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吧 关注:111,120贴子:190,634
  • 0回复贴,共1

#一本如合#《黄帝内经》串讲·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引言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瑰宝,其深厚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后世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串讲旨在通过参照“三易”即《连山》、《归藏》与《周易》的智慧,来更全面地理解和解读《黄帝内经》的深奥内涵。
  原来要为之取名“三易通参”或“三合本”、“合如本”,无奈是先贤们早已在其落款后大书特书,敝人只得搬个小板凳,再找个角落坐下了。
  敝人以为,上古之时,天皇·伏羲·连山氏,通过“一画开天”的形式,立竿见影地确立了“一”的标准模式(Δ,念作:德尔塔)(亼,念作:极),是证据确凿的、能够复现的;然而,所谓“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是后来人托名的伪作,虽然是“伪作”但仍旧有科学与文化的极高的参考价值和社会价值。
  敝人以为,中古之时,地皇·神农·归藏氏,通过“尝百草”的方式,明确了立身与行道的法则:天子守国门,民以食为天。同时,也昭示了一条深刻的人生哲理:躬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正确方法。不论是科学研究,抑或文化研究,都离不开躬身实践。
  敝人以为,下古之时,人皇·轩辕·公孙氏,通过“人”的方法,命人创造性地将这些事情境况统统记载下来,例如:《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篇第一》原文第一自然段写道:“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
  炎帝后裔孔夫子之时,关于他“韦编三绝”的故事,后人耳熟能详,也反映他玩命地追赶万古圣人的步伐,而终于在他逝世后得愿以偿,成为了全世界公认的道德体统、至圣先师、千古圣人。
      二、背景介绍
    《黄帝内经》概述
  《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由黄帝和岐伯等人共同创作,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的学术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
  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构建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被誉为“医圣之书”和“东方医学之祖”。
    “三易”简述
  “三易”指的是《连山》、《归藏》和《周易》三部古代经典著作,分别代表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智慧。
  虽然《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但它们的智慧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医理论中有所体现。
      三、串讲内容
    阴阳五行与“三易”
  《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强调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
  在“三易”中,《周易》的阴阳变化和《连山》、《归藏》的天地自然之道,为《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学说提供了哲学基础。
    脏腑经络与“三易”
  《黄帝内经》详细描述了人体的脏腑经络系统,强调脏腑之间的功能联系和经络的通道作用。
  在“三易”中,《周易》的卦象变化和《连山》、《归藏》的宇宙自然之道,为理解人体的脏腑经络系统提供了宏观的宇宙观和生命观。
    疾病治疗与“三易”
  《黄帝内经》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理念和“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
  在“三易”中,《周易》的变易思想和《连山》、《归藏》的顺应自然之道,为中医的疾病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四、总结归纳
  通过参照“三易”的智慧来串讲《黄帝内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系统和疾病治疗原则等都与“三易”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不仅丰富了中医学的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生命和健康的本质。


IP属地:福建1楼2024-06-02 11:52回复
    夏末流月、几点集合拆开看、10350601332.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