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3
-
1历史研究方法参考 一,事实凌驾立场,价值观, 二,历史研究必须国际比较, 三,原始档案文献优于个人口述回忆录, 四,排除情感倾向,禁止文学手法,剔除形容词,中性描述,不改固有名词, 五,剔除现代中国人所写通史, 六,不首先考虑他人研究成果, 七,历史事实不需要感情渲染,不采信我方战果,采信敌方战损战死 1.第一级原始资料,当时做成的,~可以引用, 2.部队史,战史专著,军事史,通史,等资料~可参考可不信用,当作索
-
0006莽莽神州叹陆沉,救时无计愧偷生。 抟沙有愿兴亡楚,博浪无锥击暴秦。 国破方知人种贱,义高不碍客囊贫。 经营恨未酬同志,把剑悲歌涕泪横。——秋瑾4作者:袁一丹 文章来源: 《北京青年报》2016年07月08日第B10版 报纸可以说是动乱时代的万花筒,要知道1937年北平沦陷的种种情形,不妨请教这部编制新颖的“活页史”。借助大报上的社论、时评,小报保存的街谈巷议,以及与战事几乎同步的号外,呈现七七事变以后时局的张弛缓急,关注的不是掷向湖心的石子儿,而是石子儿在湖面上荡开的涟漪,即事变造成的社会震荡。0作者: 陈漱渝 文章来源: 《团结报》2015年12月17日第7版 链接: http://jds.cssn.cn/xwkx/sxpy/201605/t20160506_3320965.shtml8作者:丁三青 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 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峰,也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第一块最醒目的界碑。本文谨从以下方面论述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现代化的意义。4作者:马勇 文章来源:《文史参考》第14期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一百年来,讲历史的叙事,基本上按照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国民党的历史讲述走下来的,但它还不是历史的真实。一直以来,我们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理解,都受到两个方面的误导,对晚清的看法有很大偏差。其一来自于康有为和梁启超,其二来自于孙中山。康、梁的遭遇使人们对他们有一种道义上的同情,而孙中山的眼中,清政府就是腐败的,根本不要指望他们去改革。14概念脉络、文化关怀与比较视角:华侨华人研究的再梳理 吴小安 北京大学 (注:载《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馆纪念特刊》,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年版。本文为非校对稿。) 移民、族群、政治、经济、文化与历史等基本要素,是萦绕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主题。政治经济的历史视角,或者说,历史与政治,历史与经济,是中国政府侨务政策和中国华侨华人研究的主要考量。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一样,政治很多时候也是急剧变化的,11蔡元培先生为追求自由、民主,建设新国家,以翰林身份参加革命。辛亥革命后先后主持教育部、北京大学和中央研究院,以教育、学术为实现理想的途径,力图通过提高国民的知识与道德水平来达到复兴民族,再造国家的目的。他的政治思想同他的伦理思想是紧密相联的,这突出体现在他的国家观念之中。101915年(民国四年)11月10日,上海外白渡桥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权倾一时的北洋政府上海镇守使、海军上将郑汝成被革命党人刺杀毙命。行刺的两位壮士,一位是吉林长春的王晓峰、一位是山东烟台的王明山。1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暨孫中山先生誕辰145周年 黃政海 仁學光華昭世界,金聲博愛紹先賢。 列強刀俎黎民血,孱弱君臣國難篇。 辛亥風雲摧首惡,京華魑魅暗新天。 五羊重整旗幡壯,百戰歸心在月圓。0

