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这是我发表于十年前(2013年)的帖子。今日重发转至此,一是为了备存,二是为了分享。请大家多多指正,谢谢。
陈寅恪先生是中国近代以降一位非常重要且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过去有关他的研究、话题蔚然成风,近些年来则有所落寞,这几年又突然有了点新起色。下面简单给大家介绍几本近年有关陈寅恪的著作,也算是给自己存个备忘录。
1、陈流求等著《也同欢乐也同愁》,三联书店,2010年。
这是陈寅恪子女撰写的回忆录,追忆他们的父母陈寅恪及其夫人。书我买了,且看过几遍,挺有意思的。书中提供了一些有关陈寅恪日常生活的新史料,不过回忆的内容止于一九四九年。有关建国后的部分什么时候会出版,没人知道,作者们也不说。
2、张求会著《陈寅恪丛考》,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张君研究陈寅恪已有二十余年的时间了,不过刚开始集中在陈寅恪的外围,从早年的《陈寅恪的家族史》到现在《陈寅恪丛考》,我曾经半开玩笑称之为“农村包围城市”。不过这本《陈寅恪丛考》主要是作者他有关陈寅恪人物研究的文章结集,有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也有报刊杂文,我得赠了一本,翻过两遍,觉得不错,可是又总是少了点什么。
3、陆键东著《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增订版》,三联书店,2013年。
这本是2013年的增订版,我有以前的旧版,读过几遍,第一次读很震撼,随着对那个时代了解更多之后再读,便不再有那份震撼感,反而觉得,陈先生在那个时代,实属少有的幸运儿,虽最后结局不好,但终归受过的待遇比其他同时代人好太多。近日听闻这书再版了,在书店见到,内容没增多少,书的开本和厚度却似乎涨了一倍,不明白这一倍的涨幅从何而来。
4、张荣明著《竺可桢与陈寅恪》,漓江出版社,2013年。
我和这本书的接触比较特殊,确切地说,我看过这本书,但又没看过这书。为何呢,因为我看的是,这书在结集之前的版本,即连载在《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上的文章。当时给我的印象是,作者用了很多竺可桢日记里的记载,同时参考了几部陈寅恪的年谱长编和其他外围资料,写得挺好的。唯独有一篇谈到陈寅恪与民国科学青年团的,把华罗庚的建议误植在了陈寅恪上,算是百密一疏吧。
5、陈怀宇著《在西方发现陈寅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国内过去有关陈寅恪的研究蔚然大观,但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有关陈寅恪在国外经历的部分,虽前有程美宝等的研究(如《陈寅恪与牛津大学》),但或多说少就像一幅只拼了一部分的拼图,还留有大片空白。陈怀宇的这本书,恰好补齐了这幅拼图。大概是因为作者的地理优势,他能比其他人更加方便地利用到陈寅恪在海外的遗存资料。说起来,这位作者的主业并不是研究陈寅恪,而是研究宗教史,这算无心插柳柳成荫吗。
6、刘经富著《陈寅恪家族稀见史料研究》,中华书局,2013年。
我第一次知道刘经富先生这人,是在《文史》上看到一篇有关陈寅恪未刊书信研究的论文,作者就是他。当时读后,主要感觉倒不是作者对陈寅恪未刊书信的校注,而是惊叹于怎么会有人能找到六十余封陈寅恪的未刊书信,这不啻于说有人发现了新行星。当然关于这书,我其实还没看过,但我相信,应该水平不会差,毕竟作者是研究陈寅恪多年的行家人士,出版方也是有相当知名度的中华书局。
7、结语
其实还有好几本没有来得及略微提到,主要是我看到这帖子已经够长了,再写下去,难免有裹脚布的嫌疑,索性就此打住。诸位也别太把我这段话太当真了,也就随便说说的,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批评。
陈寅恪先生是中国近代以降一位非常重要且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过去有关他的研究、话题蔚然成风,近些年来则有所落寞,这几年又突然有了点新起色。下面简单给大家介绍几本近年有关陈寅恪的著作,也算是给自己存个备忘录。
1、陈流求等著《也同欢乐也同愁》,三联书店,2010年。
这是陈寅恪子女撰写的回忆录,追忆他们的父母陈寅恪及其夫人。书我买了,且看过几遍,挺有意思的。书中提供了一些有关陈寅恪日常生活的新史料,不过回忆的内容止于一九四九年。有关建国后的部分什么时候会出版,没人知道,作者们也不说。
2、张求会著《陈寅恪丛考》,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张君研究陈寅恪已有二十余年的时间了,不过刚开始集中在陈寅恪的外围,从早年的《陈寅恪的家族史》到现在《陈寅恪丛考》,我曾经半开玩笑称之为“农村包围城市”。不过这本《陈寅恪丛考》主要是作者他有关陈寅恪人物研究的文章结集,有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也有报刊杂文,我得赠了一本,翻过两遍,觉得不错,可是又总是少了点什么。
3、陆键东著《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增订版》,三联书店,2013年。
这本是2013年的增订版,我有以前的旧版,读过几遍,第一次读很震撼,随着对那个时代了解更多之后再读,便不再有那份震撼感,反而觉得,陈先生在那个时代,实属少有的幸运儿,虽最后结局不好,但终归受过的待遇比其他同时代人好太多。近日听闻这书再版了,在书店见到,内容没增多少,书的开本和厚度却似乎涨了一倍,不明白这一倍的涨幅从何而来。
4、张荣明著《竺可桢与陈寅恪》,漓江出版社,2013年。
我和这本书的接触比较特殊,确切地说,我看过这本书,但又没看过这书。为何呢,因为我看的是,这书在结集之前的版本,即连载在《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上的文章。当时给我的印象是,作者用了很多竺可桢日记里的记载,同时参考了几部陈寅恪的年谱长编和其他外围资料,写得挺好的。唯独有一篇谈到陈寅恪与民国科学青年团的,把华罗庚的建议误植在了陈寅恪上,算是百密一疏吧。
5、陈怀宇著《在西方发现陈寅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国内过去有关陈寅恪的研究蔚然大观,但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有关陈寅恪在国外经历的部分,虽前有程美宝等的研究(如《陈寅恪与牛津大学》),但或多说少就像一幅只拼了一部分的拼图,还留有大片空白。陈怀宇的这本书,恰好补齐了这幅拼图。大概是因为作者的地理优势,他能比其他人更加方便地利用到陈寅恪在海外的遗存资料。说起来,这位作者的主业并不是研究陈寅恪,而是研究宗教史,这算无心插柳柳成荫吗。
6、刘经富著《陈寅恪家族稀见史料研究》,中华书局,2013年。
我第一次知道刘经富先生这人,是在《文史》上看到一篇有关陈寅恪未刊书信研究的论文,作者就是他。当时读后,主要感觉倒不是作者对陈寅恪未刊书信的校注,而是惊叹于怎么会有人能找到六十余封陈寅恪的未刊书信,这不啻于说有人发现了新行星。当然关于这书,我其实还没看过,但我相信,应该水平不会差,毕竟作者是研究陈寅恪多年的行家人士,出版方也是有相当知名度的中华书局。
7、结语
其实还有好几本没有来得及略微提到,主要是我看到这帖子已经够长了,再写下去,难免有裹脚布的嫌疑,索性就此打住。诸位也别太把我这段话太当真了,也就随便说说的,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