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小童国学馆吧
关注: 25 贴子: 160

  • 目录:
  • 其他
  • 1
    年龄称谓是中国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
  • 1
    三千小童带你赏析古诗词:《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极为著名的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 1
    说起古人刻苦学习的典故,大家首先就会想到悬梁刺股、闻鸡起舞等等,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最后都通过自己的勤奋用功而学有所成,用现代的词语形容,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学霸”! 1、凿壁借光——匡衡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名叫文不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匡衡说:“
  • 0
    经核实吧主猫叔小怪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三千小童国学馆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1
    唐诗,虽简洁直白,但浪漫、瑰奇,清和如月。 唐诗,似少年,有着蓬勃朝气,令你读之难忘,思之尤甚。 每个人多少都读过唐诗。 耳熟能详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大美中华,传统美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古典诗词。而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辉煌的时期。 后世人总说“盛唐气象”,这样的底蕴,给了诗歌蓬勃发展的沃土。在不到300年的时间里,唐诗的创作达到了极
  • 0
    今天,三千小童为孩子们讲述的是二则古人励志故事,希望孩子们从古人身上学习他们的精神 ,从而使得自己更加优秀。 《沈括上山看桃花》 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著有《梦溪笔谈》。 在他小时候,沈括的先生在课堂上讲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在众人默默听讲的时候,沈括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白居易说四月份山下的桃花都开败了,山上寺里的桃花才开放
  • 1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读书有很多种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让我们来看看古代名人都是怎么读书的,让孩子从中借鉴一些适合的读书方法。 董遇:“三余”读书法 汉代的著名学者董遇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哪“三余”呢? 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意思是说,冬天,没有什么农活,这是一年之中的空余时间;夜间,天黑不能出去活动,这是一天之中的空余时间;雨天,不能下地劳作,这也是可利用的空余时间
    战歌心 7-8
  • 0
    竹子婆娑有致,亭亭玉立,节坚心虚,值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它能跻身“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之列,是因为古代的文人士大夫看中了它所代表的精神风貌,在古画里、诗词里、散文等等里都有它的踪迹。 先秦: 竹集君子美德于一身 竹子,本是最常见、最普通的植物之一,在大众眼里只是寻常之物。然而,在历代文人墨客心目中,竹子一点也不寻常,它不仅超凡脱俗,还集种种美德于一身,其精神之高贵、文化内涵之丰富,足可抗衡
  • 0
    转眼,已经迈入七月份 转眼,2018年已经过半。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感叹时间流逝的很快 七月已来,就让三千小童为大家分享关于七月风光的诗词。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释义: 小院幽深寂静,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挂的竹帘,映红了虚堂。 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正是中午时分,我一觉醒来,耳边传来黄莺儿断续的啼唱。 《夏花明》 唐·韦
  • 0
    中华文明五千年,悠久历史,而国学经典是古圣先贤总结出的人生经验,是智慧的象征,一直薪火相传。那些句子看似简单、平常,实则睿智、深刻,蕴含着丰富的智慧、深刻的哲理。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汉代王符 《潜夫论·贤难》:“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有智慧的人,除了自己不妄语,面对道听途说的流言蜚语时,也要有敏锐的判断力,能够过滤虚妄不实的话,且不再传与他
  • 0
    那一天,我整理书橱的时候,发现一片银杏叶悄然落地。 禁不住弯腰捡起来,喜出望外。这居然是中学时代最要好的同学洁临毕业时送给我的。上面写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看到这枯黄的叶子不知为什么我忽然地很想哭。是因为那些美好的回忆?那些相处的点点滴滴?或者说是想起了自己风华正茂的岁月。 那时候的洁一头短发,笑起来很甜美,坐在学校的草坪上伸着剪刀手给人一种很清新的感觉。她酷爱文学,最喜欢读的就是唐诗宋词
  • 0
    都说父爱如山。但是有多少人知道父爱为何如山?小时候我们坐在父亲的肩膀,看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给了我们更高的视野;我们青年的时候,他沉稳的脸庞和坚定的生活信念,给了我们为人的榜样;我们中年的时候,他日渐消瘦的身躯和逐渐放慢了的语速,给了我们生活的真谛!当他最终离我们而去时,留给我们的不是叹息,而是无憾。 这就是父爱,但是作为子女你又能领略到多少? 父亲。这个人我们那么熟悉,却经常在繁忙的时候忘记他。曾经
  • 0
    这是一个我亲眼目睹的故事。 课间,两个小孩展开了口战,彼此互不相让,伴随着吵声越来越大,教室门口聚集了一些别班孩子围观。 待我前去了解情况,只见一个孩子表情愤愤然,嘴角挂着泡沫,估计说得过于激动,唾液横飞了。另一个孩子一脸我有理的表情,不服气地站在那。 我问怎么回事,嘴角挂了泡沫的学生嚷:“老师,他非要我的那个自动笔。” 我用疑惑的眼神看向另一个孩子,那孩子平时话语木讷,总是咬着舌说话,纠正过多次不见
  • 0
    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 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渊之别。你会发现气质、谈吐、品格……这些都不一样。 也许有人会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你说这样的阅读究竟有什么意义?” 有人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
  • 0
    宋词作为中国古代的闪耀遗珠,它的伟大,不仅在于唯美的遣词造句,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直到今天,依然散发着光芒。 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是人类心灵的纯净一隅,是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境界。清欢不讲物质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平静体味。 清欢是对人生、对生活的品味与享受,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情趣的珍
  • 0
    以前听斫琴大师王鹏说:“做古琴要用五百年以上的老木头,才能发出正音,而这样的正音才能正心,如果是很年轻的木头,它的火气太大,所以你听起来会很尖噪,很刺耳,不会产生那种沉稳厚重的声音。” 这木质成了琴声,最后随了人的心声。古琴之声清微淡远,中正平和。今天三千小童先浅谈一下关于古琴方面的小知识。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唐·李白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
  • 0
    古人与棋,似乎天生就有着一种缘分。 古人把琴、棋、书、画并称四艺,四艺本就密不可分。棋,给人游戏的快乐与艺术的熏染,如果还能从中有所“悟”,那便是冷静思考,沉着应战,培养自身气质,对一些的文人来说,也就有了一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文人与棋的结缘,可用四字概括:闲、趣、狂、道。 闲者,闲适人生也;趣,棋中自有真趣味;狂,棋酒中自由疏狂;道,即方寸棋盘间,感悟人生之道。 文人之闲,多为心境闲逸,不像专门陪皇
  • 0
    遥远的巴颜喀拉雪山流下了千年的雪水,纯洁的清流滋润着华夏大地,诞生了东方得天独厚的文化。这就是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它以磅礴的力量推动着历史的前进,一路向东奔去。 长江作为一条浩荡几千年的河流,历经岁月的风雨,早已成为一张令人百看不厌,百读不倦的名片,被华夏儿女紧紧捂在胸口,时不时拿来吟诵与歌唱。 那些诗句,就是生长在长江水中的青苗,有了滚滚河水的滋润,愈加青葱鲜嫩,绿意勃发。我们不妨一起走进古人
  • 0
    这些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都见过, 当花儿邂逅古诗,仿佛能感受到那股自远方而来的,轻轻诉说…… 【梅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当百花盛开的时候,你找不到她的身影。她不喜欢凑热闹。百花凋谢,大雪纷飞时,她才兴致勃勃地顶着风冒着雪而来。 你看它,铁干横斜,银花数点,越是寒风凛冽,冰雪凌厉,它越是枝头怒放,灿烂芬芳。 【兰花】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 0
    现在的孩子,因为兄弟姐妹少,所以在家里备受宠爱。现在在二孩政策放开后,一个家庭也有两个孩子,所以,孩子们在祖父母和父母那里,得到的疼爱,自是浓厚的。 因为对孩子的过于疼爱,造成孩子各种依赖心理。小孩子在家里,绝对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即便那些普通的简单劳动,很多孩子也不会做。 有的孩子,上二年级了,还没有学会怎样使用笤帚。尽管反复引导,也总不能很顺畅地扫地。究其原因,就是孩子回到家,恨不能吃饭都要人喂
  • 0
    昨日学习了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今天的故事主角依旧来自赵国,三千小童为孩子们讲述的是名人历史典故《纸上谈兵的赵括》。 《纸上谈兵的赵括》 秦国与韩国交战,韩国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于是将领土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hé)围住上党。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还
  • 0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常常会对孩子说,要向班里榜样学习,学习他们的勤奋与努力。 今天,三千小童为孩子们讲述的是一则名人历史典故《廉颇负荆请罪》,希望孩子们能从古人事迹中收获知识,充实自己。 《廉颇负荆请罪》 因蔺相如两次出使秦国,第一次将和氏璧完整带回来,第二次秦赵渑(miǎn)池之会圆满解决,保全赵国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赵惠文王十分信任蔺相如,于是拜他为上聊,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
  • 0
    孩子在读课外书本时,常会看到一些“君子之交淡如水”、“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话语,心存疑惑,到底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君子和小人究竟如何区分呢? 三千小童为大家的分享,在《论语》中提及的“德行”就是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区别。 看胸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心胸的宽广与否是区分君子小人的标志之一,而心胸是否宽广并非先天性的,需要靠后天的培养与自身的努力。孔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的
  • 0
    读不同的书,得到的体会也不同,但大抵也离不开甜酸苦辣咸这个五种滋味。 酸是读书的第一等滋味 酸可以理解成辛酸。而读书能读出辛酸之情的,在我看来,首推梁启超先生。梁实秋写过一篇文章,叫《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任公是梁启超的字。 梁实秋先生说,大约在1921年,他曾听过梁启超的一次演讲。有一天讲到《桃花扇》里《哭主》一折,说的是南明时期,领兵镇守武昌的左良玉,听说崇祯驾崩,捶胸顿足对着北方哭道:“高皇帝,
  • 0
    古代圣人,大多数都是淡泊名利,宁静心田。对待生活中的起伏,总是宠辱不惊。人生的经历,让他们懂得藏起锋芒,懂得韬光养晦。于是,在他们的身上,我们收获很多的人生启迪,充分提高自己。 例如,我们读苏轼的诗词,就会知道他人生几大起伏,知道他在被贬路上,却活得悠然自得,活得心境恬淡。 他乐山乐水,一路看名山盛景,一路写诗作词,把贬谪之路,走得潇洒悠然。他每到一处,便会想法种田植树,打造他心目中的田园生活。他做
  • 0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01 春秋儒商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 子贡,孔子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
  • 0
    《论语》中,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即为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大部分的人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然而,行与知是彼此独立的个体。知此道理者很多,做到的人就比较少。 每个人都有一点“自恋情结”,总想自己比别人强一点;这种强,不在乎知识渊博,有素质涵养,而是要让自己的长相实实在在的比别
  • 0
    对我们这些家长来说,孩子教育是个不小的难题。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母亲接孩子放学,看到孩子身上衣服湿答答的,于是询问孩子原因。孩子回答说,是不小心摔了一跤。 恰好有其他小伙伴在场,于是揭穿说是因为孩子玩水造成。 孩子说谎了。 之后母亲将孩子带回家好好教育一番。 事情很小,也很常见,因为它就可能每天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作为父母,我突然发现我很能理解这位母亲在察觉到孩子撒谎时的感受。 教育孩子并不是一
  • 0
    一个人,成为了神,必定有他的原因。 李白因为潇洒,苏轼因为豁达。 李白像酒,像夜,让人沸腾、迷醉、放肆;而苏轼像茶,像晨,让人冷静、清醒、克制。 人往往喜欢在喝酒时谈最快乐和最悲伤的事,谈梦想,但会在喝茶时聊聊平淡的生活,聊聊人生。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有很多诗是因为他弟弟苏辙而写。 五年前,苏轼、苏辙兄弟二人曾到过渑池县,同宿僧舍,在墙壁上题诗。 五年后,苏轼外出做官,又要经过渑池县,弟弟
  • 0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他的《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留给后世子孙的精神财富,并且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 家训内容丰富,见解独特,是家庭教育的典范,可谓字字精湛,句句经典。 夜觉晓非,今悔昨失。 ——《颜氏家训·序致篇》 早晨有过失,晚上就要醒悟;昨天做错了事,今天则应悔改。说明改正错误贵在及时。人对于自己的缺点过失,要及时改正。知过即
  • 0
    《三字经》说: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三字经》又说: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三字经》中,对父子关系做了两个定义。一是相亲,一是相恩。 事实上,《三字经》作为蒙学总要,对父子关系的定义,是一个相互的关系,而从来不是单方的义务。这让我们想起一个孔子和弟子曾参的故事。 曾参除了是孔子的弟子,他更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孝子。曾参的事迹在《二十四孝》中的名字叫“啮指心痛”。 《孟子·离娄上》记
  • 0
    小时候,老师常常给我们讲,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找到一个适合读书的地方,终于把孟子教育成了一个思想家、教育家。 在这个方面,我有些与孟子近似,我的母亲也是一个望子成龙的母亲,她曾经给我找了好几所学校,最终,把我送进一所市重点学校才算作罢,孟母三迁,而我的母亲则是五移,才最终达到了目的。 我虽然是一个普通百姓,远远不能与孟子去相比,可同样的经历却使我对孟子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大概有类似的经历吧,所以,
  • 0
    近日一则新闻, 潍坊高新区一位七年级学生写的作文火了 《顾稚子,勿忽长》 丁酉冬月,吾妹降生, 时至今日,不盈百日。 … … 这位12岁的女生用了文言文写了一篇美丽的作文,抒发自己最近的心情。小小年纪,文笔持重,感情细腻,遣词用句也十分考究,可见古文功底很深,实属难能可贵。 相比之下另一则新闻却让人在震惊之余掐腕叹息,一个14岁女生被弟弟看见偷玩手机,因为害怕弟弟向父母告密,就狠得下心伤害弟弟使其身亡,事后还若无
  • 0
    琴者,心也,琴者,吟也, 所以吟其心也。 作为读书人的梦想,“左琴右书”的生活方式浸透了古代文人的点滴情怀。如今,这极尽风雅的琴棋书画遍地开花,尤其是曾经濒危的古琴,俨然成为都市人休闲生活的首选。 古时伯牙弹琴奏曲高山流水,相遇知音钟子期,千百年来传为佳话。琴人无数艺人众多,听众更是多如繁星,唯有子期能懂伯牙心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琴曲重在意境,意境由心而生,拨动心灵的弦是大音稀声,难求难得。 古琴
  • 0
    我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但有的时候,自己的“亲眼所见”会造成误会,伤了和气,尤其是亲密的关系,从此就打上“陌路人的标签”。 《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讲孔子周游列国,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 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当时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 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
  • 0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 成为一大书法家又是付出怎么样的艰辛,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中国书画家白蕉认为:书法到了“炉火纯青”,必定具备心境、性情、神韵、气味四项条件。那么,这四项条件的因成是什么呢? 一、心境 心境要闲静。 如何会闲静呢?由于胸无凝滞,无名利心。换句话说,便是没有与世争衡、传之不朽的存心,不单单是没有杂事、杂念打扰的说法。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心不知手,手不知心
  • 0
    最美的是人间四月天。 那是春的季节,一切都是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样子,不偏不倚却恰到好处的存在。 四月的天到底怎么样的呢? 四月是灼灼芬华的桃花盛开的季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题大林寺桃花》 四月是农耕初始的季节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乡村四月》 四月是如饥如渴好好学习的季节 小小芙蕖红半展。 占早争
  • 0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每当我带领孩子们读这首诗时,不自觉的,声音就高亢起来,感情也充盈起来,以压倒一切的气势放喉。 坐在我面前的是齐刷刷的“小脑袋”,专注着书,也高喊:“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古诗充斥了小学课本,而有关孩童的诗也选了不少。 唐代三大著名诗人之一的白居易就写过一首关于小孩儿的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小儿拙劣,偷采白莲,不
  • 0
    当孩子诞生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就看着这个幼小的模样,于是开始憧憬他无限光明的未来,意气风发的那一天,将是多美好的时刻。 于是当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拥有幸福的人生,作为父母会感到无比的心满意足。 为孩子创造优渥的成长环境,为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只希望孩子没有后顾之忧,能够老老实实、勤奋刻苦地读书。 然而有不少父母却忽略了至关重要的教育! 孩子年幼,天生贪玩,他们会迷上各种新奇有趣的好玩意。随着现代科技
  • 0
    老子曾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这话告诉人们,万物根源都是最虚静的,虚静是生命的本质,这种生命的本质也是自然的常道。人也是万物成员之一,保持一种精神虚静的状态,肯定是人最佳的状态。 在保持精神虚静状态的研究中,中国古人归结出的方案有多种,且得来的具体途径五花八门;而其中的一种——茶艺,则是来得偶然。 相传最早接触现代意义上的茶叶的人为神农氏
  • 0
    在偌大的社会上,为什么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碌碌而为还要抱怨有太多磨难?其实,起决定性的因素往往是教育。 所以我们常说,孩子的教育很重要,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每一天、每一次的教育都至关重要。 在如今,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时会陷入了一些误区,总觉得成绩高低决定一切,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意识着影响着孩子的内心。孩子也将承受更大的压力,来自学校、同学、甚至是我们的家长。 就在最近的一篇
  • 0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孩子们,听着颜真卿这首《劝学》诗,咱们分享一个读书的故事吧。 一说起读书,就会有同学说了,哎呀,不行啊,我太忙了,明天吧。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要说忙,你还比一个行军打仗的将军忙吗? 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吕蒙。当时,东吴曾有四大都督。他们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与其他
  • 0
    当时光倒退一千年的时候,无论从世界的哪一个角落看东方,最后的目光都会投向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大宋王朝的都城开封。 那时的京城开封,青楼画阁、茶坊酒肆、勾栏瓦子,比比皆是。 灯火通明的绣户珠帘中飘荡着管弦丝竹,一曲曲,柔婉缠绵,肝肠寸断;一首首,字字清脆,声声宛转。 虽然那些旋律我们今天听不到了,可那些歌词,却被文字记录下来,一直传承至今。 它,就是被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称之为宋代文学代表的宋词,与
  • 0
    “被活着的人遗忘,就是终极死亡。” 这是2017年一部备受好评影片中的台词,浓浓的悲伤与眷恋让众多观众为之感动落泪,同时也将记忆、文化、思想传承的道理讲得清楚明白。 无数先贤早已故去,曾经的容貌早已在一代代的描述中渐渐模糊,留下的只有那凝聚着无数心血的著作和思想。 不应该被遗忘。 不可以被遗忘! 因为当它们被遗忘时,就意味着文明的死亡。 每一代传人,都是这样的心态下在如履薄冰地学习、思考、传播着往昔的知识。 不
  • 0
    是黄鹂婉转的歌声唤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还是“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春悄然来到? 孩子们不住地寻找春天,在山涧,在田野,在树林,在河畔。“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耳熟能详的诗句里,是杜鹃声声,是雁子呢喃,是布谷报春,是百灵歌唱。春天来了! 春天,总是令人欣欣然的。带着孩子们去踏春,孩子们眼里的春天,在美韵的诗词里,早已灵动无比。一排排垂柳,摇漾着浅浅的绿意,孩子们会脱口吟诵那千古的名句
  • 0
    《论语》是一本有趣的书,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人一个样儿,各不相同。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 1、修心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把自己的心修炼成一块海绵,将世界装进心里,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苦难,时刻保持乐观,当世
  • 0
    近几日,媒体报道南京有一个10岁孩子离家出走,独自乘车来到了上海迪士尼乐园,经过工作人员询问帮助后,得知是因为孩子沉迷电视剧,在被家长批评后,一气之下模仿电视剧中人物离家出走,临时决定来到上海。 幸运的是,事发24小时后,在好心人士和警察的帮助下,孩子母亲急赴上海与孩子相聚。 孩子离家出走这一社会现象可谓屡见不鲜,也许在我们身边的朋友邻里中就会有类似的熊孩子。 富足的生活条件、长辈无原则地溺爱,这些都让我
  • 0
    在现代,国学经典是一种高大上的具有严格定义域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人历来爱用完美的外衣给一切具有研究价值的事物披上。“因爱而活用,且用而施貌,有貌而不娇柔捏造”这种现象是古人对国学注入美之魂举措的高度总结。 在所有的乐府诗中,《孔雀东南飞》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其诗意境以悲怨呛凄美情感线贯穿全文;整诗的表现手法是简练而唯美的。 作为叙事诗,既没有交代事情的缘由、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描绘事件发生的环境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