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2
-
27
-
373
-
46
-
209若仅依据正史记载的战场表现和军事成果(排除演义、游戏等艺术加工),以下是三国时期实战能力最突出的十位统帅(按时间排序): 1. **曹操** - 官渡之战(2万破10万灭袁绍) - 远征乌桓(闪电战灭蹋顿) - 渭南之战(分化击破马超、韩遂联军) 2. **周瑜** - 赤壁之战(火攻破曹操20万大军) - 江陵攻坚战(1年破曹仁守军,奠定南郡防线) 3. **陆逊** - 夷陵之战(火烧连营破刘备4万) - 石亭之战(诱敌深入全歼曹魏10万) 4. **司马懿** - 百日平辽东
-
91
-
7我刷三国同人小说有好几年了,跟曹操跟刘备,自立门户,甚至在汉朝重建秦朝的我都见过,就是没见过跟东吴的,谁能解答一下这是为什么?东吴跟蜀汉曹魏比起来到底差在哪了?为什么没几个作者也跟东吴的书
-
75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
62
-
6魏延在破蜀之战中立功升官,汉中之战作为牙门将,战后被刘备提拔为汉中太守,守了几年北大门,4出祁山时立了次军功。代表作子午谷之谋是自寻死路策略,想法过于理想化,其实和街亭的马谡很类似。街亭真要是魏延去(开图的话其实去谁都一样),我估计结果不会比马谡好多少。此外史料中还有关于战斗、出谋划策的记载欢迎大家补充。 张郃作为降将,在曹操取汉中前基本没表现,去巴中掠夺人口被张飞搞得差点没回去,守汉中时要不是他顶
-
370
-
212
-
257先说好,我不是亮粉。我也没有仔细去查史料。只是把自己代入当时情况下的战术分析。 当时来说,蜀国的人口只有东吴的一半、只有曹魏的4分之一。蜀国实际上的领土只是十三州的一州。 打曹操,必须要有骑兵。没有骑兵,步兵打骑兵,胜利也无法扩大战果,失败了就是一场惨败。但是川蜀本身不产马?当时3个天下有三个产马地,凉州、并州、幽州。所以第一目标就是控制凉州。有了马匹,再占了长安,潼关。这样有川蜀产粮地,西凉产马,再
-
1121曹魏对东吴可是怎么侮辱怎么来,屡次挑衅,站在东吴头上拉屎,杀董袭陈武,杀光凌统部曲,抢居巢蕲春,逼孙权跳桥。放在今天,那就是不说了好像涉及当代历史会被删帖。但东吴就是不能动手,就必须和曹操结好,帮曹操解围杀人,最好是量东吴人民之物力,结与曹操之欢心。
-
862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可能他们想的是,东吴破坏联盟,导致三国局势被破坏。导致蜀汉灭国,东吴投了。 但问题是这里的关联是蜀汉灭国,这个与东吴破坏联盟有什么关系? 蜀汉背靠天险,或者丢了荆州就会灭国? 要是这样,那么让诸葛如何自处? 大家都知道,东吴夺取荆州以后,诸葛还领导了多次北伐。北伐都有余力,守不住川蜀,这个实在是说不过去吧。 也就是断了,蜀汉从荆襄之地,称霸天下的路而已。 难道蜀国的安全与否定还要怪在东
-
0
-
86刘备真能舍江山何必称帝?联曹还有什么顾虑? 夷陵一战刘备败光家底后传位刘禅还想着有诸葛亮能成大业,实际上是刘备到死都舍不得江山
-
0
-
465如题,江东的基业都是孙策打下来的,只是孙策突然遇刺,在乱世纷扰,需要长君的情况下才舍弃亲生儿子而传位孙权,如此大恩大德,孙权在称帝后却只给了孙策追封长沙王,谥号桓,孙策的儿子也只给侯爵。 而后世的高洋在他哥高澄被刺杀后,继承齐王爵位,称帝后还追尊他哥为文襄皇帝,他哥的儿子也都给封王,对比之下,孙权还不如高洋这个暴君厚道。
-
70
-
417
-
153总有人说,诸葛用人公正,不偏不倚, 为何蒋琬,零陵湘乡人, 费祎,江夏鄳县人。董允,南郡枝江人, 再者,杨仪襄阳人,再者降将姜维,难道东州和益州真的没有人才? 还是说诸葛亮用人不是唯才是举。
-
30首先,初平末(李傕郭氾刚上台时候),张纮就建议孙策投奔吴景(袁术),【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雠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在江东成桓文霸业——当然这玩意儿属于一眼假的马后炮。 然后,建安四年十二月,江东大局初定,孙策势力以比较散装的形式据扬州五郡。 建安五年初,孙策趁官渡之战偷徐州广陵郡,死在丹阳北境(距离广陵郡仅隔一江),死前遗嘱战略是:苟在江东观望天下。 于是张昭秦松等“谋主”忠诚履行遗
-
395曹魏正统不必多说吧?重建洛阳,长安,顺便修了个邺城,这些都是后期北朝的热门国都;屯田,然后收复辽东;文学,法律这些贡献也不少;九品中正制对于举孝廉也是进步的。 孙吴,发现台湾这个有争议不提,但征伐山越,开发南方是公认的吧?孙吴本身就是南六朝的第一朝,孙吴故地也是后五朝的核心区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区域,和曹魏在濡须,合肥,寿春,荆州打的几次战争更像是后南北朝的序曲, 季汉,或者说蜀汉,要说对历一点贡献
-
243两个友好的国家甲乙,在甲做了某些严重对不起乙的事情后,一旦被乙发现。友好联盟关系自动破裂,根本不用宣布。 孙权对刘备是不宣而战,其实刘备集团也知道双方已经剑拔弩张,随时开打,但信了陆逊吕蒙的忽悠,只能说被忽悠的要么是自信实力强大,我们就坑你了,坑蒙拐骗,强取豪夺了,但面对共同的敌人曹操,你也只能委曲求全,干瞪眼,再说量你也打不过来。 其实孙权刚开始,扶持并联合刘备的诚心还是很高的,又是给兵,又是借地
-
65
-
41这里的第一人,不是说孙权是最先开发江南的人,而是指开发的成就。 从历史个人,从开发的程度,从开发的规模,从开发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等这些方面来看,个人觉得,孙权算得上是开发江南第一人。 尤其是,置海南于大陆人的管制之下,试探开发台湾等,更是丰功伟绩。
-
5我认为关羽是败在政治上。糜芳抛家舍业追随刘备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自己挣得一份天地。 张邈反叛曹操,就是因为曹操法家严苛,削弱了贵族的权利。所以糜芳家,还有陶谦一些旧部铁了心追随刘备。刘璋为什么请刘备入蜀?因为蜀地贵族豪横,想借助刘备的力量,结果刘备把刘璋和蜀地都镇压了。当时孙权还看着老实点,二号人物陆逊也是个贵族,张 雍 步等一大批贵族,感觉东吴不是那么大权独揽。当然吴大帝晚年不做人那是后话了。 在整个
-
7诸葛亮隆中对,鲁肃的策论,哪个更实事求是? 诸葛亮隆中对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鲁肃的策论 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
-
5
-
10跪求。
-
1罗贯中摆明了春秋笔法写了两件事。为什么王垕背锅被揭露了。
-
5
-
104
-
0
-
10
-
6
-
382看了史料,理性看待东吴人才辈出,并没有那么多不堪。甚至草船借箭,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被人偷了也并没有人提起。是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其他地区内心不平衡吗?东吴这里几乎没人提起三国,大部分都在津津乐道近代历史。
-
83什么刘备宗族是问题? 刘备出身比孙坚高更是搞笑。 到刘备那一代就是被人鄙视的商贾,不打折扣的贱户。 刘备本人是兵子,双重贱户。 三国书里一大堆当面鄙视刘备出身的,要么鄙视他商贾,要么鄙视他兵子。 你见有谁当面看不起孙坚出身? 曹操有诸夏侯曹,吴书有诸孙,吴书6静瑜皎焕一大堆人。 你看刘备有个屁的宗族势力? 蜀书有那么多夏侯曹孙? 世事州郡就是小吏=长吏--县尉-县丞-县长-县令。 熬资历看运气爬。 最高混个五六百石县令到
-
160他们的逻辑完全看不懂,防守方不主动进攻等于输?死个将领等于全盘皆输?既没有双方的兵力记载,默认东吴打酱油,三国争霸变成魏蜀争霸,诸葛北伐等于,蜀国主力单挑魏国主力?
-
10关羽走麦城如果发扬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武艺还是能逃回益州吧? 感觉万人敌虎头蛇尾
-
6根据三国志记载,大乔是孙策的妾室,小乔却记载不详,各位大佬,有什么说法吗?
-
197看到贴吧里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且主要讨论集中在被刺等等 就开个小帖子说一下自己的建议 首先先表态:我个人不喜欢白衣渡江(看完别喷先看看我的论据) 1、白衣渡江在我看来已经是吴必须而为。而不是谁小心眼或者战略眼光不行等等 简单来说,大汉十三州北境此时基本全在曹老板手中,南边只有杨,荆,益 交四州(交州在三国基本没有什么战争和出场的机会 我们暂且忽略) 此时的蜀汉集团已经掌握了荆州和益州并且开始北伐。(益州站线
-
1420
-
51我发现有些所谓历史爱好者离了权谋、士族、地域就像不会键史一样,哪怕抛开读史连史书目录都不一定看过一眼这种小问题不谈,也甚至不肯百科一下自己搞出来的派系的人的成分。更不用说查地图了。 简单来说的话 曹丕曹植夺嫡的时候,双方核心班子都是河内人和沛人混搭为主体,而且这些人的私交还不错; 蜀汉的高层决策基本被荆州人垄断,李严案时候李严的南阳乡党全票支持诸葛亮,魏延案甚至是跟刘备入蜀的荆州人内讧; 所谓东州派里
-
3这几年我在网上冲浪,现一堆人说三国是高端局,是巅峰赛,我不否认三国人物的优秀,但我总感觉有些言论说的太过了,比如刘邦说刘备打的是巅峰赛,输了不怪他,说实话,我认为三国人物的整体水平,尤其是统治者水平,曹孙刘三人都有严重的被夸大嫌疑,曹操宛城一炮害三贤还有亲自下令屠城,刘备夷陵之战把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家底给送了大半,孙权晚年宫斗把陆逊给气死了,还有合肥之战这个污点,综上所述,我认为三国时期称不上巅峰
-
4把三国演义看完了,不敢想象罗贯中玩了多久的三国杀,充了多少钱,才能写出这种旷世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