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晴吧 关注:397贴子:140,018
  • 3回复贴,共1

[转贴]诸葛亮和姜维-不尽的遗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茅舍鸡鸣曙色微,日暮炊烟白云飞。 
卧龙山下长相忆,五丈原头去不回。 

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 

一千八百年前的华夏大地,青山点翠,碧水清流,风光无限。只是大地在战火中呻吟,亲朋好友相隔的人民渴望统一。 
春光明媚古隆中。一个俊爽不凡的青年正在与弟弟告别。”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他离开了耕种十年的土地,奔向了他理想的征途。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头。 

二十年星斗,陇西军营。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收到母亲从魏国寄来的中药当归,盼他回去。孝顺的儿子这次拂逆了母亲的意愿。他送回中药远志表寸心。因为他遇到了令他一生折服的人,他明白了他战斗的意义。他要为他认定的志向——兴复汉室而终其之力。这一留就是一世一生。 

孔明感刘皇叔三顾之情,离去隆中,鞠躬尽瘁,六出祁山,虽则才高,但一己之力又怎能重写历史。 
姜维感诸葛亮知遇之恩,留在蜀汉,继承遗志,九伐中原,虽是文武全材又怎能挽回国亡的命运。 
这一去一留,就成千古愁。 
所以他们都在二十七岁那年注定了一生的悲剧。 



1楼2006-01-15 20:01回复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三十年转战了多少里路,呕尽了多少心血。直把英气风发的青年折磨的白发苍苍。双目望荆楚,山河零落无限恨。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莽苍五丈原头,连绵八百里秦川。这夜的秋风很凉。诸葛亮忽感到他很累了。未曾想又一个二十七年就这样溜过来了。治国安邦,殚精竭虑,戎马倥偬,劳苦半生,尚未分得半壁江山。人生又有几个二十七年?虽则他不惜以风烛残年,病弱之躯,受鞍马之苦,然而上天却不给他时间了。他看到了满目萧瑟,听到秋声哽咽。他的身体如秋风枯叶一样衰败,而蜀汉的国力不也似秋叶一般衰落下?他空有心已无力,先主的殷殷嘱托声声在耳,隆中归隐躬耕的许诺,更已千秋万年,早已是不能想的事儿了。 
    是夜有星子从天空陨落。 

    如果说诸葛亮在五丈原感到无奈,悲凉,遗憾。而姜维就只有彻底的绝望了。他无法完成武侯的遗志,他见证了蜀汉灭亡的历史。 
    如果说诸葛亮是”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那么姜维的死是他一生中最精彩的句点。 
    国君已降,国土已陷。仍不甘心,姜维使用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计谋。诈降钟会是这个亡国之臣为自己的国家所作的最后一点努力,所尽的最后一片丹心 。当蜂涌而上的敌军将他团团围住时,他忽然想到他勤学奋进,一心为功名的少年时。想起了中药远志。想起了那个改变他一生的人,二十九年前那人投向他的期望的目光……他心猛的剧痛:天亡我蜀汉,天亡我姜维。 
    鲜血洒了一地 
    诸葛亮的死凄美悲凉,姜维的死就是壮美而惨酷了。 
    出师未捷身先死,星落秋风五丈原。假降巧计成虚话,拼将热血酬知己。唯余慷慨悲凉,千古悲风。 

    千古风流,究成尘土。纵横古今的风倾述着曾经和无奈。如同诸葛亮永远没能实现的功成归隐田园的愿望。如同姜维一生不能企及的完成武侯遗志的梦想。


    2楼2006-01-15 20:02
    回复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他们就象飞蛾扑向烈火, 
      注定为了理想而毁灭。 
      他们都战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刻,耗尽了心力。 
      他们甚至没有能享受生活。 
      如果诸葛亮在南阳吟啸松林,高眠草堂,三五好友,煮酒论诗,踏雪观花,指点江山。岂不悠哉。 
      如果姜维在魏国任职,或会平步青云。也不至于国破人亡。 
      只是为这样就少了两段精彩人生。 
      如果让他们重新选择,他们定还会选择这样的一生:劳苦,清素,而充实,崇高。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过诸葛亮和陶渊明,大意是:诸葛亮未出时,躬耕于田亩,可与陶渊明媲美。假若陶渊明风云际会,或能将桃源现于世上。假若诸葛亮终身隐逸,其诗文也必不逊于陶渊明。 
      只是历史没有假设,时令使然,成就了他们不同的人生。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任由后人评说。


      3楼2006-01-15 20:02
      回复
        偶然翻到这篇06年的帖子,大为震撼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7-26 08: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