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oveeliah吧 关注:52贴子:6,433
  • 22回复贴,共1

如果嬴政用吕不韦的黄老思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秦昭襄王快打没的家底,在庄襄王任用吕不韦为相后开始休养生息。前有商鞅的军功受爵,后有范雎的杀降攻人,吕不韦看到,如果继续大规模地杀害六国人民,对统一的国家将是极为不利的。
先是改变了秦军尤其是范雎以来的屠戮政策,再是慢慢积攒文化学者,著《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一部黄老著作,与秦始皇政见不同。黄老无为在吕后、文景之治下发挥了巨大威力,为后来汉武帝南征北战,又拿下西域诸多国家攒下了巨大家底。吕不韦也是用黄老无为将昭襄王打了五十多年的家底恢复了过来,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攒下家底。
大多数人在关注吕不韦的桃色事件和专权,权力让人异化,尤其是久居高位,这是权力与人性的通病,不是某个人的缺点,和后世霍光相比,吕不韦迟迟不放权,有权力贪欲,也有因秦始皇和他政见不同的担忧。他担心激进的军事统一,没有文化的认同会造成根基不稳,从历史进程看,他的担忧是对的。
吕不韦主张一国两制,秦地行郡县,六国行分封,让六国人民慢慢选择。汉初也是通过一国两制平稳过渡了下来。
对于没有经验教训的历史案例可以参考的吕不韦来说,无论是一国两制还是黄老思想,他更像一个穿越者,汉代刘氏全踩在他的政见上,最后得以延续两汉王朝。
然而秦始皇又错了吗?并没有错。
1.当时天下统一就是历史趋势,刹不住车的,秦朝虽短,但秦国很长,六七百年的历史,而且秦带来的统一思潮是有历史意义的。
2. 嬴政13-22岁,正是一个人的青春叛逆期,长期被吕不韦把持朝政,还和自己不同,忍他很久了,这个年纪的普通人,青春叛逆期,普遍的和父母相处也不友好,何况吕不韦并非他家人,秦始皇没有直接下令让他死去,已经给足了体面。
3.秦始皇统一六国大势所趋,如果统一后再转用吕不韦的黄老思想,大概就是比较好的结果。#秦始皇#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11-17 11:32回复
    另《韩非子》也是黄老学说,《史记》将韩非子与老子一起列传,可见,韩非子的法家和商鞅相比,开始趋向黄老了。
    韩非子法家是激进的黄老,黄老是温和的法家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11-17 11:39
    回复
      1、首先要确定的一点在于,为什么修改秦律和军功爵制制度,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不妨剑走偏锋一下,这里的民心是什么,在古语中的民心、民力和一般大众所理解的民心、民力不一样。民心民力某些程度就是以人为资,和统一愿望没啥大关系,不过这种统一的态度符合了民心中的久经战乱,期望和平下的一种朴素的价值和愿望。
      2、吕氏春秋实际上吕不韦执政的一种思想理念,也可以说变相的说是一种政治话语权的力量体现。如果继承其吕氏春秋,代表着嬴政继承了吕不韦的政治衣钵,承袭这种政治集团的执政思想,一般这种情况下都是谁主导型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政治衣钵下的权力分配体系。和就大秦赋里面说一样,如果遇到了一个性格弱势的人,必然会造成其一方主导的情况。偏偏是两个人都非常的有主见。
      3、学术之间的攻伐往往代表两种利益集团的交锋,学术攻伐仅仅是外显的一种体现。这源于吕不韦和嬴政的本身的权力执政的争夺。即便是用儒学学派也是如此,不过在秦国传统法家势力学说较大而已。
      4、结合第一点,统一的愿望所谓的民心就是民安富足,不乱折腾,统一是终结战乱,改变民众生活的一种简介的方式,它满足了民众当时的需求。在民众基本生存的需求被满足下,军事统治是可以延续的。
      5、秦律的推行实际上造成的是一种民风的变革,国家法律的变革某些程度上可以改变一个国家民众对所有事物的看法,和对事物的基本价值观念的判断。在君主论有其总结说法,对于异地的民众,可以采取他们的民俗民风法律等,扶持代理人,进行间接的统治。如果强行推行了一种制度,反而得不偿失。实际上军事胜利是可以主导统治的意识的。
      6、但是当基本的需求不满足时,所谓的军事胜利便不足为惧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秦朝的中期,秦始皇刀兵实际上也代表了它所执行的政策实际上代表了一个君王意志,这种君王的意志违背了民众期盼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么民众必然会推翻。陈胜吴广起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未完待续


      IP属地:辽宁3楼2023-11-17 14:47
      回复
        7、所谓的统一思想到底是什么,统一下的思想本质是什么。这里面统一的思想值得商榷的是因为什么要统一,在法家的眼里,任何法家学术的眼里,统一思想实际上是一种便于统治的一种手段。让你关心星辰大海,关心所谓的国际大事,但是对自身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略微的进行忽视。这其实上只是便于调集民力的一种手段的方式方法而已。民力在古代是被代理的存在,氏族,宗室,等等都是结合代理的一种体现。秦朝覆灭的时候各地的旧氏族宗室没少出力,本质上还不是统一下的胜利果实没有被瓜分。
        8、为什么会这样,在于以前的统治手段不发达而已。不管是分封还是郡县制度都要符合当时的历史的环境而已。综上所述,实际上的所谓的路线之争也不存在,法家在于贯彻君王的意志,秦朝的兴起和覆灭,某些程度上也可以是一次大规模的社会性实验,所谓的法家进步派和保守,实际上还是法家的内核也是一样的。


        IP属地:辽宁5楼2023-11-17 15:07
        回复
          9、统一的内核在于什么。对于一个国家,文化认同代表一切,尤其是对中国而言。实际上统一的过程中秦始皇发现了许多的弊端,文字,语言,律法,风俗等等不一致。春秋战国时期的统一风潮秦始皇发挥到了极致,文字、语言、律法进行了统一。这些说起来非常的简单,但是让一个人放弃使用十几年的文字,律法,改变一个老旧的思想,非常的困难。所以推翻秦制可以说是人们惯性下所致。既然统一的国家无法给我们带来安定的生活,那么就去推翻。
          10、文化认同,准确的来说是一种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回炉再造的工程,本出同源,为了避免长时间的分化,进行了行制上的一种归一。实际上民众想要的只是安定的生活而已,在这种本来就是同宗同源上接受并非不可。不过推行的过程中遭受到阻力也是如此。汉袭秦制,某些程度上也不是说汉朝本来就是一体的,不过是激进的激进的过头了,反之保守起来了。
          所谓的坏事做绝,好事也做绝,也只有秦始皇一人了。


          IP属地:广东6楼2023-11-17 15:43
          收起回复
            实际上权力者真正的要争夺是什么,还是单纯的模式不同。从以下几点开始分析:
            法家学术中的郡县制某些程度和君权集中是复合一体的,郡县制削弱是以血缘为中心的人才选拔的方式,他是一种可以跨越阶层接近统治核心的一条康庄大道。君王用不拘一格的方式方法筛选治理国家的人才,而非是单靠血脉关系来治理。
            春秋战国的士人阶层流动发展也是可以说是因为法家学说,郡县制逐渐在各国实行而逐渐得利。所谓的天下大势就其变法趋势图来说,三晋遵循法家思想居多,齐鲁等地遵循孔孟治理之学,楚国是蛮夷,不算得数。
            为什么不用分封,一方面就是秦法家得行为方式,某些程度上在其历史上来说,三晋法家学派得属于激进派,因为其在于地界,国家形式等等,加之春秋战国风云变幻,外力促使其不断得变革出新。齐鲁等地相比之下反而是没推陈出新,实在是环境使然。激进派得治理之学,自然有激进派得做法,三晋法家学派自然没有齐鲁之学中和。
            再说三晋和齐鲁之学,三晋法家某些程度上只是术谋居多,而非是法家后者得势学,法学更是没有边得一说。法为君主服务,法利与君王,后者得韩非是得到了道家改良派,法术势一体,那就是后话了。
            黄老学派自然有黄老得优势,但是其改革革新并非是单纯得君臣一心就能变革得,都要付出血得代价,所谓得沾血得政治。正如人类在历史上学的教训,就是永远不会学会教训。秦并非是无法变革,而是不能变革,利益团体太多,无法变革。正如历史上所谓事件一样,都是一条路走到黑,无法转弯,以此为兴。以此为亡。


            IP属地:广东8楼2023-11-17 20:32
            收起回复
              纵观历史,所有的改革都是趋向于一定的外力和内力相互其发,有一定的充分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相应的变革。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都是不可忽略的。王朝的兴衰都是如此。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通常在提到变革的时候,有一个必要的充分条件就是获益者是受益者不同阶段的博弈手段,其中不乏有鲜血浸入。这里面所提到的“博弈”“利益”等等,不一定是指向大众的利益,而是在博弈利益双方的力量对比形式形态。整肃我欸的让渡利益,才是触及灵魂的部分。
              只有这种“得利者”所发出的声音才是有效的,而被剥夺利益的无声者失去了话语权的能力,它可以是皇族,也可以是几千年来的民众。
              触及利益比触动灵魂还困难。
              实际上法家最大的优势在于,他本身属于一套行政机构的学说,而非是单一的道德、法律综合体等等。法家所有的方式都是按照历史上上行政机构逻辑进行演绎,又或者说法家学说本身就是一种行为逻辑的异类、无论是法术势三位一体的学术,还是单独拿出来,都可以在历史上不断的演绎,不断的演化。法家的学术,某些时候可以被称之为一种综合体的政治体系的教育题材提纲。
              但是这样也揭露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得益者的问题,正所谓的历史上的学术某些时候只是代表了这个时代的一种思潮,是显学的一种,是反映出一个问题和解决办法的代替方式。没有任何人可以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因为这是人性所至,没有人是历史的先知。问题,浮现,被发现,逐渐重视,逐步解决,才是历史真正的发展。跳跃步骤往往会造成其不切实际的历史反噬,世界上大多数事物发展逻辑就是如此
              所以问题已经变成了,真的需要改革吗?始皇帝所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实际上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他是否能推动改革?改革的阻力,改革的困难,坚持下去的利益团体,反对团体等等。都是一个个问题。
              这也是一切的未知数。


              IP属地:广东9楼2024-02-08 00:01
              收起回复
                你好 14年法家帖子里百度网盘失效了,请问能在发一下么,我需要看法家思想 谢谢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2-26 22:48
                回复
                  oh,你回来了!


                  IP属地:广东11楼2024-08-31 20: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