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侍中的地位:晋朝宰相侍中往往被忽视,人们总是误解宰相是一人下万人上的地位,这是从单相和权相的立场出发,在晋朝施行多相制的情形下,对宰相的认识要从实际执政出发。晋朝首创门下省,长官就是侍中,这时起晋朝的侍中就开始具有执政的作用,具有宰相职权了,并且职权不断扩大。侍中领导门下省评议尚书奏事,已经是尚书省的上级机关,两省容易形成对立。晋朝最早的侍中有任恺、郭绥、山涛、彭权,其中任恺的权力影响最大,在晋武帝时形成的任党和贾党两个集团,就是以侍中任恺为任党领袖。门下省侍中任恺为首联合中书省的庾纯、张华、和峤三位中书令,再加上温颙、向秀等为一派;尚书省尚书令贾充为首联合中书省的中书监荀勖,加上杨珧、王恂、华廙为一派,双方相互攻击,以至于让晋武帝都不得不亲自出面和解两派。侍中任恺能成为朝中最强两派之一的首领,甚至一度占上风把贾充压制得几乎外派雍州,可见侍中权势之强。在这时期的三省斗争中,门下省俨然和尚书省分庭抗衡,中书省分成监令两派分别支持另外两省,晋武帝只好把门下省侍中派往尚书省任职,把两省宰相对调,比如把侍中李胤调去当尚书令,减少两省的对立。在晋惠帝时期侍中贾模、裴頠、傅祗、冯荪也能和中书监张华、中书令陈准成为执政的宰相核心,比尚书令宗室司马晃和司马泰领导的尚书省还有影响,这时期尚书省的两位宗室也很清廉、谦逊,不争权夺利,三省和睦,所以成就了元康之治。晋惠帝时期侍中地位仍然很高,侍中嵇绍忠心殉难后,被追封为太尉,可见侍中的地位已经接近三公。在晋惠帝去世后,侍中华混能够拥立晋怀帝即位,阻止羊皇后立清河王,可见侍中能拥立皇帝,在三省宰相中甚至能发挥主导作用。晋朝宰相侍中的地位在西晋三省宰相中能发挥领导作用,在东晋也同样不低,尽管东晋一度权臣把侍中裁剪为两人,削弱门下省权势,但是侍中作为皇帝侍臣演化的宰相,仍然是皇帝最常用的宰相,晋元帝时的纪瞻、王彬、邓攸、陆晔、刘隗等都是著名侍中宰相,到晋明帝时温峤任侍中宰相已经是“机密大谋皆所参综,诏命文翰亦悉豫焉”,与后世宰相仅参与机密大谋相比,晋朝宰相侍中还负责诏命起草,唐朝宰相侍中核心职责是封驳,在晋朝已经初步具备,王坦之任侍中时,就驳回并当着晋太宗面撕毁让桓温依周公居摄的诏书,劝谏并起草改为托孤辅政的诏书。晋朝的侍中在执政时不仅具备了宰相地位,成为辅佐君主的核心宰相,在三省决策、监督、执行分工职能的确立中,起了先驱作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