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
0突发性耳聋是突然发生、病因未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一般认为是内耳出现了问题,通常是影响一只耳朵,双侧突聋的发病率约占全部患者的1.7%~4.9%。 突发性耳聋诊断的一个重要标志是72小时内至少在3个连续的频率上听力损失≥30dB。一般认为突发性耳聋与病毒感染、内耳血液微循环障碍、头部外伤、自身免疫以及变态反应等密切相关。 一项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突发性耳聋病因中以病毒感染为主(34.44%),其次为耳蜗微循环病变(21.76%) 和不良心
-
0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放大传入耳朵的声音并传入大脑进行处理。助听器由五个核心部件组成,它们是:1~2个麦克风用来收集声音 1个声音处理器,可以降低背景噪音,清晰音质 1个放大器,可以听见轻柔的声音 1个小受话器,将处理后的声音传回给耳朵 可充电或一次性电池。 助听器通过麦克风收集声音,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并发送到声音处理器。通过对声音处理使言语信号变得清晰,同时降低背景噪音。言语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后,再通过受话器传回耳
-
0固定作用:耳模能够确保助听器稳定地固定在外耳或耳道内,避免因运动或外力导致助听器移位或掉落。 - 声学作用:通过耳模的形状和材质,可以改善助听器的声音传输质量,减少声音失真和反馈啸叫。 - 舒适性:合适的耳模设计可以提升佩戴的舒适度,减少对耳朵的压迫感和不适感。
-
0
-
0· 声源定位 由于双耳的位置不同以及头部的屏障作用,就产生了声音分别到达双耳的时间差和强度差,别小看这细微的差距,它能帮助我们完成声源空间的准确定位。· 抑制噪声 双耳比单耳能更有效地减少噪声,在噪声中听得更清楚,因为双耳在接收同一信号时,会有微小的时间差及相位差,大脑可以利用这些差异,辨别出想听到的声音而忽略噪声。· 双耳整合作用 由于双耳佩戴能够提高整合效果,同时可以降低助听器的整体输出增益,对于双耳重
-
0
-
0我们的耳朵存在用进废退现象,当我们出现了听力问题却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会导致我们对声音越来越不敏感,反应越来越差,大脑对言语的分辨能力也越来越差。即使后期采取了干预措施,也很可能会出现听得到声音,但却听不懂声音的情况。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听觉中枢由于长时间得不到声音刺激,退化导致的。因此,越早采取干预措施,助听器的效果越好。
-
0
-
0CROS助听器使用信号对传措施,适合一侧听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另一侧重度或以上听力损失、常规助听器无效的患者。 较好耳侧佩戴常规助听器(麦克风不工作),差耳侧佩戴交联式助听器(只有麦克风工作,不放大),用于收集差耳侧的声音并通过无线传至较好耳侧助听器,实现好耳一只耳朵听到两侧声音的效果。
-
0
-
0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反馈。啸叫声可能是由于助听器佩戴不正确或音量过高所致。此时可以重新确保佩戴好助听器,啸叫就会消失。
-
0
-
3
-
4
-
3
-
0
-
2
-
0
-
0选配了合适的助听器之后,通常都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一般都先从安静的室内环境,过渡到喧闹的室外环境——很多人一开始在安静环境中听得不错,但进入嘈杂的环境后却觉得听不清、很吵,于是很快就放弃了佩戴。 其实这种情况很正常,是没有完全度过助听器适应期的表现,需要大家循序渐进地耐心适应,不断尝试聆听新声音。同时与验配师保持沟通,经过多次的磨合与调试之后,将助听器调试到更合适自己的状态,才能发挥它最大的功能
-
1
-
0在马路上或餐厅内等有噪音的地方,能听见对方讲话,却经常听错,如将“肚子”听成“兔子”,“鞋子”听成“茄子”。🔴听不见一些轻声却高频的声音,如小声的鸟叫等。🔴有时在安静环境下交流,也需要对方提高嗓音。
-
0
-
1
-
0很多老人以为戴上助听器就能像年轻时一样,但事实是,助听器再好,也不能代替从前的耳朵。因此要像适应使用假牙一样,慢慢熟悉助听器带来的新声音。 还有不少老年人由于没能尽早助听,大脑的言语分辨能力已经有所下降,这就会造成听得见但听不懂的情况,此时家人的理解、陪伴更能帮助老人建立信心,进而学习聆听,慢慢适应,慢慢康复,对助听器保持合理的期望值。
-
0在感觉到任何听力变化和不适时,应该以最快的时间就医,获得专业的咨询和诊断。可以将耳聋的风险降到最低,增加听力恢复的可能。02 如果已经经过专业的诊治,或突发性耳聋发生已经超过3个月,听力仍然没有恢复的。可以考虑验配助听器,改善听力。03 如果听损太严重,很难从助听器的放大中获得助听效果,就可以考虑对传系统和助听器结合使用,以保证客户不会漏听差耳侧的声音。
-
0
-
0戴了助听器后能打电话吗? 听力障碍者打电话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电话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重要通信工具。一般在70dB以下的听力障碍,戴助听器以后打电话是没有问题的;大于80dB的听力损失,要打电话,除了要配备专门的设备以外,还要有特定的训练过程。大部分耳背式助听器有“T”档,是专门用来打电话的。具体的使用,请注意三点:1、将耳背式助听器的开关旋到“T”档,(现在最新的全数字助听器可以自动切换)。2、将耳
-
0
-
0对于药物或手术治疗无效的双耳听力损失患者,双耳验配助听器是解决其听力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双耳验配有着诸多优势,如避免听觉剥夺,对双耳进行有效的放大补偿或电刺激,保护患者的残余听力;同时提高辨别声音方位的能力,患者可依靠双耳间的音量差、时间差和音色差,来判断声源与听音者之间的大致相对位置与距离。 此外,双耳验配还有助于消除头影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信噪比提高至多12dB,减轻啸叫和失真,提高语言清晰度和响
-
0
-
0🔴在马路上或餐厅内等有噪音的地方,能听见对方讲话,却经常听错,如将“肚子”听成“兔子”,“鞋子”听成“茄子”。 🔴听不见一些轻声却高频的声音,如小声的鸟叫等。 🔴有时在安静环境下交流,也需要对方提高嗓音。尽管受听损影响的人数庞大,但助听器的接纳度却远远不足——发达国家助听器的佩戴率约为30%,而在我国却不足5%。 最早的轻度、中度听损很容易被忽视,通常都是已经对生活产生影响之后被周围人察觉。如果你经常遇见
-
0
-
0
-
0
-
0
-
0我们都知道,助听器可以帮助听到声音,尽早佩戴也可以提升大脑对声音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因此,助听器并不会越戴越聋,相反,它还会为听力带来更多积极影响。多项研究发现,佩戴助听器的听力障碍者比没有的人生活地更好。
-
0小孩发现听力损失,怎么办?当发现小孩有听力损失时,该怎么办?以下是界首惠耳助听器分享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听损家庭妥善处理这一情况:及时检查与诊断:立即带孩子去正规医院进行全面的听力评估。专业医生会通过各种测试确定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选择合适的听力补偿方式:助听器:适用于轻度至重度听力损失,能提供清晰自然的声音,适合学说话的儿童。人工耳蜗:针对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甚至全聋的儿童。虽然需要手术且
-
0一只还是一对? 根据你的需求来决定·基于你的听损程度 严重的听损可能需要同时使用两只助听器,轻、中度的听损则可以考虑单侧佩戴。 ·根据你期待的舒适度和适应性 有的人可能无法适应同时戴两只助听器,而有的人则感到单侧佩戴效果不佳。选择一只还是一对,可以根据个体的感受和需求进行选择。因此,助听器不一定非要戴一对,选单侧一只还是双侧一对,主要是根据个体需求、经济能力和舒适度来决定的,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合适的助听器
-
0
-
0助听器可以帮助您在对话中听到轻柔的言语,使您在需要交流的环境中更加舒适,自信。助听器可以帮助您: 连接你我:助听器可以提高您听清和理解言语的能力。它自动适应您所处的环境,在嘈杂的环境中减少噪音,同时使语音更加清晰。助听器让您与周围的人和世界互动,这样您和您所爱的人就可以保持联系。连接世界:助听器可以帮助您聆听世界的声音,甚至是轻柔的声音,以及您周围的生活。它还可以连接蓝牙智能手机、电视或其他智能设
-
0初次佩戴助听器的患者大多数都会出现一个现象——不适感。 其实这是正常现象,多为头疼头晕等症状,因人而异。 我们刚佩戴助听器的时候是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的,是需要循序渐进的,一般来说,一开始我们每天佩戴2、3个小时即可,当你感觉到不适的时候就可以摘下来了,不要强硬的逼自己继续佩戴,等你佩戴几天过后再把时间加上去,加到3、4个小时,等你再次习惯后,就继续加时间,就这样以此类推,直到完全适应为止。 一般情况下佩戴助
-
0
-
0
-
01.听力损失程度 轻度到中度听力损失:对于轻度到中度听力损失的人群,可能并不需要全天佩戴助听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佩戴。例如,需要远距离听课,听报告,需要经常小声交流。经常出入社交场合、工作会议或看电视时佩戴,而在安静的环境中则可以选择摘下。 重度到极重度听力损失:对于重度到极重度听力损失的人群,建议尽量一直戴助听器,以便随时获取声音信息,提高生活质量和安全性。 2.生活习惯和需求 工作和社交需求:如果
-
001 在感觉到任何听力变化和不适时,应该以最快的时间就医,获得专业的咨询和诊断。可以将耳聋的风险降到最低,增加听力恢复的可能。02 如果已经经过专业的诊治,或突发性耳聋发生已经超过3个月,听力仍然没有恢复的。可以考虑验配助听器,改善听力。03 如果听损太严重,很难从助听器的放大中获得助听效果,就可以考虑对传系统和助听器结合使用,以保证客户不会漏听差耳侧的声音。
-
0助听器的工作原理相对复杂,但简而言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声音捕捉:助听器通过内置的麦克风捕捉外界声音。信号转换:麦克风将捕捉到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信号处理与放大:电信号经过放大器进行放大,并经过一系列精细的信号处理技术,如频率响应优化、背景噪音减少和反馈抑制等,以确保声音的清晰度和舒适度。声音还原与输出:经过处理的电信号再由授话器还原为声信号,直接传递给用户。
-
0我们的耳朵存在用进废退现象,当我们出现了听力问题却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会导致我们对声音越来越不敏感,反应越来越差,大脑对言语的分辨能力也越来越差。即使后期采取了干预措施,也很可能会出现听得到声音,但却听不懂声音的情况。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听觉中枢由于长时间得不到声音刺激,退化导致的。因此,越早采取干预措施,助听器的效果越好。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