
耐心读了读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患了绝症的男孩同病魔斗争,终胜利的故事。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旺盛热烈的生机,还有与之相对的清冷孤独。因为从始至终,这个男孩的父母和女友没有出现过一次。
我说:“仅仅讲这个会不会单调?不如加个女主角。”
她点了点头。
后几回去她哪儿读这本小说时,发现故事原封不动。
关于生命的意义。我们在冬阳下讨论的最多。
我认为生命在于精神与肉体的结合。而她在我看来更加偏激一些。她只信奉精神。
这倒也并非无法理解。她于世间航行的木船已经濒临崩溃,只能依靠承载其上的东西去追寻永恒。
人活着是为了永恒。这是我们共同信奉的真理。
于她来说,她的生命是一粒细雪。从云中生,于地上死。终是要化为春水向东流。
“既然怎样都要死,干嘛不活得愉快一些呢?”
我说完以为她会掏出一张遗愿清单,会申请出院,拉着我过完短暂的余生。如萤火虫一般。
但她并没有。她笑了笑低头继续写字。离开前我替她关了窗。
得知她的死,心中没有悲伤。只是遗憾她那本写了很久的小说,应是没有机会发表了。
几天之后,一个包裹出现在我的书桌上。拆开是一叠文稿纸。
故事并不悲哀,平淡中透着对生的执着。很有她的风格。
文末,她如此写道:即使这样死去,我也不会不甘。因为我早已如一粒细雪,落在你的心尖,化为春水,流淌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