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帝国吧 关注:24贴子:203
  • 1回复贴,共1

中国南极长城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基本信息
建于:1984年12月31日开建,1985 年2月20日建成
位于:南极洲西南,乔治王岛南部 (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不在南极圈内)。该地距离北京距离17501.949千米,与北京的方位每为170度38分27秒。
大小:站区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26千米,占地面积2.5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0米。
  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 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小海湾——长城湾,湾阔水深, 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
  站址附近有长约2000 米,宽约 300 米的滩涂,为企鹅、鸟类、鲸、 植物和化石的自然保护区。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全岛85%的面积为冰雪覆盖,所处位置为南极洲的低纬地区,四周环海, 具有南极洲海洋性气候特点 ,被称为南极洲的“ 热带 ”,年平均气温-2.8℃,最中国南极长城站暖 月1月平均气温约1.5℃ ,绝对最高气温可达13℃;最冷月8月平均气温-7.8℃,绝对最低气温-28.5℃。年降水量为550毫米,年平均风速7.2米/秒,全年风速超过10 米/秒的大风天数为205天。处在南极半岛与南美大陆间的多气旋地带,天气变化剧烈,加之这里天气较暖和,降水较多,冰雪的年积累量和消融量都较大,冰流 速度较快,冰川进退所反映的气候变化更为明显。乔治王岛位于南极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会地带,现代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成为研究地壳构造、 岩浆活 动、地震成因、大气环流的变化和气候演进 规律的良好场所 。
  长城站附近地衣、苔藓、藻类植物生长茂盛,并且生长着南极洲仅有的4种显花植物,沿海地带是企 鹅、海鸟和海豹的栖息场所和繁殖地,被称为南极洲的绿洲,是研究南极洲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长城站周围分布有智利、阿根廷、前苏联、波兰、巴 西、乌拉圭等国家的科学考察站,其中距智利的马尔什基地仅2.7千米。计有各类建筑物35 处,共2184平方米。已可以进行电离层、地磁、高空大气物理、气象、冰川和地震等项目的科学考察。从1986年9月起,南极长城站气象站已作为南极地区 32个基本站之一正式加入国际气象监视网。[编辑本段]长城站大事记  1984年12月27日,我国南极考察总指挥陈德鸿、南极洲考察队队长郭琨、副队 长 董兆乾和有关人员登上南极洲的乔治岛。他们是我国南极考察队的第一批登岛人员。为试选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他们于下午1时乘海豚式直升飞机离开停泊在乔治 岛民防湾的“向阳红十号”科学考察船,到乔治岛上察看地形。他们先后到达岛上的10多个地方。
  1984年12月27日晚上7点40分钟,我国另一批南极考察队员乘“长城二号”登陆艇登上乔 治岛,进行建站选址的一些具体工作。
  1984年12月29日21时50分(当地时间),经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批准,中国南极长城站 站址选定在此地的菲尔德斯半岛上,方位是南纬62度13分,西经58度55分。
  1984年12月31日上午(当地时间),中国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的奠基典礼隆重举行。
  长城站位于乔治岛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它面临民防湾中的一条小湾,这条小湾已被中国南极考察队 命名为长城湾。长城站背靠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十分丰富。这里地势开阔,滩涂约长2000米,宽约300余米,是企鹅自然保护区、鸟类自然保护区、鲸鱼保 护区、植物和化石保护区。这里,在夏季还能看到成片黄绿色的地衣和苔藓,是科学家进行考察的理想场所。
  奠基典礼是在庄严的中国国歌声中开始的。全体考察队员穿着红色、蓝色的羽绒考察服,戴着印有 “中国”字样的红色帽子,整齐地站立在五星红旗下,心情无比激动。当南极考察队总指挥陈德鸿等同志把从祖国带来的奠基石竖立在南极洲的土地上时, 


1楼2010-06-29 21:47回复
    全场欢腾。
      1985年2月14日晚22点(当地时间,北京时间15日上午10点),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设 全部完成,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已经崛起在南极洲乔治岛的土地上。
      1985年2月20日上午(当地时间),南极长城站落成典礼在大雪纷飞中举行。这标志着我国南 极科学考察进入一个新阶段。
      南极乔治岛银装素裹,中国长城站的桔红色主体建筑物上彩旗飘扬,南大洋考察队、“向阳红10 号”考察船船员和参加长城站建设的其他人员分别乘着小艇和直升飞机来到了长城站。落成典礼开始的时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片欢腾。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 歌声中徐徐升起,飘扬在南极洲上空。
      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首先宣读了国务院的贺电。他说,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成填补了我国科 学事业上的一项空白,为我国将来对南极进行系统的考察、进一步加强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和平利用南极造福于全人类奠定了基础。他代表全国人民向为祖国 争得荣誉的考察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2009年1月1日南极长城卫星网络通讯系统建成使用.长城站的建筑  长城站自建站以来,经过三、五、十三次队扩建,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25 座,建筑总面积达 4200平方米。其中包括办公栋、宿舍栋、医务文体栋、气象栋、通讯栋和科研栋等7座主体房屋,还有若干栋科学用房,如固体潮观测室、 地震观测室、地磁绝对值观测室、高空大气物理观测室、卫星多普勒观测室、地磁探测室等,以及其他用房,如车库、工具库、木工间,冷藏室和蔬菜库等。
    长 城站科考长城站是座小小的科研城,科研人员不仅在这里可以从事气象观测、固体潮观测、卫星多普勒观测、地震 观测、地磁绝对值观测,高空大气物理观测等,还可在生物实验室、无线电波传播实验室、地质实验室、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实验室、地球物理实验室和微机房里进行 综合研究、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
      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长城站全年开展气象学、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学、地磁和地震等项目的常规观 测。在每年的南极夏季期间,除常规观测外,还进行包括地质学、地貌学、地球物理学、冰川学、生物学、环境科学、 人体医学和海洋科学的现场科学考察工作。
    卫 星网络通讯系统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2009年1月10日宣布,中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项目之一的南极卫星网络通讯系统已在2009年1月 1日建成使用卫星云图天线。
    中国南极的两个科学考察站中山站和长城站接通互联网、电话通讯和科考数据的实时传输等问题。除 目前已建成的长城站卫星网络通讯系统以外,今年还将在中山站建成卫星网络通讯系统。
      该系统利用了国际通讯卫星组织的Intelsat卫星,将信号从南极传输到上海电信卫星地面 站,通过专线联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进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网络系统,成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远程用户,组成了一个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为核心的广域网。该 系统将实现上网、语音、传真及数据实时传输等功能


    2楼2010-06-29 21: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