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勒芒对于日本以及亚洲都是十分特殊的一届,因为在这届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搭载转子发动机的马自达787B赛车夺下了当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这是亚洲车厂在勒芒拿下的第一个冠军。然而在次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就没有了转子发动机的轰鸣声。所以说,有些人会以为马自达的转子引擎是因为太牛而被禁赛了,其实不然,在1991夺冠之前,马自达的转子引擎已经在勒芒默默的存在了20多年……
转子引擎又名汪克尔引擎,是德国人汪克尔发明的,当年,马自达为了不让自己的公司并入丰田旗下,于是就把“宝”全部押在转子引擎身上,并且在随后的1970-2000年间推出了多款转子引擎发动机的经典车,比如RX3和RX7,而为了提高销量,扩大公司的影响力,马自达选择了参加勒芒24小时耐力赛
70年代的马自达是以引擎供应商的身份参加比赛,而且战绩是真的不咋地,第一次参赛的赛车只跑了16圈,就退赛了,10年间,就一辆赛车完赛,而且圈数还未到冠军的70%,未被计入排名,所以,马自达的转子引擎一开始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
到了80年代,似乎对于马自达来说是一个好的开端,一个美国车队RX7赛车在1980年勒芒赛事中拿下了IMSA组别第7,全场第21的排名,这也让马自达看到了转子引擎的希望。
到了1982年,FIA提出新规,C组时代开始,并且在1983年又再次分出了一个C Junior 组别(后来改为C2组,供小厂和私人车队参赛,而对于马自达来说,在C1组和当时不可一世的保时捷956赛车较量显然行不通,于是还是参加了C Junior组,1983年,两台马自达717B赛车包揽了C junior组别的冠亚军。然而第二年,马自达的727C赛车却未能卫冕组别冠军,只是拿到了3 4名。
到了1986年,马自达推出了757赛车,全新的底盘和新13G转子发动机,隶属于IMSA GTP组,在参赛第一年,两台马自达都因为故障退赛。但是随后的四年,马自达用757 767 767B和787赛车参加GTP组赛事,并成功四连冠(不过当时GTP组没啥人玩,奔驰,捷豹等大厂都在C1组)
而因为C1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赛车性能也越来越强(慕尚直道可跑出400KM),对于当时F1赛事的总裁来说,还纵使这样发展无疑是断了自己的财路,所以他提出意见让FIA改规则,美其名曰减轻车队负担,在发动机上只允许使用和F1相同的3.5L自吸V10,对其他方面也有更严格的限制,而这对于马自达来说,它的转子引擎再也不能出现在勒芒赛场上了,于是为了不让自己留下遗憾,马自达雇佣了Jacky lckx 当时的勒芒六冠王,担任自己的车队顾问并向FIA求情,能否给予马自达一个优待。最后FIA允许马自达最低车重减到了830KG,相比其他老C组车的1000KG可以说轻了太多。
1991年,新的787B赛车出现了,搭载R26B,2.6L4转子引擎,最大马力700匹。
而到了6月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在排位赛中,奔驰C11赛车跑出了3分31的圈速,但是由于是老C组,所以只能退到第11,位发车,而排头发车的,成了新C组的标致905赛车,而马自达55号787B刷出了3分43秒的圈速,落后杆位12秒,而被加重的捷豹XJR12的圈速也是3分43,略快于马自达,由此可见,相对于奔驰,标致等对手,787B的性能其实不是很强的。
然而到了正赛,神奇的事发生了,先是标致905在开赛后几小时撞车退赛,然后奔驰C11在夜里又有两台车出现故障退赛,剩下的一台则在比赛结束前3小时故障退赛,55号马自达787B赛车成了领先者,而被加上了加重BOP的捷豹的圈速也只是和马自达差不多,以至于到最后马自达还是以领先两圈的圈速夺冠。
而随后的92年,马自达其实也用新赛车MXR01参加了比赛,只不过这车说实话和马自达没有太大关系,底盘是捷豹XJR14的,发动机也是英国一家公司开发的3.5L V10,专门给F1用的,马自达在1992年的勒芒只拿到了第四,落后于两台标致905 EVO 和一台丰田TS010。
所以综合以上马自达转子发动机在勒芒表现以及91年获胜的条件来看,就自然不存在转子太强被禁赛一说,而且就圈速而言,马自达787B其实真的不是很强,他是胜在了稳定性。
但是,你可以说败者很强(比如丰田,但不能说胜者不强。体育赛事,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赢了就是赢了,输了也不要找借口,没有一个冠军,是水出来的。
转子引擎又名汪克尔引擎,是德国人汪克尔发明的,当年,马自达为了不让自己的公司并入丰田旗下,于是就把“宝”全部押在转子引擎身上,并且在随后的1970-2000年间推出了多款转子引擎发动机的经典车,比如RX3和RX7,而为了提高销量,扩大公司的影响力,马自达选择了参加勒芒24小时耐力赛
70年代的马自达是以引擎供应商的身份参加比赛,而且战绩是真的不咋地,第一次参赛的赛车只跑了16圈,就退赛了,10年间,就一辆赛车完赛,而且圈数还未到冠军的70%,未被计入排名,所以,马自达的转子引擎一开始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
到了80年代,似乎对于马自达来说是一个好的开端,一个美国车队RX7赛车在1980年勒芒赛事中拿下了IMSA组别第7,全场第21的排名,这也让马自达看到了转子引擎的希望。
到了1982年,FIA提出新规,C组时代开始,并且在1983年又再次分出了一个C Junior 组别(后来改为C2组,供小厂和私人车队参赛,而对于马自达来说,在C1组和当时不可一世的保时捷956赛车较量显然行不通,于是还是参加了C Junior组,1983年,两台马自达717B赛车包揽了C junior组别的冠亚军。然而第二年,马自达的727C赛车却未能卫冕组别冠军,只是拿到了3 4名。
到了1986年,马自达推出了757赛车,全新的底盘和新13G转子发动机,隶属于IMSA GTP组,在参赛第一年,两台马自达都因为故障退赛。但是随后的四年,马自达用757 767 767B和787赛车参加GTP组赛事,并成功四连冠(不过当时GTP组没啥人玩,奔驰,捷豹等大厂都在C1组)
而因为C1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赛车性能也越来越强(慕尚直道可跑出400KM),对于当时F1赛事的总裁来说,还纵使这样发展无疑是断了自己的财路,所以他提出意见让FIA改规则,美其名曰减轻车队负担,在发动机上只允许使用和F1相同的3.5L自吸V10,对其他方面也有更严格的限制,而这对于马自达来说,它的转子引擎再也不能出现在勒芒赛场上了,于是为了不让自己留下遗憾,马自达雇佣了Jacky lckx 当时的勒芒六冠王,担任自己的车队顾问并向FIA求情,能否给予马自达一个优待。最后FIA允许马自达最低车重减到了830KG,相比其他老C组车的1000KG可以说轻了太多。
1991年,新的787B赛车出现了,搭载R26B,2.6L4转子引擎,最大马力700匹。
而到了6月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在排位赛中,奔驰C11赛车跑出了3分31的圈速,但是由于是老C组,所以只能退到第11,位发车,而排头发车的,成了新C组的标致905赛车,而马自达55号787B刷出了3分43秒的圈速,落后杆位12秒,而被加重的捷豹XJR12的圈速也是3分43,略快于马自达,由此可见,相对于奔驰,标致等对手,787B的性能其实不是很强的。
然而到了正赛,神奇的事发生了,先是标致905在开赛后几小时撞车退赛,然后奔驰C11在夜里又有两台车出现故障退赛,剩下的一台则在比赛结束前3小时故障退赛,55号马自达787B赛车成了领先者,而被加上了加重BOP的捷豹的圈速也只是和马自达差不多,以至于到最后马自达还是以领先两圈的圈速夺冠。
而随后的92年,马自达其实也用新赛车MXR01参加了比赛,只不过这车说实话和马自达没有太大关系,底盘是捷豹XJR14的,发动机也是英国一家公司开发的3.5L V10,专门给F1用的,马自达在1992年的勒芒只拿到了第四,落后于两台标致905 EVO 和一台丰田TS010。
所以综合以上马自达转子发动机在勒芒表现以及91年获胜的条件来看,就自然不存在转子太强被禁赛一说,而且就圈速而言,马自达787B其实真的不是很强,他是胜在了稳定性。
但是,你可以说败者很强(比如丰田,但不能说胜者不强。体育赛事,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赢了就是赢了,输了也不要找借口,没有一个冠军,是水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