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7
-
2从晚明开始追,到残明现在也快十年了,柯大什么都好就是更得实在太慢了,有时候我在想柯大更得慢是不是因为他看明白了一点,就算他呕心沥血爆肝狂更,做到一周三更甚至一天一更也无法被当今小白书友当道的市场认可,更会因为付出太多得不到应有的回应和认可而遭受打击,所以像现在这般放平心态慢慢更,完全不在意市场回馈和利益,反而能坚持下去完成这一本他视为亲儿子一样的作品
-
98庞雨回师,是为了灭八贼,结果因为报纸的事,叙事到了补救关系网,打通贴票的销路,但是重点都在柳如是身上,目测还有2章才能结束西湖漫游,这几章的节奏很慢,叙事风格是轻松的,前面几百章都很少见,所以后面柳如是的角色很重要吗?陪老婆都是一笔带过啊
-
12柯大有交代顾眉后来怎么样了没
-
12
-
168需要重申一个基本的常识——谈论盔甲的防御力,不谈材质,厚度,工艺,光谈形制那就是来搞笑的。特别是前三者随便拎出一条都比后者重要,奇怪的是,也不只是见识问题还是智商问题。然而板甲信徒们似乎特别不喜欢谈这三样,仿佛无论是什么重量的铠甲只要是板甲形制就一定强于其它所有铠甲
-
39建奴再次入寇,庞棍参与勤王可能性很大。 崇祯十五年,壬午之役应该是建奴入寇人数最多的一次,高达总兵力的一半。按顺治五年的数据来算,男丁34万,其中三丁抽一披甲,总兵力约为10万,壬午之役建奴大概有5万。另据难民口供,清兵八个王子,每个王子统兵六千,总兵力将近五万是比较符合事实的。 但是安庆营出多少兵力,就得考虑很多东西了,尤其是粮米后勤。安庆距离北京约1180公里,也就是2300里。 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尤其是古
-
22
-
336等更辛苦,由于漫长的更新周期,想必大家有些人物都快忘了,今天周末,正好有时间,帮大家回忆回忆我会在说庞军中编制的时候,将属于其中的将士的出场,简历说一下,同时我记得章节的话会大致提一下,帮助大家回忆起来。由于自己做的表格太长,太碎,不够直观,估计也只有我自己看得懂,就文字编辑给大家,不发图了。事先声明:由于看到有军队编制的时候就开始作表格了,时间过于久远,有些地方我如果不看自己的表,甚至都忘了,所
-
13最近在推的数字人民币是不是跟胖鱼发贴票一样 有没有好哥哥科普下
-
8原因:一.看到吧友说柳如是有男装出行拜访别人的历史。 二.前文有多次写安庆各处招收女子工作。 综上:柳如是会去安庆工作 正经的说:柯大写了这两个和庞总暧昧的女人肯定是有道理的。周月如一直是庞的贤内助。柳估计也是。
-
12老实说,我个人也认为最近几章的阅读体验不太好,但我认为现在说这几章写的不好,还为时尚早。个人认为,阅读体验不好,除了我们不知道这段戏对故事推进到底有没有实际价值、更的太慢以外,还来自于我们很多人(肯定不是所有人,但应该是很多人)遇到了知识和阅历盲区。包括我自己。毫无客气的说,除了数学,我是所在普高文科近二百毕业生无可争议的第一(加上数学经常才排五六名),但我对明代文人士大夫的沟通和交易模式,没有多
-
13
-
58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后期势力划分: 1、农民军李自成:山西,关中以及西北地区。 2、农民军张献忠:汉中,川蜀以及西南省份。 3、满蒙马匪集团:东北以及蒙古地区。 4、明朝以及庞雨:鲁南以及荆襄地区,东南省份。 5、河北河南山东地区以及关宁军的归属未知。 个人感觉顺天还是被攻占,崇祯还是会吊死,关宁军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形式脱离明朝不得而知,李自成攻占首都后是退回关中还是坚守京城。
-
53看了残明看晚明,晚明也不好看了。书荒,有啥好看的书,老书虫推一推 要求逻辑相对合理顺畅,叙事有条理,情节设计引人入胜,价值观设定接近现实。 金手指可以有,但是只能做为重要事件转折点的辅助。种马不要。
-
9就是没有出场的周道登,不用出场,靠描写事迹就能让人会心一笑。
-
13柯大埋伏笔的功夫我是佩服的,一般来说柯大的伏笔跨度几十章比较普遍,但我发现了一个横跨一百多章的伏笔,就是谭癞子的副墩长——潜山二号墩堡副墩长蒋倌。 下面是原文: 417章 瓦房 蒋倌愣了片刻终于反应过来道,“小人明白了,到时候都是大人的。” 谭癞子咳嗽一声,“也不能那么说么,你明白就好,外边想来买卖米豆你先别应承,看看谁家给得合适,咱们就让他们来,上次府城来的那粮店,倒也明事理,就是掌柜怎生是个北地人。” 蒋
-
15《铁血残明》全书完毕后,它是一本书。以后的读者对此书的阅读是连贯性的,不是追更状态。如果一直都是战争,或者快节奏的主线剧情,那么读者就会非常疲劳。这是一部质量高的小说,是一个整体作品,在它完本前出于现在资讯发达的前提,大家有幸在它完本前一窥究竟,那么或许不要追得太急或者干扰它的节奏。作者对于节奏的把控是出于整体结构的考虑,每次高节奏战争之后,会回答权谋范围的剧情,长篇的权谋剧情后,又会插入市井片段
-
6
-
17他作为一名尖哨能力是很强的,杀鞑子也很卖力,特别喜欢杀白甲兵,据说有故事。但是他就是不当领导,小队长都不干,总是表现的很淡然,还不如满达儿积极,应该是因为之前在宣府营里让他有点心灰意冷,不知道后续会不会让他改变一些。
-
207
-
52夜幕下的清军大营里,多尔衮看完刚送来的紧急军情,把手里的急件展放到右手边的桌面上,对着一脸倦容的阿巴泰说:七哥,你看看这件怪事,南兵有这么厉害吗。阿巴泰没有看,对着多尔衮微笑,“大将军说说,我这眼病发了,夜里就看不清楚这些蚯蚓。”多尔衮心知这位哥哥不喜欢琐碎繁杂的公文,但这时候说看不清应该不是意气用事或者眼疾复发,应该还是觉得他这个弟弟小,有点儿笑闹的意味。 “右翼前锋被一伙南军埋伏了,甲兵死伤被
-
127我想说《终宋》前面一百章的谍战部分简直精彩绝伦。 瑕疵不是没有,但绝对瑕不掩瑜。(主角名字就叫李瑕) 语言流畅生动,场景转换自如,配角智商在线 主角抄诗词居然不是为了扬名、泡女,而是为了伪装身份接近目标…… 角色不是绕着主角转,军阀、政客都各有谋算,队友也各有想法。 可以看出作者功底很好。 天兴初年靖康末,国破家亡酷相似……剧情中几句诗歌的引用就能让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当然后面的战争场面描写不行,比残明
-
74
-
25这一章,柳隐本身的正派和侠气遇上了真正的英雄儿郎产生了心心相惜的知己与暧昧。又在结尾之时光影诉说离别与情思,却又产生了必然结局之感。即柳终归还是归了钱,这一段情思只是这金戈铁马之中的一片绿叶飞花。
-
5如题!
-
10
-
98历史上柳如是男装直接去了水太凉家里,然后两人才成婚。书里庞大帅和柳如是也要分别,柳如是也会像历史上一样,主动去安庆找庞大帅,然后两人就正式勾搭在一起。
-
90胖鱼这种高薪养兵,花费巨大,一万兵力,年费百万以上,靠庞氏骗局,能持续多久?
-
19一种想定为主角是军政天才,能建立战斗力超越满清的军政体系,同时满清从始至终是老一套,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样主角以并不比满清基本盘人口多多少的根据地或军队击败满清一统天下。以晚明、窃明为代表。 一种以“抢救大明朝”为代表。想定主角有一定能力,但其实并没有能力建立一支超越满清综合战斗力的军队、也没有特别优秀的新式政治能力“所谓金融能力”多靠吹,其实没有太本质的财政能力优势 是个明朝的“赵构”。同时满清
-
53我之前觉得这书神中神 m m,我在柳篇之前一直都是残吹。他总是能描绘那个时期社会状态,市井百态,当时腐朽不堪的官场,而是很细腻,人物情感都很饱满. 松弛的剧情也有吴达财一家,杨光第在安庆的日常之类的,风花雪月有眉楼应宴,都很好看。 为什么觉得柳篇不行,因为这个剧情本质就是当面打脸的剧情,没有任何事态的体现,这种剧情很低智,唯一的作用就是帮阮出口气。柳篇是唯一残明剧情上我勾画不出画面的了。 也有可能很多人喜欢
-
4期待A股全面翻绿!
-
37
-
18
-
29
-
48八宝饭的《乌龙山修行笔记》,跃千愁的《半仙》,不装逼、不种马、接地气,文笔优美。不管是顶尖高手还是底层喽啰,人物形象都生动立体
-
5平时,不写的时候也会想。写的时候很快的。现在一个星期一章都难。
-
10如题,想我庞大帅要钱有钱要权有权,人还这么帅,竟然无暇纳妾,怎么也是心不甘啊!
-
31 史可法 朝廷会给史可法立功,但是由于中央几个首辅和首辅候选人忙于党争,立功会因此迟迟下不来决断,最后党争结束,政局趋向于平稳,但是湖北四川爆发民乱,所以派史可法挂南京兵部尚书或者北京兵部侍郎,平叛叛乱。 2 庞宇 实授总兵加镇兵但是不给实际镇兵封地。同时破格提拔别的将军为总兵分权胖鱼。这里要提一嘴,分权是崇祯最擅长的,这一点是肯定的有的,最典型的就是派高起潜分卢象升的权,派毛文龙分袁崇焕的权,以及只用
-
2如果没书可看,可以去看这本,学术性和故事性都拉满,挺好看的
-
58残明里有着众多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也是各有各的风采。其中的四大小强都是杰出的生存专家,在乱世里或靠着头脑,或靠着运气,或者兼而有之的生存下来并且一步一步往上爬(此时旋律可以哼起来了),可谓是蟑螂和蜗牛的混合体。他们多次在生死边缘游走,但是每次都可以死里逃生,略略遭受挫折和起落,但是都顽强的摆脱困境。堪称本书小人物里的明星人物。 接下来请他们闪亮登场!他们就是小娃子,吴达财,谭癞子,唐二栓。 小娃子,堪
-
20
-
45新章节(第五百四十五章,湖光)最后一句:亭中安静下来,木亭屋檐上残留的水珠滴滴答答的落下,在台阶石上溅开成小小的水花,夕阳下的西湖波光闪动,两人在昏黄之中并坐,小小的木亭似乎跟湖光融为一体。 柯大的这一段,特别有感: 中学学语文,老师说,写静时,最好以动来反衬,比如写教室安静,写“啪的一声,一支笔掉在地上”比写“教室内没有一丝声响”更安静。 柯大的这一段,用滴答的水声,也反衬了空间的安静。 更重要的是
-
10这书我从初中就开始看了,今年大一了,才更到545章,问一下我大学毕业之前这本书能写到一半吗
-
20
-
9刚才在这吧偶然看到个帖子,说古代影视剧的服化道成本多么多么高,一件道具服要用多少宝石珍珠要上百万云云,我就顺口回了句几十块的人工宝石人工珍珠视觉效果比天然宝石天然珍珠要强得多。没想到就这一句话那贴主就迅速把我拉黑了,我不由一惊,我的潜台词(道具服哪有用真的,这种标一件道具服几百万的一般是洗钱没跑了)都没明说出来呢,这贴主反应咋那么大,事出反常必为妖,还是发个贴提醒书友注意一下。如果是我多心了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