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方言吧 关注:36贴子:125
  • 0回复贴,共1

四川方言词汇“颤翎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颤”在这里读zhàn,“颤翎子”指表现欲强好出风头或爱管闲事的人。来源于传统戏剧表演基本功之一的翎子功。剧中人插在头盔上的两根长长的野鸡翎子,不仅起装饰作用,还通过它的跳跃翻飞,配合演员的表演,表现人物的心情、神态。生、旦、净、末、丑各行脚色都有运用,小生用得最多,故有“翎子生”一行。有时演员表面上不动,而用“意念”(实际是头颈部不易觉察的轻微抖动)控制翎子摆、甩、竖、旋、扫……,颤出各种花样,又引伸出一个常用方言词汇:“颤花”zhànhuar。
请看它在口语中的具体运用:“人家自己都没有说啥子了,就你龟儿在那儿当颤翎子”。还衍生出了“砂锅头炒胡豆,你溅(颤)不出来了”;“菢鸡婆打摆子——又泼(婆)又颤”。
演员头盔上插两根野鸡翎子并非仅为舞台艺术的需要而设计,而是有生活依据的。《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冠,俗谓之大冠,环缨无蕤,以青系为绲,加双鶡尾,竖左右,为鶡冠云。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五中郎将、羽林左右监皆冠鶡冠,纱縠单衣。”
  鹖冠在战国秦汉时期已经作为武官的冠帽。鹖 hé,一种像雉(野鸡)而善斗的鸟,今名褐马鸡。《说文》 注:似鸡,……黄黑色,勇于斗一死乃止。故赵武灵王表武士以鹖尾,竖左右为鹖冠。这就是戏剧舞台上将军头盔插野鸡翎子的由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5-07 16:1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