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译文 学习的一天天增多,闻道的一天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已经到了无人做的地步,无人闻道,人们不知道是非,对错,导致人们无所不为。无所不为当然不是什么好的事情,一定是一些错误或者罪恶的事情。 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说明道在人们心目中是何等重要。
-
0可,表示在某个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 译文 罪过没有比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欲更大的了
-
0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元音老人文集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XpuMaryM13nWRBKrcFOow?pwd=1234 提取码:1234
-
0曲,弯曲 枉,弯曲 曲和枉这里是指路径的变化 全,完美 定,安定 如果人一直沿着自我显示,自我表现,自我夸耀,自尊自大的路走下去,就一定会遇到挫折。人要知道及时地掉头,改变方向,人才会减少损失。这里的及时掉头,改变方向就是曲和枉的意思。 那么,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只有在错误的道路上,知道及时地掉头,改变方向的人,才会变得完美,安定
-
0快 放肆,纵情 。 如:快志(恣意行事);快直(诗文直叙其事而无含蓄) 放肆 放纵,不加约束。 出,发生 知快出 当我们智慧的运用放纵而不加约束,这种情况的发生 当我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要考虑我这样做,是否会伤害到别人,侵犯了别人的利益。是不是昧了良心,或者丧了良心。是不是道德,违反法律法规。如果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什么都不管不顾,放纵自己恣意胡为,一定会做错事。像有的人用自己的智慧,做假药,假
-
0光,通“廣”,大 译文 使广大的民众和睦
-
0尘 ,佛教、道教指现实世界、人世间。 译文 使世界大同
-
0有时别人的仁爱会搅扰一个人的因果。 在这里举个例子,有人春天没有耕种,所以冬天饥寒交迫,于是他下定决心,来年春天一定要好好努力耕作,这时遇到好心人,看他可怜给以吃穿,于是,他就想,春天不耕作也会有吃穿,便不再劳作,冬天又到,便去找好心人,没想到,好心人入不敷出,无力帮助他,他便冻饿而死。 在他饥寒交迫的时候,如果没有遇到好心人的仁爱,来年的春天自己大干一场,绝对不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
-
0锉,通“挫”。损伤;挫折 译文 道的作用之一,就是给人以挫折 因为人天生的想法都是出自于私心,私心就不能够公平公正,不合于道,与道正相反。这时,基于这种心态,人去做事就会处处碰壁,处处受挫,在受挫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领悟,发现自己的想法的错误,而改正自己, 这一句,有的版本为挫其锐,锐就是锋芒毕露,锋芒毕露容易受到挫折。那么,有的人并不是锋芒毕露,而有错误的认识,想法,他们就不会受到挫折吗?一定会的
-
0已,停止 译文 天下都知道以美好的事物为美,那么作恶就会停止 这里涉及到一个以什么为美的问题,比如说,有两个路怒症,汽车发生剐蹭,一个拿着砍刀,一个拿着搞把下车开始火拼,一个比一个猛,旁边看热闹的小朋友一看,太帅了,那么,这个小朋友长大了,遇到这种情况会不会也是这样,他误把野蛮当成了勇敢,他认为这是很帅很了不起的行为,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以丑为美 所以说,判断啥样的行为是美的,啥样的行为是丑的尤为重要。
-
0心里可以有什么,心里可以有许多想法。那么,虚是空虚,就是少或者无的意思。那么这句话是让人什么想法都没有吗?如果有人明天想去学雷锋做好事,这个可以有,而且越多越好。那么老子是希望人没有什么想法,根据前文,老子的虚其心是有所指,老子是希望人们,不上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
-
0㴋,深清,深,指时间或空间,这里指时间,指时间久远 译文 久远呵,好像是开始万物的祖宗
-
0冲,通“盅”。空虚 盈,超过 译文 道空虚无形,作用,却没有谁能够超过它
-
0炊者,烧火做饭的人 立,通粒,进食 译文 烧火做饭的人都不吃,指非常令人厌恶的食物,这里指十分令人讨厌的行为。 炊者不立也与下文的余食赘行相对应
-
0注,预示,预先决定, 如命中注定 译文 道能够预示万物的未来。
-
0不要做不道的事,就是要做合于道的事 要做合于道的事,就是不要做不道的事 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从不同的两个方向说的同一个意思
-
0噭,古同叫,呼叫,这里指警告 欲,想要 永远要做合于道的事,用以观察道所给的警告
-
0眇,奥妙 译文 因此,永远不要做不道的事,用以观察道的奥妙
-
0未,放在句末,表示疑问 味,体会 译文 不要做不道的行为,不要做不道的事,体会到了没有?
-
1道是可以领悟到的,但这种领悟不是永久不变的 你现在对道的领悟和理解与你十年以后对道的领悟和理解是不一样的
-
3名,说出 说出可以说出,不是永远不变的说出 因为人在不同的时期,对道的领悟和理解不同,所以说出来的道也有所不同 人对道的理解,象攀登一座宝塔,站在不同的台阶会看到不同的风景
-
241 第76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①韧坚强②。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生之徒也。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恒③。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 注:①筋:肌肉。②强:僵硬。③恒:恒常,不变。 42 第77章 天下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①不足。人之道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
-
0浴,溪谷。自然界低的地方。 神,精神。 不死,永远存在。 玄,道。 溪谷为牝。 堇,假借为“仅”。少的 译文 总是把自己放在低的地方,这种精神奇将永远存在,这就是所说的道家主张的谦下。道家主张的谦下的窍门,是所谓天地间人做事的根本。绵绵不断呵,好像存在许多年,用的人不少。
-
0
-
8
-
8
-
6紧赶慢赶《老子理论体系初探》这篇文章终于完成了,全文两万多字。能写出这篇文章还是要感谢众多知友的分享的,没有他们建立的基础,我是写不了这个的,文中多有引用他们的观点(侵删),十分感谢。撰写过程中真真正正体会到老子先生说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是什么意思了,你想“恒道”都不行。《老子》这篇语录集的确可以说是一堆拼图,但不是让你拼文字,而是让你拼出背后的理论体系。 文章系统解决了一系列千古难题: 道篇第
-
9
-
3哪个版本,你觉得更加通畅,更符合逻辑思想,你就放哪一个版本的句子。 就像楚简本,绝伪弃虑,这个才正常。
-
025 第25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绣①何②缪③何,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①绣:五彩备。②何:句中语气词,相当于“啊”。③缪:缠绕。 26 第26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众①日行 ,不离其辎重。唯有还官②,燕处③则昭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
-
011 第11章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燃埴①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①埴:粘土。 12 第12章 五色使人目明。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旁①。五味使人之口爽②。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注:①旁:邪、偏。②爽:丧失;失去。 13 第13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
-
3最近一直在听一个校本的道德经,就是把楚简和帛书结合而成的校本,里面第四十二章是沖气以为和,不知道楚简用的是不是这个字,通行本用的是冲(和三点水的沖不知道是否一个意思)帛书用的是中,但我感觉不沖气怎么能守中呢,帛书的中气应该和沖气一个意思吧
-
027 第64章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判①也。其微也,易散②也。为之其无有也,治之其未乱也。合抱之木,作③于毫末。九成之台,作④于䉂⑤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⑥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⑥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注:①判:分开。②散
-
015 第52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①,闭其门,终身不廑②。启其闷,济其事,终身不棘③。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④常⑤。 注:①兑:【毛傳】兌,成蹊也。②廑:蒙受;接受。③棘:执囚之处为丛棘。④袭:《晋语》记载:大国遵循正道,小国效仿它就称为服从。⑤常:恒长。 16 第53章: 使我挈①有知也,行于大道,逶迤②是畏。大道甚夷,
-
0甲本不足首取乙本,继取汉简。释文即识别通假字,更正错漏并简体化的原文,并标明通行版章节,章节后做简单字词注解。 德部 01 第38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①也,而乱之首也。前试②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
-
0
-
44
-
0
-
0《帛书老子》第20章 唯與訶❶,其相去幾何?美與惡,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₁₂₈可以不畏人。朢呵,其未央才❷!眾人巸巸❸,若鄉 ❹於大❺牢,而春登臺。我泊焉未佻,若嬰兒未₁₂₉咳。累呵,如无所歸。眾人皆有餘,我獨遺。我禺❻人之心也,惷惷❼呵。鬻人昭昭,我獨₁₃₀若【門肙】❽呵。鬻人蔡蔡❾,我獨【問心】【問心】❿呵。忽⓫呵,其若海。朢呵,其若无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抏₁₃₁以悝。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
0
-
0
-
0
-
0
-
2
-
68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如何理解
-
10首先从有无之名来看, 无,名万物之始,这只不过是给“无”命名而已。万物皆为从无到有诞生的,这无,难道不是万物之始?道生一,1就已经是有了吧?1,2,3,……万,……万物由1而始生,这不正是:有,名万物之母? 所以“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我说的道,可以说明,但不是已定型而恒定不变之道,即通常所论的那些恒道如天道、人道、岔道等,我说的名,也可以命定,同样不是寻常之名。接着给有无命名:无,名万物之
-
6竹简本此处有一个奇怪的病句是:人之所畏人不可畏人。没有人重视这个。其实这个才透露出真相。通行版不可不畏才是被统治者故意篡改的,而这名这名抄写者见到了。真伪两个版本,冒着病句也要抄在一起。人之所畏,亦畏人跟前面的。那两个排比句意思贯通一气,后面接不可不畏完全不明所以
-
6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是上古的意思,下是当下的意思,这样解合理吗?
-
45故貴爲身於爲天下,若可以辶石天下矣 ;愛以身爲天下,女可以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