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吧 关注:2,434贴子:192,237
  • 8回复贴,共1

(三十四)秦桧《遗表》之考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秦桧临终之前,给宋帝赵构留下一份近七百字的《遗表》。该文语言精当,用词优美,文情并茂,寓意深刻。后人对其多有赞赏,然讥讽者也大有人在。为了便于读者研究,兹将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二〇所载的秦桧《遗表》全文摘录如下:
死生夜旦之常,难逃大数命义。臣子之戒,敢竭愚衷。属馀息之将辞,
恋清时而何及?伏念臣早缘末学,奋自书生。当见危致命之秋,守策名委质
之分。画疆之遣,元枢飞掩。报之符存赵之陈,具寮奉惩断之指。仓皇皇奔
走从君,衣冠不变于中华,觐会自依于常度。虽历九死其未悔,犹冀一言而
可兴。草徽庙之二策,身居营窟,心在周行。洎浮海以言旋,举同朝而趣异。
下石而挤者纷至,奉身而退者累年。荷上圣之深知,排群疑而复用。延登右
揆,峻陟维垣。专秉任于钧衡,奉畴咨于帷幄。入而告后,玉音常许。其无
心出则称君,舆论共推于得体。上遵成算,复建中兴。惟聪明睿智之绝伦,
因古昔帝王之未有。挺身死难,救民于仗节之初;修睦休兵,寻盟于(倡和)
之后①。是谓乐天,以保天下继代,以率功名居然。宁亲以宁神,盈城而盈野。德之厚也,臣何力焉?臣感陛下推心委用之诚,进期毕命;睹陛下求治焦劳之切,退欲忘身。但知方疾以尽公,不敢辞难而避事。仰勤宸注,亲屈帝尊。训词矜恻于孱躯,天步迈临于寝室。戴恩慈之俯逮,徒感咽以何言。顾愚臣知遇之若斯,虽举族捐糜而曷报。而臣上负乾坤之造,莫知药石之功,病在膏肓,命垂晷刻。阙廷注想,难瞻穆穆之光;黾鼎妥安,尚抱拳拳之恨。念吁天而靡逮,忍将死以犹言。文虽不伦,义或有取。伏望皇帝陛下惟新盛德,谨保清躬,万寿无疆。行奉东朝之养五兵,不试永居北极之尊。益坚邻国之欢盟,深思社稷之大计。谨国是之摇动,杜邪党之窥觎。以治乱为著黾,以贤才为羽翼。事有未形而宜戒,言或逆耳而可从。缓刑乃得众之方,训本乃富民之术。虽渊衷之素定,在愚虑之实深。凡此数端,愿留圣念。臣形留神往,泪尽辞穷。忧国有心,敢忘城吨之策;报君无路,尚怀结草之忠。
也许有人出于对秦桧的鄙视与仇恨,认为这是秦桧临死还在自我标榜,媚上邀功,担心死后宋高宗又听信“邪党”,动摇“邻国之欢盟”,不肯坚守由其倡导既定之“国是”,据此指责秦桧顽固不化,死不悔改。
————
①原文为“寻盟于奏峨眉山之后”。《遗表》系骈文体裁,此句与上句“救民于仗节之初”应对仗,疑录之有误,故按对仗、逻辑关系试改为“寻盟于倡和之后”,供参考。
笔者对此不敢苟同,认为秦桧《遗表》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极
高境界,应予以肯定。
作者从“死生夜旦之常,难逃大数命义”的生命规律谈起,表明自己在病危将殁之际,对皇上有说不尽的忠诚与眷恋。接着简要回顾自己从早年“奋自书生”,得以步入仕途,在“见危致命之秋”,曾“报之符存赵之陈”,随君主被掳北去,“虽历九死其未悔”。回朝供职后,“下石而挤者纷至”,以致“奉身而退者累年”。而后“荷上圣之深知,排群疑而复用”,承蒙皇上“专秉任于钧衡,奉畴咨于帷幄”,是故深“感陛下推心委用之诚”,知恩图报,“进期毕命”,“退欲忘身”。
当然,秦桧感恩之余,忘不了称颂皇上。从“上遵成算,复建中兴”,到“保天下继代,以率功名居然。宁亲以宁神,盈城而盈野,德之厚也”,高度概括了宋高宗“保天下继代”之非凡之举,可谓极为精当。
如果说,《遗表》前段的精美文字,只是用以怀旧抒情,不足称道,那么,后段言简意赅的寥寥数语,则闪耀着秦桧忧国忧民的思想光辉,尤其是有利于治国兴邦的诸多理念,对当今乃至今后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概括起来,秦桧的《遗表》,积极倡导十大理念。
一是社稷为重的理念。“社稷”是个特指名词。社,古代指土地之神,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礼仪称社。稷,指五谷之神。古代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黎民。在这里,秦桧倡导以社稷为重,所言“深思社稷之大计”,就是建议高宗皇帝把社稷发展繁荣作为国家大事,深谋远虑,奋发有为。
这其实是倡导“社稷为重,君为轻”的进步理念,意思是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责任重大,必须以国家黎民为重,以造福苍生为己任,把个人利益放在比较轻的位置。这在封建王朝中,无疑是振聋发聩的谏言。因为皇帝至高无上,无不将自己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要其接受“社稷为重,君为轻”的理念,谈何容易,弄不好会追究言者欺君之罪。可见秦桧如此谏言,不但体现其深厚的国民情怀,而且彰显其敢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诚为可贵。
二是施政仁德的理念。仁政是一种儒家思想,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之上,对人仁慈,慎用杀戮。因此,不管哪个朝代的黎民,都期盼仁政,得益于仁政。历史反复证明,仁政关系到国家存亡兴废,因为行仁是得人之道,即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仁者”,指具有仁德之人。孟子说:“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①。”也就是说:所谓“仁道”,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之道。
————
①《孟子》卷四十《尽心》下。
秦桧在《遗表》强调“休兵”,所倡导的就是仁德理念,反对兼并战争,祈求平
息战火,结束混乱状态而得到统一,让黎民不再无谓牺牲,流离失所,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这显然符合仁德理念,深得人心。
《遗表》提出“缓刑乃得众之方”,也符合仁德理念。就是说,慎用刑罚是深得人心,博得大众拥戴的基本方法。因为“仁德”的基本精神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要想得到广大民众的衷心拥戴,必须慎用刑罚,德行天下。换言之,宽以待人,以德服人,即治理国家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无忧无虑地生活。
三是注重富民的理念。心系苍生,注重富民,是对执政者的基本要求。然而,自古以来真正践行者为数不多,注重富民者更少,以致贫富悬殊在许多朝代普遍存在。正因为这样,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大都以“均贫富”来号召民众推翻旧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如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明末的李自成起义……正所谓穷则思变,太穷会铤而走险。
相信谁都知道,富民是强国之基,强国必先富民。国强民穷,国不久远;民富国强,国家恒昌。但如何富民?执政者似乎大多茫然。秦桧提出“训本乃富民之术”,所倡导的富民理念具有可行性、操作性:一是以民为本,固本为先;二是善于训导,助民致富。此举关乎民生,切实可行,无论是为了维护南宋王朝的半壁江山,还是真的出于力图富民,都是值得称道的。
四是谋求和睦的理念。和睦,指融洽,调和。应该说,和睦是人类社会的终极追求。一个家庭再富有,缺乏和睦,很难幸福美满;一个国家再强大,缺乏和睦,很难长治久安;国与国之间缺乏和睦,必定纷争迭起,战火不断。是故古往今来,几乎人人期盼和睦,珍惜和睦。秦桧《遗表》谋求和睦的理念相当突出,其中,“休兵修睦”就是谋求和睦的重要途径;“以治乱为著黾”就是保持社稷稳定,谋求和睦的必由之路;“益坚邻国之欢盟”,则从更高的层次,更大的空间谋求和睦,争取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远离反目、敌视、纷争和仇杀,各免防备暗算之忧,争权夺利之累,冤冤相报之苦,生灵涂炭之痛,力求实现和睦相处,共赢共乐。
五是杜绝党争的理念。党争是封建社会统治集团政治斗争的产物,误国误民,为害不浅。因此,历代统治者无不厌恶党争,想方设法杜绝党争。怎奈党争与封建王朝相生相伴,难以阻止,如何整治都收效甚微。
中国历史上汉、唐和北宋,几乎都深受党争之害,教训深刻。如拥有王安石、苏东坡、司马光等诸多高才的北宋王朝,就因党争而日趋衰落,可惜可悲!
秦桧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将杜绝党争作为朝廷大事高度重视,郑重提出“杜邪党之窥觎”的政治主张,并带头矻矻践行,使南宋的党争现象,较之前朝明显较少。这对于南宋稳定,中兴崛起,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是稳定国是的理念。“国是”,指国家大政方针,国之大计。历史证明,任何国家,国是稳定,则社稷稳定,民富国强;国是动摇,则国家动荡,国弱民穷。秦桧敏锐地看到这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力谏皇上“谨国是之摇动”,即要谨慎对待有关国是的任何变革,确保国家大政方针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动荡,确保社稷稳定,经济发展。这种理念,与目前当局保持政策连续性,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有关要求,有许多共同之处。
七是尊尚贤人的理念。尚贤,就是重视和重用贤人。在我国历史上,儒墨两家都提过这一主张。墨子认为,是否尚贤,是国家治乱贫富的原因所在,因而指出尚贤是为政之本,治理国家以尚贤为原则。“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①”。而选用贤人的惟一标准则是德才兼备,既要有德行,又要有才干。这种选拔是公平公正的,在农民显达之间也一视同仁,反对任人唯亲,结党营私。儒家同样认为,能否尊尚贤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盛衰。孟子说的“不用贤则亡②”,就是基于这种认识。
以贤能治国兴邦,推进南宋中兴的秦桧对尚贤尤为重视,明确指出南宋发展要“以贤才为羽翼”,走贤才兴国之路。这无疑是虑及长远,行之有效的兴国良策。
八是善纳忠言的理念。忠言利人,人所共识。但忠言往往揭人之短,触人之痛,显得逆耳难纳,不见得人人爱听,人人能纳,是故不听忠言,执迷不悟者大有人在。如果说,芸芸众生不纳忠言,所害的只有自己,不至于危害社会,那么,作为高层决策人物,尤其是一国之君,如果不纳忠言,则危及一方甚至是江山社稷。相反,善纳忠言则利己利人,利家利国,其意义十分重大。春秋战国时期,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类比,从而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终于使齐国大治,备受称赞。令人称道的大唐盛世,也是很大程度得益于魏征敢于诤谏和唐太宗善于纳谏。由此可见,善纳忠言是为人之本,兴国之道。
秦桧当然深谙其中奥妙,进言皇上善纳忠言,指出“言或逆耳而可从”。这种利国利民的理念,就是要大胆讲,经常讲,使执政者有如警钟长鸣,不至于忘乎所以,为所欲为而误国误民。
九是清廉勤勉的理念。廉洁乃为政之要,勤政是公仆之本。廉而洁,一身正
气;勤而俭,两袖清风。古往今来,不廉,难以凝聚人心;不勤,无以成就事业。是故人们崇尚清廉,力倡勤勉。秦桧在《遗表》中提醒高宗皇帝“谨保清躬”,
————
①《墨子》卷二《尚贤》上。
②《孟子》卷十二《告子》下。
除了表达对其康健之祝愿,还含有提倡清廉勤勉的理念,对于凝聚人心,治国安邦,无疑有重要的作用。
十是防微杜渐的理念。古往今来,有识之士无不重视防微杜渐。微:指微小;杜:指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防微杜渐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其继续发展。重视并始终坚持防微杜渐,有如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有利于自我完善,争取主动,确保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注重在细节上下工夫,一点一滴都不能掉以轻心。正像古人所云“勿以恶小而为之①”,干什么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适可而止。因为一旦过了度,就会使事物在量变上的积累,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产生质变而导致满盘皆输。秦桧主张“事有未形而宜戒”,就是倡导防微杜渐的理念,对于加强自我修养、加强管理,乃至促进治国兴邦,都有极大的作用。
秦桧所倡导的以上十大理念,立意高远,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利国利民,不失为兴国良策。直到今天,对我们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从秦桧的十大理念不难看出,秦桧具有爱国爱民的高贵品质,虑及千秋的长远目光,治国兴邦的高深谋略,尽忠报国的高尚情怀。只要我们平心静气地细研其《遗表》,就会感受到秦桧的高尚与睿智,就会对秦桧刮目相看,心生敬意。
————
①《三国志》注解三二《蜀书》二《先主传》。


IP属地:河北1楼2024-02-10 18:06回复
    遗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2-11 14:10
    回复
      vzvsvsbsb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2-12 13:17
      回复
        zvvzbsbs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2-15 00:04
        回复
          vsvsvhsh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2-15 07:07
          回复
            gshshwgsgshd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2-17 14:47
            回复
              bshshsj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2-17 22:31
              回复
                bxbdbd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2-17 22:34
                回复
                  zhshjss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6-27 10: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